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朝皇帝:別羨慕我女人多,其實我說了不算

清朝皇帝:別羨慕我女人多,其實我說了不算

後宮戲是現在熒屏不變的旋律。女人們獻媚爭寵,以求皇上一幸。力爭生出個孩子來,母以子貴,後半生無憂。當然,最高境界嘛,除了孕上龍種,自然就是專寵了。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皇上也愛、太后也愛、大臣們,也時時記著娘娘的好。

首先說皇后,是有著絕對特權的。

有了皇上,便要皇后。皇后被立之後,若皇帝臨幸於她,則敬事房的太監們,記下某年某月某日,皇上與皇后如何如何。若懷上了,就能推算出是哪一次成功的。

也許你要說了,這算是特權嗎?其他嬪妃,不也是如此嗎?

先得交代一下,古代妓院里的嫖客,一般有兩種類型。一是留宿的,甚至還有長期住在裡面的,此類嫖客不會遭遇老鴇的催促;另一種是臨時的玩家,事情做完,拍屁股走人。這種嫖客往往按時付費,老鴇當然也會與「時」俱進,到時間就催,喚作催鍾(別笑,你若會心而笑,說明你經歷過)。

清代皇帝正在興頭上的時候,也會被燒包的太監催鍾。因為整個過程中,他們就守在窗外,不是他們有偷聽叫床的嗜好,而是職責所在,一怕皇帝過度興奮而出意外,第二就是「執法」,到點催鍾。這個「點」到底多長時間,咱不知道,估計不會太長,為啥?你等過火車不?十分鐘你就會不耐煩。總管太監多半也會不耐煩,先高唱:「是時候了」,若皇帝裝聾作啞,就再喊一次,事不過三,太監一般喊三次,皇帝就不能當沒聽見,因為頭頂高懸一把劍呢,它的學名叫得「禮」,戲名叫「龜腚」。

清代皇帝召幸后妃,在民間有很多傳聞,最普遍的說法是皇帝要臨幸某個妃子,就這個妃子的牌子,然後這個妃子就要脫光衣服,由太監用毛氈或錦被包住,背進或抬進皇帝的寢宮。其實沒有那麼神秘,也不用脫光了衣服,只是被翻牌子的妃子當晚去皇帝住處侍寢就行了。

這裡提到的「翻牌子」,是清代皇宮后妃侍寢的一種制度,因為妃子多,再加上萬一皇帝要臨幸某個妃子,可是這個妃子身體不適,這就容易掃了皇帝的「性」趣。所以他們就想出了「翻牌子」的招。

牌子的正式名稱叫膳牌,因為皇帝吃飯叫傳膳。清代皇帝每天吃兩餐,即早、晚兩膳。晚膳一般在午、未之間,也就是中午12點至午後2點吃晚膳。晚膳過後,敬事房就要進牌子了,所以稱之為「膳牌」。

膳牌是一種竹製的簽牌,並不像影視劇里那樣用黃金或象牙做的,牌子一寸寬,一尺長。膳牌的上段染成綠色,下段塗滿白粉,又稱綠頭牌。正面書寫后妃的姓名和封號,反面書寫后妃的簡單履歷。

這些后妃的膳牌除去那些生病或來例假的不用呈進外,其餘的都要呈給皇帝。皇帝夜晚想要臨幸那個妃子,便將此牌翻過來,稱為翻牌。被翻牌的后妃接到通知,就要梳洗打扮,然後乘軟轎來到皇帝的住所,給皇帝侍寢。

有時皇帝也不用翻牌子,可以直接向身邊的近侍說明要哪位妃子侍寢。但一般是要通過翻牌子來確定的。

清朝為什麼會有這樣近乎不近人情的規定呢?清朝的規矩十分嚴格,即使是夫妻也不能住在一起。因為在明代,不少皇帝因為沉湎女色而荒廢政務,甚至在嘉靖朝時,還出了宮女們險些勒死皇帝的事件,清代鑒於明朝的教訓,在關外時就奉行不得迷戀女子的訓誡,且自順治時起,加強了對後宮的管理,皇帝與后妃各有各的寢宮,各有各的膳房,除去大典、節日等特殊情況,不準同桌吃飯,並且嚴禁皇帝與后妃同居一室。 皇帝需要行幸時,事先將「召幸后妃綠頭牌」擺好,這是一種長條形的薄竹片,頭上為綠色,竹片上寫著后妃的名號、簡歷、姓氏、出身等。被選中的后妃得旨之後,要沐浴凈身,用毯子把身體裹嚴,由太監背到皇帝寢宮。出於安全的考慮,自雍正以後,被選中的后妃們,要從皇帝腳下輕輕掀起一角,逆爬而上,事後仍由皇帝腳下退出。一定的時辰後,太監會在窗外喊道:「是時候了!」連喊三聲後,皇帝必須傳太監將妃嬪背走。並且,在臨走前要問皇帝:「留不留?」如果皇上說「留」,就要把該妃嬪的姓名、時間記在「幸宮簿」上,待有孕後備查。如果皇上說「不留」,太監則用手微按肛脈,「龍精」盡出,點穴避孕。

據《清稗類鈔》記載:「咸豐六(1856)春,奕詝帝住孝欽(慈禧)處數日,不視朝。孝貞(慈安)諗其故,乃頂祖訓至宮正跪,命人請皇帝起聽訓。奕詝帝制止說:『予即聽朝勿通訓。』迨出朝,少時即退。問後何在,告之在坤寧宮。奕詝帝即至,見孝貞於中坐,孝欽跪在地下,孝貞曆數其過,用杖辱之。」根據這段記載,可以得知,到了咸豐時期,皇帝與后妃不能同居的祖訓還在遵守,皇帝違反祖訓,皇后可以進諫,皇帝不敢反駁,皇后作為中宮,還有權處罰妃嬪。

清朝十二個皇帝,為什麼要近兩百位嬪妃呢?其實主要是為了繁衍後代,清朝是三年進行一次選秀,所以就有源源不斷的嬪妃進來了,那麼愛新覺羅氏為什麼要耽誤那麼多清純女孩子呢?原來清朝的嬪妃侍寢是有年齡限制的。

清朝的皇帝基本都勤政,比如想康熙、雍正、咸豐等皇帝,個個都勤快,因為白天太忙,所以晚上也沒多少精力了,而嬪妃的作用基本都是繁衍工具,所以必須要求高質量的工具,否則豈不是讓皇帝百忙一場嗎,所以需要年輕的,生命力旺盛的,受孕機率才會比較高。

據相關史料記載,清朝後宮的嬪妃侍寢不得超過30歲,因為30歲以上懷孕的概率大一些,一旦超過了這個年齡,很可能就沒能力生孩子了或者說生出來的孩子,夭折的可能性比較大,要知道清朝時可沒有現代的醫療生平,就算是皇家也經常有孩子夭折的。

因為嬪妃侍寢有年齡限制,所以就需要源源不斷的秀女入宮,所以三年一次選秀是清朝的傳統,為了保持血統的純正性,皇室選秀違反固定在八旗子弟,當然也有其他族人,但數量很少很少。

有的朋友可能會問了,30歲後就不能侍寢了?難道她們的後半生都不能獲得皇帝的臨幸了嗎?當然不是這樣的,如果皇帝尤其喜歡哪個嬪妃,就會去寵幸她,但這個時候已經不再是以繁衍後代為目的,或許是皇帝真正的喜歡了。

皇帝晚上去哪個妃嬪的房子,想依靠翻牌隨機而定的,看起來似乎很公平,但實際上效果並不理想。

清朝不得了,康熙8歲登基,在位61年,69歲逝世,連他自己在遺詔中也說,自秦漢以來,皇帝在位之久者,以其為最。只是他想不到的是,他的孫子比他還厲害,25歲登基,在位60年,又真正當了3年太上皇,88歲逝世。

【入關後的二祖世祖皇帝福臨和聖祖皇帝玄燁】

我們今天看清代皇帝的畫像,由於自康熙開始,多是西方傳教士手繪,帶有寫實風格,與本人樣貌已經相當接近,其中尤其以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四朝皇帝朝服像的繪製為生動,嘉慶以後則又顯呆板,至光緒皇帝,始有照片傳世,令我們可以一睹天子真容。

從這些畫像可以明顯感覺到皇室遺傳基因不斷改變,皇帝的容貌從太祖時的粗獷逐漸演變為清秀俊雅,從晚清存世的皇帝和王爺的照片來看,許多小鮮肉非常生動的說明了一代代後宮美女為皇室成員顏值所做的突出貢獻。

【康乾盛世的繼承和開創者世宗皇帝胤禛和高宗皇帝弘曆】

問題是,皇帝越來越帥,生育能力自咸豐皇帝開始滑坡,從康熙皇帝的巔峰55位皇子皇女驟然降至3位,長大成人的僅1位,咸豐的兒子同治和醇親王奕譞的兒子光緒則乾脆一個後人都沒有,想想都覺得匪夷所思,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樣一種怪現象的出現呢?

【力挽狂瀾卻走向衰落的仁宗皇帝顒琰和宣宗皇帝旻寧】

仔細一分析就會發現,皇帝生育能力的衰弱和國力的式微竟存在著完全一致的變化軌跡:皇帝虛弱,無力勵精圖治;國力不振,也會讓皇帝精神壓力陡增,嚴重影響皇帝的身體健康,到了同治皇帝和光緒皇帝,則乾脆沒有了生育,此後的末代皇帝溥儀,儘管在位三年就退位了,也一樣是受到了影響,沒有留下後嗣。主要是清朝皇族都是近親,你看到清朝末期,從咸豐皇帝以後,清朝的皇帝再也不能有生育能力了,連個孩子都生不出來了,主要是近親結婚太后了,都是內部基因相互融合,沒有外來新基因,漸漸的就衰下去了,尤其是溥儀深受其害。

【江河日下中興難繼的文宗奕詝和穆宗皇帝載淳】

【走向崩潰與傾覆的德宗皇帝載湉和末代皇帝溥儀】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屌絲煙灰侃歷史 的精彩文章:

九子奪嫡中,八阿哥最有希望,雍正是被安排好的繼承人?
趙匡胤對張永德說:我當皇帝,黑鍋你來背!
呂雉心狠手辣,詭計多端,最後卻敗給另一個女人
曹操最信任的許褚,卻怕趙雲怕得要死

TAG:屌絲煙灰侃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