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秘魯金字塔驚現華工遺體

秘魯金字塔驚現華工遺體

秘魯金字塔驚現華工遺體
credit: 123RF


在秘魯利馬上千年歷史的金字塔上,考古學家發現了19世紀末去世的16名華人勞工的遺體。


據路透社報道,11具遺體包裹著簡陋的布料,其餘5具則身著藍綠色的夾克衫躺在棺材裡。

在歐洲的「大發現時代」,少數亞洲人前往南美,最終卻留在了澳門和其它亞洲地區。19世紀40年代末期,奴工需求已經衰退,但規模最大的一批華人移民則於此時前往秘魯。


19世紀初,英國就已經終止了與美洲此地的奴隸貿易。秘魯也於20年代脫離了西班牙的殖民統治。儘管奴隸貿易已經日薄西山,但在秘魯直到1854年才正式終止。


秘魯地主仍然渴求廉價勞動力以應對糖業、棉花種植業、鳥糞礦業和鐵路擴張。為了經濟利益和入境契約勞工數量衰減,政府給前奴隸主們大開方便之門。新來的大多契約勞工來源於中國,當時的動亂導致了大批流民外出尋找工作。1849至1874年間,主要來自廣東省的約十萬華人契約勞工來到秘魯,苛刻的勞動合同將他們成年累月地束縛在地主的壓榨之下。


華人勞工的工作條件無比艱辛,待遇不比奴隸所曾遭受的好多少。許多契約勞工都沒能挨過過於嚴酷的條件。有些人設法履行了合同,然而多數人就此困滯於利馬。1876年,利馬市的華人社區規模壯闊,已經佔據了全部人口的十分之一。他們在城裡當傭人、工匠,或者自己開小賣部飯館之類的做起小生意,這些構成了後來的利馬唐人街的雛形。極少數華人移民成為了種植園主和商人。

秘魯金字塔驚現華工遺體
credit: 123RF


縱使工作條件得到提高,秘魯華人群體仍然處於社會邊緣。即便是自由勞工,華人依然被要求隨身攜帶政府登記證明的人身自由文件。19世紀80年代,勞動合同得以改善,新增條款允許勞工終止合約以及享有工資收入。史學家Micheal J. Gonzales說,即使如此,「種植園主仍舊將華人勞工置於嚴酷的社會體系控制中,絲毫不管合同規定。」


利馬金字塔上發現的遺體既表明了勞工待遇的提高,也反映了他們所遭受的秘魯社會的排擠。正因為經濟條件有所改善,華人家庭才能負擔得起比簡陋的布裹更為體面的葬禮。但當局不允許華人葬在天主教墓地,於是古老的金字塔「造型莊嚴,成了吸引華人勞工的下葬寶地」,率領這支考古隊的Roxana Gomez說。


19世紀80年代,隨著中國政府開始限制契約勞工外流以及國內待遇條件提高,華人秘魯移民潮終於放緩。而過去的這些移民也塑造了現在的秘魯。今天,15%的秘魯人口祖上都能追溯到19世紀中國和其它亞洲地區的移民。


本文譯自 atlasobscura,由譯者 Leon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受教育程度越高,患心臟病的概率越低
Quora:別人說過最想讓你翻白眼的話
真的猛士,敢於光屁股坐上蜂箱
大腦是如何解讀時間的
五種你不會吃的健康午餐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