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董卿的話,你聽進幾分?

董卿的話,你聽進幾分?

董卿,央視著名節目主持人,當家花旦,「端莊、得體、大氣、優雅、知性」是人們對她的評價。2017年是屬於董卿的年份,《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的熱播,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滿腹經綸的女子。節目中她所展現出的深厚的文化底蘊,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了,什麼是腹有詩書氣自華,有多少人被她腹有才華的溫婉氣質所折服?難怪有人稱讚她「卿國卿城」。

當人們對她的讚美之聲還迴繞在耳畔時,她又一次以母親的身份而刷屏。近一期的《面對面》採訪中,在談到籌辦《朗讀者》者的背後,我們看到了成為媽媽之後的董卿的成長與兌變。很多人說更喜歡做為媽媽之後的董卿,因為那種母性的光輝,在她的身上,已經超越了她外表的美麗。那是做為母親之後特有的溫柔、堅毅、努力。

有的女人成為母親之後固步自封,每天只在那個狹小的天地打轉,直到失去自我,做為媽媽彷彿成了她們的終點。而有的女人視這段經歷為起點,不斷的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

顯然,董卿是後者。她說,自已不希望孩子的世界裡只有她,也不希望自己的世界裡只有孩子,這句話給我們多少啟示?她那句,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很簡單,你就努力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這樣的深愛,讓多少人汗顏?她提到的自己喜歡的作家阿瑟﹒克拉克的墓志銘:「我永遠都沒有長大,但我永遠都沒有停止生長。」有沒有直擊你的心裡?這,就是董卿的母親哲學。

聽到這些話,你反思了嗎?如果你的現在就是你孩子的未來,你是否滿意?

董卿的話,你聽進幾分?

圖片來自網路

每個父母都愛孩子,但孩子究竟得到多少愛卻取決於父母愛的方式。儘管父母心裡愛著孩子,可如果總是面目猙獰,或者嘴上說的都是別人家的孩子,那麼抱歉,你的愛,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在指責孩子時,往往不會檢討自已,父母以為,自己從來不會錯。

前兩天看了一個教育紀錄片《鏡子》,看得心驚膽顫。孩子們的無助、叛逆、暴躁,原來都不是天生的。他們冷漠、逃課、拒絕溝通、懷疑一切,歸根結底,問題出在父母身上,而父母卻全然不知,也斷然否認。在面對錯誤時,父母往往沒有孩子勇敢。

孩子們用自己的瘋狂舉動來暗示著自己的存在,只為想讓父母「看見」。片中每個父母都深切的說愛孩子,可是又無奈的說,不知道自己孩子怎麼就變成了這個樣子。其實,孩子是家裡的一面鏡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片中有一個12歲的女孩說的話讓人心疼:我們不是機器,我們不是中了病毒,我們是有了自己的感受,但父母看不到。

在父母看來,他們叛逆、無知、自私、冷漠,為他們付出那麼多,卻把他們培養成了自己的仇人。真的是這樣嗎?父母口口聲聲的愛卻無不在彰顯著他們對孩子的控制。而所謂「叛逆」正是體現了父母的控制欲,因為孩子們叛的是父母的權威,逆的是父母的管制。其實他們不是叛逆了,而是成長了,但是父母卻沒有發現,並且父母自己拒絕成長。

董卿的話,你聽進幾分?

圖片來自網路

記得考駕照時,科三里有一項是「直線行駛」,這項要求方向盤最大的擺動幅度不能超過5 毫米,否則直接斃掉。開始的時候,我為了保持直行,雙手緊緊握住方向盤,目地是控制它,不想讓它絲毫擺動。可是,越是這樣用力抓緊方向盤越是大幅度擺動。後來,在調整好方向之後,我雙手只是輕輕的拎著方向盤,當發現車子稍有偏離時,也只是輕輕的修正方向,所以,車子行駛的出奇的好。

其實養育孩子不也是如此嗎?我們越是控制,孩子們就會偏離軌道越遠,直到最後成為我們無法癒合的傷。孩子需要的不是控制,只是陪伴和適當的修正指引,和他們一起成長。

董卿的話,你聽進幾分?

圖片來自網路

不用證書,不用培訓,我們就這樣成為了父母。我們總想給孩子最好的,從小就希望他們「乖巧、懂事」,想讓他們多才多藝,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美其名曰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童心天真,不是孩子輸不起,而是父母輸不起。

你想讓孩子安靜的看書,你吐槽孩子愛玩手機,你自己卻抱著手機追劇追得瘋狂,微信刷個不停;你抱怨孩子脾氣大,你卻總是動不動就對他大吼大叫,還無辜的說自己實在壓不住火兒為自己開脫;你埋怨孩子丟三落四,卻允許自己丟東忘西,然後拍著腦門兒說看我這記性做為結尾;

你嫌棄孩子與小夥伴不合,人際關係不好,你卻總是與另一伴惡語相向,冷漠相對;你斥責孩子做事磨蹭不專註沒條理,而你卻把自己定好的計劃改了又改,推了又推,遲了又遲,並且總能為此找到萬能的借口。

而這些孩子都看在眼裡,並記在了心裡,學會了你的樣子,這就是榜樣的力量。

所以,反過來,你想讓孩子看書,你自己先認真讀書;你希望孩子愛人,你先去關愛身邊的人;你希望孩子運動,你先保持健身的習慣;你希望孩子有責任心,你自己就要敢作敢當。言傳身教有著潛移默化的力量,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孩子的一生。

其實有時我們對孩子發脾氣,不是因為孩子錯了,而是孩子打亂了大人的節奏,沒有按照我們設計路線前行。也許他們不安靜不睡覺你就不能安心的追劇刷微信,也許他們見到熟人不打招呼你就覺得沒面子。

我們總是對孩子太苛刻,對自己太寬容。而養育孩子本來就是件苦中有甜的樂事,就像加糖的咖啡,如果我們只接受糖的甜,而忽略咖啡的苦,那同時忽略的定有咖啡的醇香。我們不能只享受孩子帶來的樂趣,卻不願意包容孩子的不完美。

原諒孩子的謹小慎微,陪伴孩子共同成長,這是做父母的一種智慧。我們要學會彼此珍惜,才不辜負這一生相親相聚的緣分。

董卿的話,你聽進幾分?

圖片來自網路

董卿為我們做了一個榜樣,樹了一個標杆。她說她要繼續成長,她不想因為有了孩子變得止步不前。孩子成了她新的動力,她要成為更好的自己,讓孩子在未來真正懂事的時候,對她有愛、有尊敬。

所以,她以主持人兼製作人全新的身份,為我們帶來了萬人空巷的《朗讀者》。這期間,她累過、痛過、絕望過、也哭過,但她更堅強著、堅持著、努力著、微笑著,同時也收穫著。

所以,如果愛孩子,就不要放棄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長。直到有一天,當我們看著鏡子里自己的時候,可以欣慰而自豪的說:沒錯,這就是我想讓孩子成為的樣子。

而長大後的孩子,一定會感謝自己有這樣一個媽媽:曾經在艱難時光中始終堅定前行,從沒忘記夢想,並一直努力的媽媽!

董卿的話,你聽進幾分?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