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感覺器官保健的專養之道

感覺器官保健的專養之道

GIF/15K

人的一生是在發展變化中渡過的,是成長和衰退的結合,是新的適應能力的獲得,同時,也包含著以前存在的部分能力的喪失。人要健康長壽,就要從認識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了解常 見病的預防與調理的方法。從本文開始,筆者將逐一介紹人體各組織、器官、系統的專養之道,供網友們參考。今天介紹感覺器官保健的專養之道。

人體感覺器官的組成與功能。

感覺器官是人體感受刺激、收集信息的機構,通過一些特化的神經末梢或神經末梢與某些組織共同組成的特殊小體--感受器,接受人體內、外環境的各種不同刺激,然後,把收集到的各 種信息,將其轉變為神經衝動或神經興奮,藉助感覺神經傳入中樞,經過中樞對傳入的神經衝動進行整合後,產生感覺,並及時、準確地報告大腦,通過大腦的分析、綜合,做出正確的判斷 ,然後發出指令,再由高級中樞發出神經衝動,經運動神經傳至效應器,對刺激做出反應,指揮相應的器官活動。人類正是由於具有發達的感覺器官和靈敏的神經系統,才能趨利避害,健康 生存。

人體感覺器官由三種感受器組成。

1、皮膚感受器。皮膚表層分布著多種感受器,能感知冷、熱的是溫度感受器;能感知壓迫的是機械感受器;能感知疼痛的是痛覺感受器等。

2、化學感受器。人體的化學感受器包括:味覺感受器;嗅覺感受器;光覺感受器;聲音感受器等。

3、內感受器。人體內部的感受器。人體既要接收外界信息的變化,還應能監察人體內部各組織、器官的工作狀態,並報告中樞神經及時做出應答處理。內感受器又有本體感受器和內臟感 受器兩種。

人體感覺器官的專養之道

1、皮膚感受器的專養之道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是保護人體的天然屏障。皮膚可以分泌一種」溶解酵素」 殺死入侵的細菌; 皮膚上有汗腺,調節體溫; 皮膚上分布著很多痛覺點觸覺點和熱覺點。溫度感受 器,機械感受器,痛覺感受器共同組成皮膚感受器,感知冷熱,感知壓力,感知疼痛。

(1)堅持參加健身運動。健身運動,除了能提高人體整體健康水平外,對皮膚健康還有兩方面的意義:能增加皮膚的血液循環,促進皮膚新陳代謝,提高皮膚感覺的靈敏度,增強皮膚及 其附屬器官如毛孔、汗腺、皮脂腺等對冷熱刺激的適應能力;能提高人體免疫力,從而增強人體對疾病的防禦能力,有效預防皮膚病的發生。促進皮膚健康的健身運動有:按摩;游泳;適可 而止的日光浴等。

(2)做好衛生保健。通過衛生保健,防治皮膚病,是維護皮膚感受器健康的重中之重。

搞好個人衛生。勤剪指甲、勤洗手、勤洗澡、勤換衣服,被褥床單經常洗曬,保護好皮膚;避免接觸不潔凈的物品和在強烈的太陽光下曝晒;慎重使用護膚品,防止皮膚因遭遇物理性 、化學性物質和藥物的刺激而受到損傷;搞好環境衛生,消滅各種害蟲,避免皮膚被病、蟲害所傷;改進勞動工序及操作過程,加強對皮膚的防護措施,避免皮膚受到意外損傷;慎養寵物, 防止傳染上人畜共患疾病。

出現皮膚病時,要及時尋找病因,消滅傳染源,及時治療,防止並發感染和複發。

保護皮膚完整,即使皮膚只有極細小的破損也應及時治療,以防感染。

防治季節性疾病。在夏秋季,要注意痱子的預防和治療;冬春季,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皮膚凍傷。

嬰、幼兒患皮膚病時要隔離治療,嚴密消毒。

(3)營養膳食。除了做到合理營養、平衡膳食外,還要做到「五少」、「三多」:少進食辛辣以及其他刺激性食品;少進食油膩等不易消化的食品;少進食魚腥等易致敏的食品;少進食 含有色素抗氧化劑防腐劑等添加劑的食物,如蜜餞糖果等;少飲酒同時避免飲濃茶。多吃蔬菜和水果;多飲水;多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A。」若要皮膚好,粥里加紅棗」 ,紅棗有利於養護 皮膚。

(4)順應生物節律。生活有節,勞逸有度,保持樂觀情緒,避免過渡疲勞和精神緊張,維護整體健康,防止未老先衰。

(5) 遠離過敏源,清除自由基,改善過敏體質。除注意少吃可能引起過敏的食物外,還要改善過敏體質,才能有效預防人體的免疫系統出現異常反應。過敏體質的形成及其過敏的發作 ,都與體內自由基過多堆積有關。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化學品濫用及輻射源增多,都直接造成自由基在人體內堆積。通過清除自由基,調節人體免疫,達到逐步改善過敏體質,使過敏源與人 體的不良免疫反應降到最低限度。

2、味覺感受器的專養之道。

人的味覺感受器由味蕾與舌頭組成。味蕾由特化的上皮細胞構成,主要位於舌面密布的乳頭狀突起中,與感受神經纖維緊密相連,受刺激後產生的生物電,誘發神經纖維產生衝動向大腦 報告,使人產生甜、酸、苦、辣、咸等各種味覺。

(1)堅持參加健身運動。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整體健康水平和免疫力。

(2)搞好口腔衛生,飯後堅持漱口。

(3)做到科學膳食,少喝酒,少吃辛辣、過熱等有刺激性的食品,保護味蕾不受損害。

(4)防止各種疾病發生,特別要預防感冒,以免影響味覺。

3、嗅覺感受器的專養之道。

嗅覺感受器由嗅細胞與鼻子構成。鼻腔頂端的黏膜叫嗅黏膜,其中的嗅細胞就是嗅覺感受器,它的基部與嗅神經相連。嗅細胞的表面有500--1000個由特殊蛋白質構成的嗅覺響應器。各種 嗅覺響應器又由約300個氨基酸構成。它們對每種氣味分子的反應強度明顯不同,由此,組成了每種氣味分子特異的「指紋」,並刺激嗅細胞傳入大腦,形成記憶,幫助大腦辨別各種各樣的氣 味。

(1)堅持參加健身運動,提高整體健康水平和免疫力,防止各種疾病發生。有利於提高嗅覺的體育鍛煉方法有:擦鼻,拇指與食指按壓鼻翼兩邊,上下擦揉,上擦至眉心,然後返回鼻翼 ,50次為一組;揉摩鼻尖,用手掌心輕按鼻尖,然後按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各輕揉50次為一組。能起到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鼻子耐寒能力,疏通鼻塞等功效。

(2)搞好衛生保健,預防鼻部疾患。特別要注意以下幾點:防寒保暖、預防感冒,以免出現鼻涕覆蓋嗅覺黏液,形成鼻塞,使嗅覺遲鈍;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不要長久呆在同一種氣味的 地方,遠離有毒有害氣體,防範損害味覺。嗅細胞極易對某種氣味分子的刺激產生適應,使興奮性明顯減弱,所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就是這種 適應現象的生動寫照;注意鼻腔衛生,及時治療扁桃體炎、咽喉炎、齲齒等鼻腔鄰近組織和全身疾病,去除挖鼻的習慣,避免鼻部受傷。

(3)注意營養膳食,少食辛辣等刺激性和肥膩等不易消化的食品,切忌煙、酒過度。

(4)調節情志,保持穩定、良好的心情。

4、光覺感受器的專養之道。

光覺感受器指的是眼睛。眼睛的功能是感知光線的強弱,看到周圍的物體。眼睛看東西,實際上是一個接收該物體自身發的光線或反射光線並在腦中成像的過程。物體發生或反射的光線 ,經過眼睛的角膜、房水、虹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組成的折光係數完全一致的折光系統,經過睫狀肌的調控,聚焦於視網膜上,通過大腦皮層成像,使我們感知到光線的強弱,看清 楚周圍的物體和世界。眼睛是生物億萬年進化的結晶,是心靈的窗戶,是一台精細的儀器,需要倍加呵護,要像愛護自己的生命一樣愛護自己的眼睛。

眼睛需要的營養素主要是:維生素A(預防、治療乾眼病)、維生素C(組成眼球水晶體)、鈣(消除眼睛緊張)。影響眼睛健康的主要是近視、沙眼、夜盲、眼角膜損傷、青光眼、白內 障、遠視、散光、色弱、色盲等疾患,眼睛的健康保護與促進,在於對這些疾患的預防與調養。近視是眼睛的常見病,我國目前的近視患者已近四億,重點介紹近視的預防與調養。

(1)近視的成因。由於眼球前後軸較正常值為長,或折光系統折光力過強,導致較遠物體反射出的平行光線聚焦於視網膜前,因此只能在視網膜上形成模糊的影像,看近物時光線則可聚 焦於視網膜上,從而形成近視,需要戴上凹透鏡加以糾正。近視是人眼對環境的適應性改變,形成的原因分為先天和後天兩種:

先天因素。遺傳性的近視是超過600度的高度近視,大多在10歲以前就會發病。

後天因素。由後天因素造成的近視一般低於600度,它的發生與發展是由於:日益增加的近距離用眼活動的環境;活動空間太小、活動時間太短、睡眠時間不足、看書寫字看電視用手機 電腦時間太長、用眼習慣不良、心理壓力太大、採光不佳等等,不正確的用眼和不注意用眼衛生,是現代兒童近視大增的主要原因;挑食、偏食使攝入的營養成分的失衡,缺少維生素營養, 特別是維生素A;缺少健身運動及體力活動,體質虛弱等等原因所致。

(2)近視的預防與調理。近視的預防要採取綜合措施,從孩子開始。

要制定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每天有足夠的休息、睡眠和體力活動的時間,使眼睛能及時得到充分的休息。

每天有戶外活動和堅持參加健身運動,增強體質,擴大活動空間,以利於防治近視。乒乓球、羽毛球是有利提高視覺靈敏度和預防近視的運動;各種倒立可加強眼區血液循環,使眼部 肌肉放鬆,有利眼睛健康;用手掌輕輕拍打頭部或做頭部按摩,同時做深深吸氣,用力呼氣,吐氣有聲的深呼吸,能促進頭部血液循環,使眼珠得到放鬆。

合理安排膳食,多吃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鈣、鉻等營養素的蔬菜、水果、米、面、肉、魚、蝦、蛋之類的食物。避免挑食、偏食,懂得「吃是為了更好的活著,活著不 是為了吃」的道理,保證營養充足,維護視力。

讀書寫字的姿式要正確,做到:坐姿端正;不要趴著或歪著身體看書寫字;看書寫字時眼睛與字體之間要保持30-35厘米的距離;不在走路時、乘車時或躺著看書;不在太強或太弱的光 線下看書寫字;不長時間的連續看書、寫字、玩手機、玩電腦、看電視等等。

堅持做眼保健操、經常遠眺和觀賞綠色植物。

」內視目光練習」 。因為視力與展現形象的能力密切相關,經常做做閉著眼睛,使自己的容貌或別人的面孔清晰地出現在「內視目光」中,力求清晰的內視自身練習也能改善視力。

定期檢查視力,發現異常情況,要在正規醫院的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矯治和配鏡。

5、聲音感受器的專養之道。

GIF/862K

耳朵就是聲音感受器,由外耳、中耳、內耳三部分構成。

外耳的耳廓匯聚聲音,外耳道負責傳送聲音至中耳,聲音撞擊中耳的鼓膜引起聽覺細胞興奮產生聲波傳至內耳,當內耳的毛細胞感受到傳來的振動後,立即興奮,並將這種興奮轉化成聽 神經末梢的衝動,最後經聽神經將生物電傳遞到大腦皮層形成聽覺,如果聽神經受損,人將失去聽覺。人有左右兩隻耳朵,利用聲源分別到達雙耳極小的時間差,人類就能比較準確地明辨聲 源的方位。

中耳將聲波引起的震動,被從外耳傳到內耳咽鼓管靠近咽喉這端有瓣膜,平時關閉,吞咽時該膜被連帶打開,空氣進入鼓室,從而維持鼓內外壓力平衡,維繫聽力正常,飛機起飛和降落 時,乘客要多做吞咽動作,道理就在於此。

內耳,同時又是位置感受器,每當頭部或身體做各種直線或旋轉移動時,前庭囊中淋巴移動和耳砂牽引刺激管中的毛細胞,引起神經衝動,並向中樞神經報告,使人產生位置感覺,以調 整姿勢,保持身體平衡,暈車、暈船造成的身體不適乃至出汗、嘔吐等反應則是小腦反應過激的結果。

(1)堅持參加健身運動。能直接促進耳部健康的保健操有:

耳部按摩。通過刺激神經末稍,來促進血液、淋巴的循環和組織代謝,增進聽覺健康。方法有:用雙手拇指、食指按壓耳輪,然後上下按摩雙耳部或輕輕揉搓耳朵和耳垂;或用兩手掌 按壓住雙耳,然後順時針方向輕輕揉搓,再反時針方向輕輕揉搓,50次為一組。

鳴天鼓。促進聽覺器官的血液循環,增進聽覺健康,對緩解頭部緊張和疲勞也有好處。方法是:將兩手掌堵住耳朵,反覆做擠壓、鬆開的動作;或用兩手掌心用力將兩耳輪從後往前按 ,把兩耳孔掩實,大拇指放於後頸部,其餘四指放於後腦部,食指、中指輪流輕叩後腦部(或食指置於中指上,食指滑下叩擊後腦部)耳中響起鼓鳴聲,50次為一組。

深呼吸與屏氣。最大限度張開嘴的同時深深的吸一口氣,然後將嘴閉合起來,短暫屏氣,使空氣進入耳道,產生一定壓力,然後呼氣,這樣張張合合有節奏感的運動,不僅有利於耳咽 鼓管的通暢和血液循環,也使臉部肌肉得到了鍛煉。

(2)講究耳部衛生保健,注意各種耳病的防治。不自己挖耳,如有耳癢或耳屎多時,應及時請醫生診治;不在不符合衛生條件的水中游泳,游泳前可預防性的在外耳道內塗少量紅霉素軟 膏,可起到保護皮膚,防止感染的作用;游泳、洗澡、洗頭都要防止水進入耳中;積極治療全身慢性病等等。

(3)注意科學膳食,防止病從口入,保持整體健康水平。

(4)遠離雜訊污染,防範雜訊損害聽覺等。

6、內感受器的專養之道。

能監察人體內部各組織、器官的工作狀態,並報告中樞神經及時做出應答處理的叫內感受器,內感受器由內臟感受器和本體感受器組成。

內臟感受器是一些與內臟、血管等緊密結合的傳入神經。它們一般都不將內臟活動情況上報大腦皮層,只有在這種活動達到相當程度時,才引起感覺神經的興奮,大腦才會有所知覺。例 如膀胱充滿尿液後才引起便意;胃排空以後收縮,才使人產生飢餓感;不少人胃出血仍然沒有明顯的痛覺等等。由於內臟感受器的傳入神經往往容易與其他神經發生突觸聯繫,因此內髒的痛 覺一般比較難以準確定位,甚至會被誤認為是某些體表部位的疾患,這也是內臟疾病不易察覺到和容易出現誤診的原因。

本體感受器包括肌梭感受器肌腱感受器關節感受器等與肌肉肌腱關節的張力和運動相關的感受器,能很靈敏的感知肌肉收縮與伸展的應力變化、橫紋肌與骨骼的肌腱的伸縮情況、關 節韌帶的運動狀況等,並持續不斷的向大腦皮質反饋信息,指導相關組織和器官正常工作。人們閉上眼睛仍能穿衣系帶、在黑暗中仍然能洗臉、刷牙、進食,這都是本體感受器默默無聞工作 的結果。

(1)學習內感受器相關知識,避免不知、不為和不會為。

(2)堅持參加健身運動,提高整體健康水平和內感受器的功能。體育運動能幫助我們掌握環境情況、產生空間感覺、控制自身動作等等的能力:球類運動,可以提高人的視野、立體視覺 、眼肌的抗疲勞能力;健身操、健身舞、扭秧歌、各種體操項目,能提高前庭功能穩定性;乒乓球運動靠本體感受器的感知,能控制球拍擊出各種各樣不同旋轉、不同方向、不同速度的球以 及完成複雜的動作,都能有效的提高內感受器的功能等。

(3)注意遠離各種污染源,講究衛生保健,防治各種內臟疾病及肌肉組織和關節的疾病,保證內感受器健康。

(4)注意全面營養、平衡膳食,防止病從口入,保持整體健康水平。

(5)注意修心養性,保持良好情緒,減少各種應激狀態和反應。

(6)順應生物節律,有規律的生活作息,保證內感受器功能正常。

本文來源於草根網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恆東往 的精彩文章:

這才是打開空調的正確方式,省電又涼快——兩分小技巧

TAG:東恆東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