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開學日特別報道

9月1日,北京第十八中學初一(1)班,32名新生坐在教室里等待自己上學以來的第一節歷史課和一本同樣嶄新的歷史教科書。

這是一本「熱乎乎」的教材。從今年秋季學期開始,教育部統一組織編寫的義務教育歷史教材在全國學校投入使用。

上課鈴響,北京第十八中學歷史教師薛秀娟走上講台,在黑板上寫下自己的名字和一個宏大的問題:「歷史是什麼?」

「歷史就是過去的事情。」「歷史就是我們走過的每一分每一秒。」下面的學生嘰嘰喳喳討論了起來。

「的確,歷史好像就在我們身邊,打開電視,我們好像每天都在跟歷史打交道。」薛秀娟滾動滑鼠,電子白板上出現了近期熱播的歷史穿越劇的劇照。

「太搞笑了吧,玉米明朝才傳入中國。」在一張劇照中,諸葛亮七擒孟獲為果腹掰路邊的玉米吃,「歷史愛好者」許靖德同學立刻指出了其中的硬傷。「讓一根玉米穿越了千年的電視劇,似乎離真實的歷史也遠了點。」薛秀娟不罷休,繼續發問,「歷史是什麼?」

「這本教材就在回答大家的困惑。」薛秀娟舉起新教材,告訴大家。

翻開新教材,薛秀娟有新鮮的撲面感。「跟以前注重專題的結構方式不同,它更注重時間邏輯,能夠直觀看到每個歷史時期以及每個時期階段特徵,讓學生形成了完整的歷史觀。」

「好看,過癮,易讀。」許靖德花了一天時間將教材從頭到尾讀了一遍。一遍通讀下來,他發現自己對中國古代歷史竟然有了一個模糊但直觀的印象。

許靖德是個歷史迷,但小學沒有歷史課,他就翻箱倒櫃找出爺爺上學時的歷史書,「全是字,看得想睡覺」。新編歷史教材卻給了他不一樣的體驗,用他自己的話說,來到了圖文並茂的「讀圖時代」。他舉例說:「以前老是聽說藍田人、元謀人、北京人,但腦子裡卻完全沒概念,現在的課本里有一張各人種的特徵和分布圖,一下子就直觀立體起來了。」

在課堂上,許靖德講起了自己遇到的一個困惑,朱元璋的馬皇后有沒有裹腳的傳聞一直困擾著他,在網上搜索一通後,真真假假的信息讓他更無法確認了。

薛秀娟說:「這實際上就是新教材的要求,要用唯物史觀去看待歷史,不盲從不輕信,凡事多求證,通過這種聯繫、比較、分析,去重新理解歷史,而不再是『盡信書』。」

課堂上,有學生問,「中國近現代史充滿了屈辱,為什麼我們還要學?」「我們將傷疤一次又一次地撕開,是為了從中吸取教訓,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薛秀娟告訴學生,中華驕傲里,不僅有四大發明,還有那些為了新中國建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革命先輩和革命實踐。

一堂45分鐘的歷史導言課,「歷史是什麼」這個問題,學生們每人都有了一個答案。下課鈴響,討論熱度並沒有消散。

「第三課遠古的傳說寫得非常棒!」張暉說。「可是遠古傳說並不是真實的歷史。」另一名學生提出質疑。「但是遠古傳說也是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也是歷史的一部分。」……

碰巧的是,這一次「爭鳴」就是歷史新編教材第三課的課後活動——說說遠古傳說與真實歷史之間的區別和聯繫。

「這是新編歷史教材的一個新特點。」薛秀娟說,教材內容更注重學生的感受觀察和理解,課後不再強化機械記憶的練習,不再引導學生死背書,而是依靠課後活動,如賞析、分辨、綜合、比較等引導學生複習鞏固和提升認識。本報北京9月1日電(本報記者 劉博智)

《中國教育報》2017年09月02日第1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清華40名長聘教授擔任新生班主任
將出台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
在孩子心田種下愛國種子
教師隊伍建設取得突出成就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