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一晃兒上大學了,你對他的心理健康還關心嗎?

孩子一晃兒上大學了,你對他的心理健康還關心嗎?

別說大學容易,更別說考上大學就萬事大吉。如果你的孩子本來在心理發展上就有偏差或者欠了債,或者他天生就繼承了某些精神/心理問題的基因,那他不會因為進入大學就自動變好,相反大學的壓力更有可能讓情況變得糟糕。

想起我在上海一個大學的心理諮詢中心工作過的那段時間,印象中十幾個專職兼職諮詢師,每天每人諮詢4-5個小時,好像都排得滿滿。更不要說,很多有問題的學生因為某種原因不來諮詢,或者諮詢一兩次問題沒解決就再也不來的,還有情況更嚴重的不經轉介自己就去了醫院精神科。而我個人輔導過的案例當中,嚴重的有要自殺的,也有想殺人的,不嚴重的因為失戀、抑鬱、焦慮、強迫等心理問題,無法專心學習就更普遍了。

壓力往往是各種心理問題,無論是精神分裂還是考試焦慮,發生的誘因。作為家長如果不理解孩子在校園裡所經歷的心理壓力,那當他出現狀況時,就會措手不及。

有的家長說,孩子高考結束後,我在學習上就不給他壓力了。但不要忘記,高考壓力留下的心理影響幾年都消除不了——很多大學生甚至已經大學畢業的人,還經常在夢中驚醒,夢到還有幾個星期就要高考了。

更糟糕的是,殘酷的考試製度所塑造的競爭心態,依然主導著這些跨過獨木橋的人,他們仍然會因為成績而焦慮,而且在他們心裡,競爭的態勢不僅沒有減弱反而更加劇烈了:原來高中班級里的尖子在大學班級里很普通,這個心理落差對有的人來說就得花一兩個學期適應。

學業,其實還僅僅是大學生面臨壓力的一部分,甚至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更大的壓力來自內寬鬆的環境、來自心理成長的需要。記得胡適曾經說過,纏足習慣的人,一旦放了腳,反而不會走路了。大學校園課程選擇更多了、生活方式更多了、帥哥美女更多了,而且沒人告訴你該何去何從,如果這個十七八歲的少年,內在沒有足夠明確的自我認識,他旺盛的精力、廣泛的好奇心和澎湃的荷爾蒙,就都找不到方向。迷茫必然帶來焦慮,挫敗則能誘發抑鬱。

大學必須提供足夠自由寬鬆的成長環境,居民則必須逐漸地由聽從「外在權威」的指令,成長為聽從自己的「內在權威」,心理上實現與原生家庭的分離和個體化,才算是獨立的成年人。從凡事大人決定到自己決定、自己承擔責任;從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到自我激勵自我塑造,誰能說這四年會輕鬆自在呢?

他們經歷的每件事兒,不管是學會表達個人不同意見,還是獨立完成課題,都是成長的歷練,這是不斷試錯的過程,不斷挑戰自己、認識自己的過程,註定不會一帆風順。可惜,很多家長因為「年代久遠」,忘記了自己在那個年紀經歷的內心掙扎。

家長在孩子大學階段所扮演的角色,應該像是在教人騎自行車:學車的人(孩子)雖然東倒西歪,踉蹌不穩,但方嚮應該由他來掌握,因為他早晚要按照自己尋找到的道路獨立行使;而教練(家長)除在後面默默關切和祝福之外,若發現有跌倒危險的時候,要及時扶一把送一程。

處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多半不願意主動與父母交流,那父母就應該從其他角度細心了解孩子思想、情緒和行為的狀態。

以下這些變化常隱含著心理健康風險的信號:

體重突然上升或下降、暴飲暴食或食慾減退、過分節食、經常失眠、難以集中注意力、煩躁不安、成績突然大幅度下降、對什麼事情都失去興趣、迴避與人交往、總感覺壓力大得無法承受、自我挫敗行為(割腕自殘、物質濫用、酗酒、逃課、網癮、賭博等)、過度關注自我(容貌、體重)、敏感多疑、容易情緒失控(過分地悲傷、憤怒、自卑、自責等)、被害妄想、出現幻覺、強迫性行為(洗手、檢查等)、自殺先兆(談論自殺、有具體計劃、把個人物品送人等)、無法與人相處、報復心強等等。

以上所有這些徵兆,都足以引起家長的警惕,該出手時就出手。真的出了狀況,就要克服病恥感,鼓勵學生大膽地向專業人士求助,如果學校資源有限,還有社會醫療機構。

學校官方的態度,在這種情況下,肯定不會像招生的時候對你們那麼熱情——如果你的孩子診斷為某種心理問題,他們多半恨不得馬上讓你把孩子領回家,不要給他們添麻煩。這時候,作為家長也要據理力爭(靠納稅人的錢建的公立大學不為納稅人服務,憑什麼?!),這對孩子來說也是莫大的支持和安慰,並為他將來走上社會樹立了榜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理科劉 的精彩文章:

TAG:心理科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