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和情緒表現都有心臟主宰,心臟健康,壽命才能延長。

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和情緒表現都有心臟主宰,心臟健康,壽命才能延長。

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中醫認為,人的精神、意識、思維 活動和情志情緒表現由心臟主宰,即 《素問靈蘭秘典論》所謂「心者,君主 之官,神明出焉」。故養神即是養心, 心神健旺,則五臟六腑及所有的組 織、器官才能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 身體才能健康,壽命才能綿長。

情志失調內傷為病

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是 人體對外界客觀事物的反映,也是 精神活動的外在表現。正常情況下 情志不會致病,如果突然、強烈或過 於持久的精神情志刺激,超過人體 本身的耐受範圍,即可成為病因而 引起內傷病。根據五行對情志五臟 的分屬,心在志為喜、肝在志為怒、 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悲和憂、腎在 志為恐和驚。因此,不同的情志變化 對五臟有不同的影響,可產生相應的病證。

恬憤虛無,精神內守

「恬談虛無」作為精神情志養 生總的原則,本身也是一種養生的生總的原則,本身也是二種養生的 手段和方法,其通過調節個人的精神情志,保持良好心理狀j 態,避免異常精神刺激擾動心神,干擾五臟,以使「精神內 守」,達到「病安從來」、健康長壽的養生目的。

恬憤虛無,清靜養神

人體生命活動過程中,各種生理機能都受到神的支配和調4 控,神經常處在「動」的狀態,包括機體新陳代謝在內,各種生理功能都需要神的調節。故神極易耗傷而受損。在「恬談虛無」養生原則下,調攝精神情志養生的重點是「清靜養神」,通過調節以保持意志、情志活動的正常狀態。

清靜養神的具體運用,主要有 以下三點:首先是少慾望。就是要 求人們思想閑靜,沒有過分的欲 望。如果經常用神,則精神容易耗 散。其次是少思慮:思慮太過,尤其 是焦慮苦思最能傷神。清靜養神要 求少思慮並不是思慮越少越好,而 是要求人們通過加強精神修養,掌 握正確思想方法,能夠理智地待物 處事。第三是調情志:要求自己保 持樂觀、愉快、寧靜的情志狀態,對 於那些難以避免的精神刺激,培養 良好的性情,陶冶出健康的情操, 起到克服或調節的作用,預防情志 失調引發疾患。

恬憤虛無動靜相宜

「恬談虛無」,主張凡事要如《老 子》「見素抱樸、少私寡慾」一樣,柔 弱退讓,內守安靜,靜極而動,陰極 而陽,從而達到精神不敝,內修外養,使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增強 對疾病的抵禦能力。《上古天真論》 所謂「恬談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 守」,有人認為就與古代氣功鍛煉相關,點明了氣功鍛煉最重要的核心 即「調心」的要求。至於本篇「呼吸精 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 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則是調 身、調息、調心合一的氣功鍛煉。

氣功有動靜之分,但動功並非 動而不靜,靜功並非靜止,而是人體 功能活動中的一種特殊運動狀態。 氣功的本質是根據陰陽互根之理, 動中求靜,靜中求動,動靜相兼,調 節人體平衡,故可益壽延年。時常練 氣功,是促使精神內守、健康長壽的 保健措施之一。

恬惔虛無,免傷七情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外界各種 客觀事物刺激人體,勢必引起不同 的心理活動和相應的情志、情緒變 化。前面已經講過情志失調對身體 的傷害。若要「恬談虛無」,則不能產 生過激的情志,同時亦不能使不良情志長期存留,不為情志、情緒所 傷,方能「精神內守」。在日常生活中 要著重調控如下過激情志、情緒,以 維護我們的心身健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