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六根酒局,最初與楊顯惠老師有關

六根酒局,最初與楊顯惠老師有關

六根酒局,最初與楊顯惠老師有關

文|武雲溥

六根是個不定期的酒局,基本維持每月總有那麼一天,幾個傢伙都很舒服的狀態。我們最初聚在一起喝酒,與楊顯惠老師有關。

《夾邊溝記事》書影。

《定西孤兒院紀事》書影。

《甘南紀事》書影。

楊顯惠老師寫過三本厚重的書:《夾邊溝記事》、《定西孤兒院紀事》、《甘南紀事》。我以前當記者時採訪過很多寫書的人,依我看,他們中大部分也只能算「寫書的」,稱不上「作家」——真正的作家寫的書,起碼得有流傳後世的價值才行。楊顯惠老師寫的就是這種書。

有些同學可能沒看過楊老師這三本書,我簡單介紹一嘴:上世紀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後期,咱們國家比較混亂,到處在搞運動,還有幾年全國人民都沒飯吃,特別難過。為什麼難過我就不說了,以免被封號,各位知道的自然知道,不知道的請去翻歷史書。

在鬧饑荒的那幾年裡,有三千多個被打成右派的人,從全國各地給運到甘肅一個叫夾邊溝的農場勞動改造。說是農場,實際上這裡都是鹽鹼地,種不出什麼東西來。根據楊老師的調查,這塊荒地滿打滿算能養活四百人,來了三千人怎麼辦?絕大多數都餓死了。

甘肅、饑荒、歷史的悲劇,這就是楊顯惠老師寫作的主題。

甘肅、饑荒、歷史的悲劇,這就是楊顯惠老師寫作的主題。《夾邊溝記事》和《定西孤兒院紀事》這兩本書,膽小的同學請做好心理建設再觀看,不然你可能會被當年「人相食」的慘狀嚇壞。這些都是真實發生的事件,但楊老師的書一律標明是「小說」,信不信由你。

2007年我開始在新京報幹活,年底的時候我們搞了個「年度好書」評選,楊老師的《定西孤兒院紀事》獲得年度大獎。我奉命採訪他,電話打過去,楊老師正在甘肅,我從聽筒里都能聽見他那邊飛沙走石的風聲。那是第一次聯絡,我和楊老師約定等他回來再聊。

過了有個把月,楊老師來北京了,我們在國貿附近找了家雖小卻雅緻的館子吃晚飯。那天來的人除了楊老師,就是我們現在六根的主要幾根:李輝、綠茶、韓浩月、潘采夫,可能還有幾個人,記不全了,總之一桌子人,相談甚歡。楊老師在酒桌上話不多,聽我們幾個各種胡侃。

楊老師住在天津,來北京的時候不多,但因他這次來聚在一起的我們這夥人,就開始了經常性無主題的飯醉活動。這夥人的故事容後再敘,接著說楊老師。因為他每年都去甘肅,跟當地人混得極熟,而我之前都沒去過甘肅,楊老師就記住了。

圖為楊顯惠老師在甘南 ,老武 攝。

2009年6月,甘南藏族自治州旅遊局搞了一次文學採風活動,讓楊老師幫忙請些媒體朋友去當地看看。楊老師叫了我,還有南方周末的夏榆、鳳凰周刊的宗波、中國新聞周刊的王維博,還有當時還在北青報的美女記者朱玲等一幫人,用了大概十天時間,基本走遍了甘南州。

這次長途旅行我算是大開眼界,不像普通旅遊看美景吃美食什麼的(當然這些也有),主要是十天時間和楊老師朝夕相處,聽他講了不少故事,我也終於知道了他這些年辛苦跋涉和筆耕不輟的真正原因——這塊土地上還有很多血淚歷史不為人知,甚至可能仍將在很長的時間裡無法公開講述。但是真正的作家知道,發生過的故事,就應當有人記錄下來,寫給未來的讀者。

我沒法說太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我以前寫的一篇楊顯惠老師的口述稿。楊老師身上故事太多了,我現砸一掛:在甘南的時候,有一天晚上我們在山裡參加藏民的篝火晚會。當地人介紹,篝火晚會的本意是方便男女青年幽會,倆人要是跳舞時候看對眼了,可以約定個暗號,類似「天王蓋地虎」這種。晚上小夥子跑到大姑娘帳篷前,暗號對好了,就可以脫鞋進帳,歡樂今宵。關鍵是一定要脫鞋放在帳篷外,這樣後來者就知道客滿了。等歡樂完了小夥子要走,必得鑽出帳篷放聲大笑,笑聲需聲震數里才好,以示得手。

聽完人家介紹,楊老師鼓動我們要入鄉隨俗,勇於實踐。當晚很多人都支愣著耳朵,聽外面有沒有笑聲。反正我沒聽見,困得不行就睡過去了。第二天起來,楊老師問,你們誰聽見笑聲了?眾人皆搖頭。

楊老師說,嘿嘿,嘿嘿。

-END-

六根者誰?

李輝 葉匡政 綠茶韓浩月潘采夫 武雲溥

醉能同其樂,醒能著以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六根 的精彩文章:

超簡易!精美線條復古小挎包,背起來效果好棒!
歷史上的賢后:我們只看到了他 卻忽視了她
美國法學院也有詩與遠方
管他重複不重複,先寫出來
莫言:出來一趟太緊張 到處都在拍你到處都在錄音

TAG:六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