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極拳「主宰」過度則僵滯

太極拳「主宰」過度則僵滯

現在,一些人們很強調練腰的問題。在公園裡曾見到有的人指導別人練腰,老師站在學生身後,抱住學生身體的中段,口裡喊著「腰、腰、腰……」,兩腿站在原地,腰胯就這麼左右地轉動起來。

還經常見到公園裡有的拳師這樣指導學生放鬆:先放鬆手腕,教學生那那裡拚命地搖手腕。然後要放鬆肘,就在那裡搖肘。再後放鬆肩,拚命地轉胳膊,或者把兩手舉到頭部這麼高的位置,突然甩下去。再就是腰、胯、腿等。我自己在學拳的時候也經歷過這樣的過程,直練得胳膊都要受傷了,推手時和別人的接觸仍是一身的僵勁。

我想,人們這麼強調練腰,可能原因有兩個。其一是,古拳論云:力生於跟,主宰於腰,發於脊背,形於手指。作為主宰的腰,那一定要專門地練了,不練不出功夫嘛。其二就是有一種理論主張太極拳要練「大松大軟」,不這麼練,出不來大松。

但我看到在公園裡像上面那樣專門訓練出來的學生,許久的時間仍是如同患了小兒麻痹,軟軟地。一旦推手,稍一接觸對方的勁路,身體又現出僵硬。可以說是,白練了。再說得深刻一點,很可能是練壞了。不練,腰還像個腰。越那麼練,腰倒不像腰了。

經過這麼多年的學拳和教拳的實際,我逐漸地體會到,若使身體鬆柔下來,不用一個關節一個關節地用功,只要把握住丹田和腳步就可以了。所以我們現在都學生,就沒有過去那麼辛苦,卻比過去的方法靈得多。

我的觀點是,太極拳運動是整體的運動,人體的任何一個部位都不可過度地專門地鍛煉,否則將會在這一個部位上似乎很靈活,但在總體上卻是僵滯了,失去了總體的靈活性。

「練腰」「練胯」非太極

前段時間,一位拳友與我討論在練拳時如何「練腰」「練胯」的問題。他所接受的理論是,腰和胯在太極拳運動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因而在特別重視,專門練習。

我同意腰胯的作用十分大,但我覺得若專門練習腰胯可能會走極大的彎路。從網上我還看到有人介紹某大師為了讓練習者松下來,發明了「松功」,把身體各個關節部位遂個地鬆開來。我曾經按照這個方法練過,沒有效果,還差點把肩膀拉傷了。在我練拳的公園裡,我曾看到一個很有人氣的拳場,那個老師站在那裡,領著學生把兩手背在後腰,嘴裡喊著「腰」,腰部向左或向右轉一圈。那批人如此這般地練了春夏,過了秋冬,也沒練出一點名堂來。

腰胯要如何練?不要刻意地練,正常地練拳就可以了。循著 「打拳如走步」這麼樸實的拳諺練下去,不要單獨地把腰和胯提出來練,就可以做到身體最大的靈活性。而轉完手指轉手腕,轉完手腕轉肩肘的練法並不能帶來身體總體的靈活性,相反在推手時與人一接手身體就變僵了。

若專註於某一個部位的運動,首先是意念錯了。根據我的觀點,意念不在丹田,也不在要鍛煉的部位,而在於自己的手上。再進一步說,在對方的手上。對方來手推我,我的手迎上去。若對腰過度重視,則在推手時總是想著腰,思想就慢了一個節拍。

其次是鍛煉方法錯了。本來,太極拳是整體的運動,腰為主宰,其實就是丹田發力,是上下發力的。但過度強調左右地練腰的轉動,臨到發勁時卻想著左右轉動,身體的動作就慢了一個節拍,而且左右轉動也是錯誤的方法,不是人體丹田和腰部的運動方式。

再者,這種方法必然導致身體的僵滯。推手時遇對方擠壓,解開的唯一方式是腳蹬地,身體總體旋轉,而不是單純地去轉腰。這種方法卻使得在推手時承受對方來力擠壓的一瞬間轉動不靈,身體僵滯。

綜合起來看,這種方法的作用是,一、練了無用功,浪費時間。這裡浪費的時間可以計入「十年不出門」的時間當中。二、練了有害的功,推手時一碰到對方的力自己身體就僵滯。

加入微信群一起和我們交流分享!獲取海量太極拳教程、視頻資料(最新增加40張DVD資料),免費學習太極拳!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練習太極拳的基本方法,以及所謂不傳外的短期練出功夫的「絕密」方法!
學會太極,其實是學會如何幸福的生活!
「心勁一領起來,而五官百骸皆隨之而起」太極拳中整體性和局部性的「領勁」學習!
現代武林:親身經歷的太極江湖(八)與老外試手
首次披露秘傳傳統太極拳功夫架步法訓練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