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松江執法事件中,我們為什麼不原諒警察?

松江執法事件中,我們為什麼不原諒警察?

摘要:在自媒體時代,執法時時刻刻要文明規範,注意方式方法,特別對於老幼病殘孕等特殊群眾,要保持理性理智,找到比平時更加合適的處理方式,避免形成公眾事件,避免影響整體形象。

(圖片來源:曹林的時政觀察)

松江民警執法摔倒婦女和孩子的視頻,昨日在朋友圈成刷屏之勢。

在執法事件中,一方是已經違法但弱勢的婦女,一方是正當執法但明顯失當的警察。而引爆松江民警執法事件的,倒不是違法和執法的雙方,而是一個無辜被摔倒的幼兒。

在這三方關係中,如何評價,都拷問人性,都無法取得共識。

網路時代,我們早已經有了標籤,早已經站好隊,早已經有了定見,遇到類似問題,只需信手拈來,根本無需思考。

什麼標籤呢?

如果是警察執法,只要有任何執法上的不文明、不規範、執法瑕疵,警察必錯,而且大錯特錯。

評論的都是什麼呢?人渣、牲口、天理難容、拉出槍斃。以人民的憤怒為名,要將涉事警察人肉,要求嚴肅追責,並從此開除球籍而後快。

如果是女司機,只要發生事故、糾紛、扯皮,多數人會認為是女司機錯。這裡就不解釋了。曹林老師已經說得很好了。

在任何一起網路傳播事件中,我們都失去一個基本的底線,聽雙方說話。往往憑一面之詞、有圖有真相,就開始大加鞭撻。

我們無需考慮視頻是否剪輯,真相是否全面,我們根本等不及了全部視頻和事件調查真相,就第一時間轉發,第一時間評論,然後把陳芝麻舊穀子一併提及,用吐沫和怒火助長輿論之火熊熊燃燒。

而下次,再遇到類似問題,依然是這個腔調,依然是這個套路,基本不加猶豫。

而我們的隊友和上級,往往以輿情洶湧、民憤極大為名,先免職、停職,甚至立馬脫衣服走人,下達處分比網友的思考還快。

不怕遇到神一樣的對手,就怕遇到豬一樣的上級。

一個事件出來,先表態再調查後查處,這是執法部門的基本常識。而很多上級一到關鍵時刻,便失去了理智,先犧牲下屬和下級,以贏得網友讚譽和輿論反轉,把喪事辦成喜事,而絲毫不顧及事實真相和一線執法人員的感受。

這樣的做法是反映迅速,是回應了網友監督,但也容易被輿論裹挾,進而做出不當或無理的處分,讓基層一線執法人員心寒、失望。

讓輿情再飛一會,讓真相落地,然後再下結論不遲。

在松江民警執法事件中,如果從視頻來看,民警執法時,沒有注意執法方式,對待婦女和兒童過於粗暴,存在明顯的執法不規範,依法依紀追責自然難免。

這也提醒所有的執法人員,在自媒體時代,執法時時刻刻要文明規範,注意方式方法,特別對於老幼病殘孕等特殊群眾,要保持理性理智,找到比平時更加合適的處理方式,避免形成公眾事件,避免影響整體形象。

所幸,在本事件中,孩子無大礙,否則引起的後果會更嚴重。涉事民警恐怕不是停職,而是被處分,甚至被追究刑事責任都有可能。否則,網友豈能善罷甘休。

一個社會,尊重法律,尊重執法,尊重基本社會的道德,應當是基本的共識。

遇到類似事件,我們希望當事雙方尤其是民警保持理性理智,但捫心自問,我們自己看待這起事件,是否做到了理性理智,而不是衝動、意氣。

在一起執法事件中,如果我們不關注事件真相本身,不關注引起衝突的原因,而只是根據單方的視頻、圖片、文字就做出結論,就大加評判,是否有失公允?

設想一下,這樣不管原因、不辨真相、不計後果、不給涉事雙方發聲就做出的評論,會形成什麼樣的輿論生態。結果只有一個——人人都可能成為輿論的受害人。

假使我們自己捲入類似的事件,到時候大概是百口莫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因為,輿論根本不會給你發聲的準備時間。

網路時代,我們有時候過於焦慮、過於緊張,感覺亞歷山大,感覺缺乏安全感,心裡瞥著一股勁、藏著一股火,只要遇到一個公共火星,就會瞬間燃爆,失去自我。這樣想想,其實挺可怕的。

松江民警執法事件,說白了,就是一個個案,是個別現象。個別民警執法不規範不代表整體,不該給整個群體定性、具象。

我們一方面要看到,個別民警執法水平和規範意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執法環境的複雜和具體情況的多變。

中國文化的精髓便是,凡事講究辯證法,看主流,不可以偏概全、因噎廢食。

互聯網時代,我們應該做一個對社會發展有建設性的網民,而不是一味的撒氣添堵。

聯網時代,比守身如玉更重要的是守腦如玉。不被輿論裹挾,保持理性,獨立思考。

希望松江主管部門,能妥善處理此案,拿出一個國際大都市的水準,不要像某些三線城市一樣,僅僅局限於處罰民警,虎頭蛇尾。要儘快公布調查真相,引入第三方監督,及時發聲,以正視聽;要以此為鑒,開展警示教育,提升執法規範水平,展現警察良好形象。

我們堅信,警察是社會平安的守護神,人人受其益而不自覺。我們當然也希望,警方文明規範執法,不要辜負了群眾期望和組織重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法律讀圖 的精彩文章:

胖的第二種解釋
《人民的名義》編劇周梅森寄語「法律讀圖」
北京的相親角,能否找得到愛情?

TAG:法律讀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