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去世之後,如果是老十四接班,清朝會怎麼樣發展?

康熙去世之後,如果是老十四接班,清朝會怎麼樣發展?

公元1722年,69歲的康熙皇帝去世。隨後,康熙第四個兒子胤禛繼承了皇位。胤禛的年號為雍正,這就是雍正皇帝。但是在民間一直傳說雍正是篡位上台的,康熙皇帝真正想傳位給老十四胤禵。在這裡我們做一個簡單的假設,如果康熙真的傳位給老十四,清朝會發展成什麼樣子?

一、從當時的實際情況來說,康熙不可能傳位給老十四

在民間有這樣的傳說,康熙皇帝的遺詔上寫的是「傳位十四子,」但是被身邊的重臣隆科多改成了「傳位於四子。」歸根結底,是雍正勾結隆科多幹了這件事。這件事說的有鼻子有眼,因為雍正上台之後,隆科多確實被再次提拔。正因為是這樣,很多人認為雍正皇帝確實是篡位登基的。但如果熟悉清朝聖旨格式,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清朝皇帝的遺詔由漢字和滿、蒙三種文字寫成,即便隆科多更改了漢字,那滿文和蒙文又該怎麼更改?而且清朝的聖旨不會就這麼一句話,通常都是很長的形容詞,並會提到繼承人的名字。胤禛、胤禵這是怎麼改,也改不了的。所以說,從民間傳說的角度來分析,雍正篡位上台的說法是不成立的。即使從清朝的實際國情,也不會是老十四。

當時清朝雖然在與準噶爾作戰,而且規模很大。但這並不是清朝的重點,清朝的重點還是發展經濟。準噶爾雖然猛,畢竟不會威脅清朝的統治。因此,康熙皇帝不會選擇一個只會打仗的兒子來接班。老十四胤禵一直被當做戰將來使用,除了軍事問題以外,經濟、民生、稅賦等問題,老十四根本就沒有碰過。這樣的人做繼承人,康熙皇帝除非真的老糊塗了。當時清朝的發展重點是什麼呢?自然是發展經濟。官員腐敗是康熙晚期的一個大問題,國庫虧空這是制約清朝發展的第一因素。對於這些問題,老十四胤禵很難應對,他沒有解決實際問題的手段。如果上台的是老十四,那清朝很有可能陷入隋煬帝時期那樣的局面。而且老八集團虎視眈眈,老十四的日子不會好過。

二、雍正的很多政策,確實有利於清朝的發展

雍正上台以後,首先開始了對吏治的整頓。經過雍正的整頓,清朝官場的風氣略微好了一些。雍正真正注重的是經濟,當時國庫虧空,而全國的鄉紳都是不用交稅的。部分百姓為了躲避朝廷的賦稅,將自己的耕地投在鄉紳們的名下。就這樣,清朝國庫的收入越來越少。面對這樣的情況,雍正開始出手了。首先是清丈田畝,將全國的耕地進行重新丈量。接下來是重頭戲,那就是要求鄉紳們也必須按照耕地的數量繳納賦稅。同時,還必須根據規定服徭役。如果實在不想去,可以花錢找人代替。經過雍正一系列的努力,清朝國庫的白銀儲備開始增加。但是由於雍正觸及了豪強們的利益,各種黑雍正的段子開始出現了。

在康熙去世那年,清朝國庫白銀儲備只有700多萬兩白銀。但是到了雍正去世那年,清朝國庫中的白銀儲備已經超過了5000萬兩。雍正前後在位13年時間,也就是說,在雍正在位的13年里,清朝國庫收入增長了7倍。靠盤剝老百姓怎麼折騰也到不了這個數,所以歸根結底,還是清朝自身的經濟增長,以及稅收制度的完善。對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進行了客觀評價,康熙皇帝類似於創業之君,雍正皇帝是守業之君,乾隆皇帝則是敗業之君。雍正13年時間積攢的財富,為兒子乾隆提供了豐厚的敗家資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轉瞬繁華萬里 的精彩文章:

中國軍隊用了20年時間的肩章,為何現在開始使用領章?
1898年,美國的崛起之戰,為何偏偏選中了西班牙?
如果太子朱標沒有那麼早去世,燕王朱棣還敢不敢造反?
曾與世界潮流截然不同,中國海軍為何採用上白下黑的軍服?
越南軍隊的一大特色,30多年時間裡,為何戴著紅領章?

TAG:轉瞬繁華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