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周修習辯證觀之二:男女授受不親,禮與?

每周修習辯證觀之二:男女授受不親,禮與?

男女授受不親,禮與?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親,禮與?」

就是異性之間,不要隨便地接觸。授受不親,就是在以前,男女的交往有嚴格的限制,比如對嫂子和小叔子之間,連平常的打招呼問候都要迴避,因為要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和嫌疑。

孟子曰:「禮也。」

淳于髡問孟子:「嫂溺,則援之以手乎?」

假如說嫂子掉到水裡了,這個小叔子是不是要用手去拉她呢?這是個道德的兩難問題,你要用手拉吧,禮上是不能接受的;你要不拉吧,總不能看她掉到水裡淹死吧。這個時候孟子的「通權達變」的特色就呈現出來了。

孟子回答說:「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

這個時候,你要把輕重分清,通權達變。你要知道所謂的「禮」是為了什麼,它是為了生活的穩定服務的,那麼生活的穩定,跟臨時發生的一個生命要遭遇滅頂之災這個狀況相比,輕重就顯現出來了。嫂子掉到水裡,如果你說:「哎呀!我要守禮呀,我不能拉她手。」這個時候你就是泥古不化。

所以孟子說,你看到親嫂子掉到水裡,你都不伸手拉一把,那你就沒有人性了。就是不認識的人,你還要拉呢,何況是自己的親友呢?

所以,有原則也要有變通,男女授受不親,這是禮制,但是在特殊的情況下,它是有開緣的。

在佛教的戒律裡面,它有「開、遮、持、犯」。 什麼樣的情況下算偷盜?什麼樣的情況下不算?一般情況下,一個哪怕很不值錢的東西,你把它拿離了原處都算偷盜,但是有一個情況下不算,什麼情況呢?叫親厚想。

什麼叫親厚想呢?就是那個人跟你之間特別地親密,特別地心意相通,好得就跟一個人一樣,別說你給他動了地方,就是你不吭聲給他拿去用,他知道以後還特別高興,他就覺得你特別信任他,你不用跟他打招呼,你打招呼顯得客氣,顯得生分,所以這個親厚想也不犯戒。

總結:所以很多的古人他都是有智慧的,不是死板教條的。

相遇療法

xiangyuliaofa

生命自覺之道……

解開糾纏留下愛……

相遇療法學習途徑

3、每月有工作坊、沙龍、公益班,具體時間請關注公眾號右下角課程信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相遇療法 的精彩文章:

TAG:相遇療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