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微企業數量已超7300萬 增強競爭力需多方共同努力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肖中仁):中國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2日表示,近年來,中國小微企業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已成為擴大就業的重要支撐,尤其是創新型小微企業的大量湧現,為新常態下的經濟結構轉換提供了新的動能。
近年來,中國積極推進的商事制度改革與雙創政策形成了疊加效應,在全國掀起新一輪創業創新熱潮,小微企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在2日舉行的2017小微企業創新發展高層論壇上,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表示:「到今年7月底,中國小微企業名錄收錄的小微企業已達7328.1萬戶。據國家統計局的抽樣調查,每戶小型企業能帶動7到8人就業,一戶個體工商戶帶動2.9人就業。特別是創新型小微企業的大量湧現,成為推動創新發展的活力源泉,為新常態下的結構轉換提供了新的動能。」
據了解,中國工商部門將註冊資本實繳制改革為認繳登記制,極大地降低了資金門檻。同時,各地也逐步放寬住所登記條件,釋放住所資源,傳統的廠房、車庫等都可以成為創業創新的空間,大幅度降低創業成本,為草根創業和小微企業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中國社科院學部主席團副秘書長文學國指出,第三產業是小微企業發展的主戰場,呈現出總量持續增長、企業分工細、區域差異顯著、成長更加多元等特點,「(小微企業的)產業佔比主要集中在第三產業,在13大類產業里排在前四位的是批發零售業、居住餐飲業、居民服務、修理等其他服務業佔到76.49%,這跟我們的小微企業所處發展階段有關係。行業保持高速增長最主要是在現代服務業和互聯網+等相關行業領域,這跟政府大力倡導的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緊密相關。」
數據顯示,日本、歐洲的小微企業生命周期可以達到12年,美國達到8年多,而中國只有3年。對此,張茅強調,未來將進一步降低准入門檻、提高准入效率、規範市場秩序、完善扶持政策,提升小微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現在企業反映突出的『准入不準營』問題,要繼續大力削減市場准入前置和後置審批事項,減少和整合各種『證』。要適應中國向服務經濟轉型的大趨勢,加快放開教育、醫療、養老、文娛等社會領域,減少對外資和民間資本的投資限制,為促進小微企業、民營經濟的較快發展創造條件。」


※【專家談】金磚國家是全球發展的新引擎與世界和平的壓艙石
※廈門金磚會晤新聞中心啟用 將為3000名中外記者提供服務
※2017柏林消費電子展開幕 中國海爾展現世界第一家電品牌形象
※「T10最佳創新獎」揭曉 一半都是「全球首創」——2017「T100新技術新產品創新力行動發布盛典」圓滿落幕
※張丹峰夫婦送3歲女兒上學 45歲洪欣素顏美呆
TAG: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