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佛教 文化:佛教中三衣的含義

佛教 文化:佛教中三衣的含義

僧伽梨:即大衣、重衣、雜碎衣、入聚落衣、高勝衣,為上街托缽或奉召入王宮時所穿之衣,由九至二十五條布片縫製而成,又稱九條衣。

郁多羅僧:是專為掩蓋上半身而披的,規定可用七塊布疑縫成,因此准於上述,也稱為七條,即上衣、中價衣、入眾衣,為禮拜、聽講、布薩時所穿著之衣,由七條布片縫製而成,故又稱七條衣。

安陀會:即內衣、中宿衣、中衣、作務衣、五條衣,為做日常勞務時或就寢時所穿著。規定用五塊布縫成,掩蓋腰部以下。

比丘尼除此三衣外,另加僧祇支及劂修羅,合稱比丘尼五衣。僧祇支,即覆肩衣,穿在三衣裡面,里覆左肩與兩腋之衣。劂修羅,即下裙,覆於腰部之衣。

更多內容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民俗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俗故事 的精彩文章:

佛教 文化:菩薩五種相
佛教 文化:觀音菩薩的中國化
文化 民俗:佛教中供水的含義
歷史上趙朔真正的死因
文化 民俗:佛教中出家人「三衣」的含義

TAG:民俗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