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紫砂壺泥料最全原礦料,顛覆你對泥料的認知

紫砂壺泥料最全原礦料,顛覆你對泥料的認知

沉寂很久,一切都是為了發力,從一個專業做泥的世家搜集到了最全的現存黃龍山礦料(因為很多泥料很稀有也就是很貴了),今天給大家不用去追究和評論其他泥料的真假、時代以及外山泥料,專心傳遞最真實的宜興丁蜀鎮,一切都是為了還手藝人一份該有的尊重!紫砂泥料其實是一門非常冷的知識和話題,本文將會配以黃龍山原礦展示,從泥料的形成、煉製、分類、功用幾個方面讓大家了解,一定會讓你重新認識紫砂,也對於紫砂壺愛好者解開一道題。

紫砂泥,雅稱「富貴土」,為製作紫砂壺的主要原料。深藏於黃龍山岩層下數百米,在「甲泥」礦層之間。紫砂泥燒制的成品如紫砂壺、紫砂煲、紫砂花瓶、紫砂茶具,以及其它紫砂工藝品。得益於飲茶風氣,紫砂壺最為常見,其特點是不奪茶香氣又無熟湯氣,壺壁吸附茶氣,日久使用空壺裡注入沸水也有茶香。

紫砂的成因,屬內陸湖泊及濱海湖沼相沉積礦床,通過外力沉積成礦,深埋于山腹之中,再加上數千萬年的沉澱。紫泥和綠泥都產於甲泥礦中。甲泥是一種脊性粘土,紫紅色,色似鐵甲,故名「甲泥」。很多老師傅做茶壺的泥料都是自己處理的,因為這樣可以保證泥料的純度同時也更加方便作者自己對泥料目數的把握。對於做出來的壺成型成神有極大的幫助,大概的流程是選礦,打碎,研磨成粉,這些粉不斷篩(篩子越細目數越大),然後陳腐(陳腐是一個利用自然環境自然發酵的過程,這個過程也很重要,對泥性有很大的影響,今天不細說)。這大概是泥料在做壺之前的準備。

泥料的大概分類有以下幾種:(泥料下面對應配圖)

黑泥。為早期最常見通用之泥料之一,因礦脈里鐵質成份較高,日久使用,深獲早期壺識者深愛、讚賞。養壺者之最愛。新壺初用砂土氣重,茶湯略現砂氣,經使用壺身展現出灰黑,泡茶鋉數日則如墨黑,泡茶好喝,評價好讚不絕口! 礦區地址: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 燒成窯溫:約1130度C 收縮比約12% 。

【沖泡建議】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特好、鐵觀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普洱茶各種系列、綠茶等。

紅皮龍。紫泥類,礦料較為稀少,近年來市場上更是少見。舊時宕口出泥時視為上品紫泥,但單獨煉製燒成後色澤較普通紫泥偏紅,必須40目煉製,泡養後越髮油潤色澤紅的發艷,40目大顆粒分布均勻,猶如朱紅大龍身上紋路一般,因此得名!一般分布在黃石層的下面,泥色紅褐色,燒成後為紅色。紅皮龍相對石英含量較高,雲母雜質也比較多,透氣性能好,泡茶易上手,親和力佳,溫度簡單易掌握,使用愈久愈發紅潤,為雅俗共賞之泡茶利器。。窯溫:1100度,收縮比:15%左右。 礦區:江蘇宜興黃龍山

【沖泡建議】鐵觀音,台灣高山茶,普洱茶,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龍井,綠茶,紅茶等。

百麻子段泥。色與本山綠泥相似,質地粗。位於紫泥上層,且雜質較多,須精揀方可合用,成陶後現淡墨色。

早期泥料調配跟早期窯爐所升溫度較低溫,在一般緞泥產品會「吐黑」;近期來所用窯爐為高溫窯,所燒成之緞泥壺,可輕易提升至所須溫度,而真正達到較高的結晶,絕不吐黑! 礦區地址: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 燒成窯溫:約1150度C 收縮比:約13%

【建議沖泡】普洱茶系列,鐵觀音及半發酵類茶,重發酵茶類(黑茶類),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綠茶,龍井,紅茶等。

白泥。又稱本山綠泥。礦料多呈灰綠、黃綠色,而成品壺為「鴨子青」色。如今市面上正宗本山綠泥已非常少見。說人話就是:礦石、生泥發綠,成品並不綠,注意不要被忽悠了。

。產於黃龍山礦脈,是紫砂泥中的夾脂,故有「泥中泥」之稱。產量不多,泥質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為低。原礦色澤為青灰泛綠,成片岩狀或粉末狀,以手拿之即會沾染上原礦粉末顏色。也常作為胎身外面的粉料或塗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顏色更為多彩。礦區地址: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 燒成窯溫:約1160度C 收縮比:約14%

【沖泡建議】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特好、鐵觀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普洱茶各種系列,紅茶,綠茶等

朱泥。在早期是最常用之泥料,為江蘇宜興黃龍山紅泥原礦提練而成;當時因礦脈里鐵質成份較高、所生產的茶壺會產生火疵、小熔點,日久使用,漸露鋒,深獲早期壺識者深愛、讚賞。養壺者之最愛。新壺初用,茶湯略現砂氣,經使用壺身展現出朱紅,泡茶鋉數日則如朱-泥,讚不絕口!礦區地址: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燒成窯溫:約1100度C / 收縮比:約13%

【沖泡建議】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鐵觀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普洱茶各種系列

大紅袍。分布在黃土層的下面,泥色草綠色偏綠,燒成後為紅色。宜興土話「老」解釋為硬、時間久之意。雲母雜質也比較多,透氣性能好,泡茶易上手,親和力佳,溫度簡單易掌握,使用愈久愈發紅潤,為雅俗共賞之泡茶利器。。窯溫:1170度,收縮比:10%左右。 礦區:江蘇宜興黃龍山

【沖泡建議】鐵觀音,台灣高山茶,普洱茶,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龍井,綠茶,紅茶等。

清水泥。本泥因視之古樸,經長期使用後老味濃厚,又乃古代陶人最喜使用,為流傳較多傳器之泥料,故以「清水泥」名之;乃作與賞二者最推崇之泥料。泥性:乾濕易掌握,穩定性高,黏性合理,成型較易。陳泥須回煉,否則易生黑邊、花泥,提煉時須留意氧化鐵及石灰質之剔除。特點:泥色醇和爾雅,文人氣息濃厚,大小件作品皆可展現紫砂風華;易與使用者產生共鳴,為明初陶手最喜使用之泥料之一。沖茗特性:使用日久愈呈紅潤包漿泡茶易上手,親和力佳,溫度掌握簡單,可輕鬆沖茗,泡養日久愈加紅潤樸拙,古穆端莊。窯溫:1160度。收縮比:約12%。礦產地: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

【建議沖泡】普洱茶各種系列、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 、鐵觀音、花茶、紅茶、綠茶、龍井、碧螺春。

芝麻段泥。泥料內所含顆粒較大結構疏鬆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日久使用,漸露鋒芒,養成變化甚大為養壺之最佳器材。泡茶好喝,讚不絕口!早期泥料調配跟早期窯爐所升溫度較低溫,在一般緞泥產品會「吐黑」;近期來所用窯爐為高溫窯,所燒成之緞泥壺,可輕易提升至所須溫度,而真正達到較高的結晶,絕不吐黑! 礦區地址: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 燒成窯溫:約1150度C 收縮比:約13%

【建議沖泡】普洱茶系列,鐵觀音及半發酵類茶,重發酵茶類(黑茶類),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綠茶,龍井,紅茶等。

底槽清。最早產於黃龍山四號井,後來是黃龍山五號井和台西礦。由於產於紫砂最底層,質地特純,泥質細膩、成色穩重,呈棕色,在近代制壺名家廣泛使用。礦區地址: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 燒成窯溫:約1200度 / 收縮比:約11%

【沖泡建議】普洱茶各種系列,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龍井,花茶,碧螺春,紅茶,綠茶等

降坡泥。降坡泥是指在宜興鼎蜀鎮在修建陶都路是穿越黃龍山賀青龍山之間發掘的紫砂陶土。因為主要是在降低該路段的陡坡工程中發現的,大家習慣稱之為「降坡泥」,宜興當地人發音為「崗坡泥」。傳說是宜興修鐵路時挖出的紫砂明礦(在地表),是一小山丘,此泥料顏色古樸,黃中代紅,燒成後壺體中的黃砂隱現,因為接近青龍山(石灰石),富碳酸鈣(天然熔劑原料,所以燒成成品水色滋潤,掃測溫度偏低,質感非常漂亮。於是大家開始爭先恐後的挖掘,於是小山丘很快被削平。礦區地址: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 燒成窯溫:約1100度C / 收縮比:約13%

【沖泡建議】適合沖泡: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 特好、 鐵觀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特好、普洱茶各種系列特好

段泥。泥料內所含顆粒較大結構疏鬆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日久使用,漸露鋒芒,養成變化甚大為養壺之最佳器材。泡茶好喝,讚不絕口!早期泥料調配跟早期窯爐所升溫度較低溫,在一般緞泥產品會「吐黑」;近期來所用窯爐為高溫窯,所燒成之緞泥壺,可輕易提升至所須溫度,而真正達到較高的結晶,絕不吐黑! 礦區地址: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 燒成窯溫:約1150度C 收縮比:約13%

【建議沖泡】普洱茶系列,鐵觀音及半發酵類茶,重發酵茶類(黑茶類),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綠茶,龍井,紅茶等。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紫砂王半仙 的精彩文章:

TAG:紫砂王半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