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戰時期蔣介石如何在全國劃設戰區?八路軍分屬哪個戰區?

抗戰時期蔣介石如何在全國劃設戰區?八路軍分屬哪個戰區?

「七七事變」爆發後,中國進入全面抗戰狀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成為最高統帥部,蔣介石任陸海空軍大元帥,統一指揮全國陸、海、空軍。

1937年8月20日,軍委會發布《關於全面抗戰作戰指導方案》,稱為了方便統帥指揮,將全國劃分為5個戰區。

抗戰期間,蔣介石宋美齡在重慶躲避日軍飛機轟炸。

第1戰區,作戰區域為河北及魯北地區,司令長官由蔣介石兼任,下轄第1、2、14集團軍;

第2戰區,作戰區域為山西、察哈爾、綏遠,司令長官為閻錫山,下轄第6、7集團軍;

第3戰區,作戰區域為蘇南(長江以南)及浙江,司令長官為馮玉祥(後改由蔣介石兼),下轄第8、9、10、15集團軍;

第4戰區,作戰區域為福建、廣東,司令長官為何應欽,下轄第4、12集團軍;

第5戰區,作戰區域為蘇北及山東,司令長官由蔣介石兼(後改為李宗仁),下轄第3、5集團軍。

不久,9月17日,蔣介石將津浦路北段劃為第6戰區,以馮玉祥為司令長官,10月初裁撤。10月26日,增設第7戰區,以劉湘為司令長官,所部以川軍為主,沿平漢線布防,第二年春裁撤;同月又增設第8戰區,作戰區域為陝南、甘肅、寧夏、青海,蔣介石兼任司令長官。

徐州會戰期間戰死的川軍士兵。

需要說明的是:

1、戰區是在此前全國七個國防區的基礎上劃設的;

2、這些戰區中以第三戰區為重心,保衛南京上海杭州,期間發生了淞滬會戰;

3、8月22日,八路軍(第18集團軍)編入第2戰區;10月2日,新四軍編入第3戰區。

1938年10月,武漢、廣州相繼淪陷,民國政府遷都重慶,抗戰進入戰略相持階段。根據最新抗戰形勢,1938年11月,蔣介石重新劃分戰區。

1938年侵略上海的日軍。

第1戰區,作戰區域為河南及安徽一部,司令長官為衛立煌,下轄第2、3集團軍;

第2戰區,作戰區域為山西及陝西一部,司令長官為閻錫山,下轄第4、5、6、7、14、18集團軍;

第3戰區,作戰區域為蘇南、皖南及浙閩兩省,司令長官為顧祝同,下轄第10、23、25、32集團軍;

第4戰區,作戰區域為廣東、廣西,司令長官為張發奎,下轄第9、12、16集團軍;

第5戰區,作戰區域為皖西、鄂北及豫南,司令長官為李宗仁,下轄第11、22、29、33集團軍;

第8戰區,作戰區域為甘肅、寧夏、青海及綏遠,司令長官為朱紹良,下轄第17集團軍、騎兵第7集團軍;

第9戰區,作戰區域為鄂南、贛西北、湖北,司令長官為陳誠(薛岳代),下轄第19、20、27、30、31集團軍;

第10戰區,作戰區域為陝西一部,司令長官為蔣鼎文,下轄第34集團軍。

蔣介石發表激勵抗日的演講。

針對這一次戰區調整,補充以下幾點:

1、1939年10月,重設第6戰區,司令長官陳誠,作戰地域為湘西、鄂西、黔東一線,次年5月,再度撤銷。1940年6月中旬,宜昌陷落,重慶危急,陳誠奉命再設第6戰區,作戰地域為湘北、鄂西、黔東北直至川東;

2、1939年1月,另在敵後設兩個游擊戰區:魯蘇戰區、冀察戰區,分別以于學忠、鹿鍾麟為總司令;

3、這次調整以第4、第5、第6戰區為主,整編目的是「持久抗戰,鞏固武漢核心」,戰略目的在於「東保津浦,西守道清」;

4、1940年夏,第10戰區撤銷,其轄區和部隊劃入第8戰區;

5、8月初,蔣介石將第4戰區一分為二,原第4戰區副司令長官余漢謀升任第7戰區司令長官,第7戰區再度成立,作戰地域廣東及贛南閩西部分地區,主要兵力第12集團軍。

抗戰期間的蔣介石與宋美齡。

1945年,抗戰進入戰略反攻階段,為了配合盟軍對敵展開攻勢,蔣介石決定重新劃分戰區。

第1戰區,作戰區域為陝西及甘肅一部、豫西,司令長官為胡宗南(代),下轄第4、31、34、37、38集團軍;

第2戰區,作戰區域為晉西,司令長官為閻錫山,下轄第6、7、8、13、18集團軍;

第3戰區,作戰區域為淞南、贛東、閩北,司令長官為顧祝同,下轄第23、25、32集團軍;

第5戰區,作戰區域為鄂西北,司令長官為劉峙,下轄第2、22集團軍;

第6戰區,作戰區域為鄂西、湘西,司令長官為孫連仲,下轄第10、26、33集團軍及長江上游江防軍總司令吳奇偉部;

第7戰區,作戰區域為廣東,司令長官為余漢謀,下轄第12集團軍;

第8戰區,作戰區域為陝西及甘肅一部、新疆、寧夏、青海、綏遠,司令長官為朱紹良,下轄第3、17、29、40集團軍及傅作義部;

第9戰區,作戰區域為贛西、湘南,司令長官為薛岳,下轄第1、30集團軍;

第10戰區,作戰區域為平漢路以東皖蘇北部(長江以北),司令長官為李品仙,下轄第15、19、21集團軍。

1945年6月26日,蔣介石決定增設兩個戰區:第11戰區,調任孫連仲為司令長官,作戰區域為河北、山東,主要兵力第30、40、15軍,冀察戰區高樹勛部亦併入;第12戰區,司令長官為傅作義,作戰區域為綏遠、察哈爾,主要兵力為傅作義舊部及馬占山東北挺進軍。

日本投降後,軍委會在戰區基礎上劃分為15個受降區。此後,戰區逐漸撤銷。

參考資料:仲華《論國民革命軍戰區》、房列曙《抗戰時期國民政府戰區劃分的演變》

「小歷史」關注眾所周知的歷史大事件中被忽略、被遮蔽的細節。更多精彩內容請添加微信公眾號「小歷史」(Microhistor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歷史 的精彩文章:

重回日本投降現場:9月2日簽字,我們勝利紀念日為何定在9月3日?
希特勒御用攝影師拍攝的敦刻爾克彩照:整座城市淪為廢墟
庚辰午門案:太監與護衛發生口角,慈禧為何非得開殺戒?
醇親王家族先後有兩人稱帝,每次家人都如大難臨頭
我們最熟悉的飲料,剛引進中國時竟有個令人噁心的名字

TAG:小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