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命與運——婚姻的本質與真相

命與運——婚姻的本質與真相

感謝您又把心和腦放到了這裡

接下來,就讓他們活躍起來吧

以下文字請您逐字閱讀

周末了,給大家推薦一部電影:雄獅。——真實故事改編:兩口子有生育能力,但是不生育,養育了兩個國外的收留所里孩子的故事,當然,人能活得這麼瀟洒,確實不容易,明天我就講瀟洒這個話題

好了

開始之前,我們先看一個非常清馨、清晰的美女留言:

作為一個大齡未婚女性,我說一下自己不成熟的小思考:還沒結婚是目前衡量的投入產出相比來說還不划算。

1、目前的經濟狀況還不錯,經濟獨立,父母家庭負擔小。如果是明顯的會拉低目前經濟水平的婚姻,不必要考慮。

2、戀愛和婚姻都需要經濟基礎來支持,花出去的成本雖然說都是沉沒成本^_^但是邊際收益不可見的太多,邊際成本往往就超過預期了。

3、情感需要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滿足,現代社會中人際關係交往網路複雜,尤其是網路拉近了人與人之間心靈直接溝通的距離,不一定只有夫妻關係來滿足親密和依戀等需求。很多話跟網路上的好基友說就夠了,而且網路更容易讓小眾的小夥伴兒們找到彼此。

再一個網友的留言:

這就是典型的經濟學上所說的:過剩現象。個人的估值高過了社會上所認可的定價,他(她)就會剩下來。想要不剩只有兩種可能性:

1、自身的發展,趕上自己的估值水平。

2、認清事實,調整自己的定價。

除此之外,沒有不剩的辦法。

今天的正文內容,大致如下:

今天我們要討論怎麼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男女關係和婚姻;解釋為什麼有它理性的一面、商業合同的一面;男女雙方信息不對稱狀況變化過程;女人為什麼通常會嫁給年紀比較大一點的男人;一夫多妻、一妻多夫、一夫一妻這些婚姻制度的實際後果。

如果您對上面的問題感興趣,那麼就很幸運

開始經濟學了哈

請開啟您的燒腦模式——當然,玻璃心的人請緊急避讓

首先講經濟學是怎麼看男女關係,怎麼看婚姻的。

你記得嗎?前面講需求第二定律的時候,我們講過「法律無效定律」,在那裡我們解釋過,究竟是誰付錢買結婚戒指的。我們說結婚戒指的成本是由男女雙方共同支付的,誰付得更多取決於誰更迫切需要結婚。

1、以風俗習慣替代婚姻合同條款

那麼關於男女關係、關於婚姻,經濟學家還能說些什麼呢?當然,經濟學家的視角是理性的。

早在1887年,就有一位法官說過:婚姻當然有它浪漫的一面,但是咱們法官只看重它商業的一面,我們把婚姻看作一個商業合同。我們關心的,是雙方怎麼才能夠締結一個比較公平的合同,這合同怎麼才能夠更好地履行下去。

這實際上也是經濟學家的觀點。

你看日常生活當中,如果雙方要約定的事情比較簡單,那合同就比較簡單;如果比較複雜,合同也就變得比較複雜。但是婚姻很奇特,由於男女雙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太複雜了,所以他們簽訂的婚約只有一張紙那麼簡單,裡面幾乎沒有任何其他條款。

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不在乎,而是說要寫條款的話,寫都寫不完。他們採用了另外的辦法,那就是社會習俗、社會輿論、雙方的生活習慣等等——用這些辦法,來確定婚姻的條款和婚姻的履行。

人都有浪漫的一面,他們喜歡說:「我找到的這個人是我一生中唯一最愛。」

經濟學家聽了會寬容地笑一笑。

記得大經濟學家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嗎?他的一位侄子曾經給他寫信,說他為了他女朋友要放棄事業,跟他女朋友到另外一個城市去,因為這個女朋友是他一生中唯一最愛。

弗里德曼就回信說:當然,你可以做你自己的決定,但是如果你真的認為這女孩兒是你一生唯一最愛的話,那麼我以一位統計學家的身份告訴你,世界上兩個唯一最愛的人,相遇的機會是零。茫茫人海,你們在有限的生命裡面根本不可能遇見對方。

聽起來不那麼浪漫的是,人們其實就在自己身邊,隨便找一個比較合適的人就結婚了。婚姻實際上沒有文藝作品裡面說得那麼浪漫。(電影、電視劇、愛情小說裡面倒不少...)

2、為什麼女人往往嫁給年紀比自己大的男人

經濟學家還解釋了另外一個現象,那就是為什麼古往今來,女人往往嫁給年紀比自己大的男人。我們知道女性的平均壽命比男性長,而如果她們還找一位年紀比自己大的男人結婚的話,那就相當於延長了她們將來守寡的時間,但她們還是這麼做。為什麼呢?

有一位法律經濟學家名字叫勞埃德·科恩(Lloyd Cohen),他寫過一篇挺有意思的文章,名字叫——結婚、離婚和准租——,他說題目也可以叫——或者,我把最美好的年華給了他(Marriage,Divorce,and Quasi Rents;Or,"I Gave Him the Best Years of My Life")——。

他在這篇文章裡面解釋說,男性跟女性的價值高峰期不一樣,通常我們怎麼稱讚女人的?我們說:她年輕、漂亮、身材好,這些都跟生育有關,而生育發生在人生的早期。

我們通常怎麼稱讚男人呢?我們說他有事業、有成就、有安全感,而這些品質通常都發生在人生的中年,甚至中老年。所以在高中、在大學期間,女性的價值已經彰顯出來的時候,男性的價值還遠遠沒有彰顯。

這時候女性的追求者就比較多,女性就比較挑剔。跟女性同齡的那些男生要追求這些女生的話,他們就顯得比較吃力;而那些較為年長的男生,優勢就比較突出,因為他們的才能和價值已經逐漸彰顯出來了。

如果一位女生在大學期間,就跟同班同年齡的男生談戀愛結婚,那會發生什麼事情呢?這位女生就會先對家庭出各種投入:先養育孩子、先照顧家庭、先扶持丈夫。

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位丈夫就會逐漸積累他的人力資本,走上事業的高峰。這時候他就有更多的選擇機會,而女生生理上的價值就會逐漸下降,這時候男生就會增加背叛女生的機會。

所以你看這篇文章的題目「我把最美好的年華給了他」,下半句通常是什麼?「他竟然跟著一個年輕的女人跑了。」

這種情況在談戀愛的女生知道嗎?她們知道。即使她們不知道,她們的父母都知道,她們的父母都會要求自己的女兒要小心,要好好挑選對象。

結果是如果女生找一位年紀比自己大,個人價值已經比較清楚彰顯出來的男生,那麼這段婚姻的不確定性就比較少,婚姻關係就會比較牢固。

這是為什麼大多數的女生會嫁給年紀比自己大一點的男生,而當第二次婚姻的時候——如果有的話——男生會娶比自己年紀小更多的女生的緣故。

當然這篇文章所談的只是問題的一個側面,今天隨著科技進步、女性受教育機會的增加,現代女性的價值早就不單靠生理條件來展現了,教育、修養、見識都是男人和女人越來越重要的品質了。

3、一夫一妻,誰得誰失?

經濟學還能解釋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制度,它的分析結論也是讓很多人感到意外的。很多人會覺得一夫多妻制對男人有利,對女人不利,但經濟學的分析指出:結論應該恰好相反。

首先,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在邏輯上好像是對等的,兩種婚姻模式都應該有人嘗試過,但最後,歷史上看,一夫多妻要比一妻多夫更常見,一妻多夫不那麼常見,原因是什麼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子女的產權在一妻多夫制度下面並不確定,媽媽是誰當然是確定的,但爸爸是誰在一妻多夫制度下面很難確定。不確定爸爸是誰,那麼對孩子的撫養義務就不容易落實,養育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與此相比,一夫多妻就沒有這個問題,媽媽是誰很清楚,爸爸是誰也非常清楚。

在一個社會裡面,如果普遍實施一夫多妻,那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呢?不喜歡、不接受一夫多妻制度的女人,她們在結婚的時候,可以跟她們的丈夫先約法三章:我是不贊成一夫多妻的,如果你要娶第二個女人的話,那你就是違約,你要做出賠償。

但是,哪怕她自己不接受一夫多妻制度,如果她贊成一夫多妻制度,對她來說也是有好處的。為什麼?因為世界上不見得每一個——但是總有一些女人——她願意和別人分享一個丈夫。分享一個非常成功的丈夫,可能要比獨佔一個很普通的丈夫更好。

(這句話有點晦澀,我解釋一下:我如果是女人,我必須嫁馬雲,要是能嫁給孫正義就更好了^_^)

只要社會上有一些男人和女人願意實施一夫多妻,就會有更多的男人空出來,女人的選擇範圍就大了。而同時,未婚女人的數量減少了,男人可選擇的範圍就少了。

結果是,有個別的男人能夠娶多個女人的同時,有一些男人可能終生娶不到老婆了;而即使是能夠娶到,他娶到的女人的質量也沒有原來的高了。

所以實際的結果是,那些贊成一夫多妻的男人,絕大部分是比較普通的男人,他們在一夫多妻制度下,情況反而變糟了。而女人,哪怕她們自己是反對一夫多妻的,但只要有別的女人進入了一夫多妻的婚姻狀態,那麼她們自己的選擇範圍也增加了,她們的處境也變好了。

波斯納法官在他的名著——法律的經濟學分析(Economic Analysis of law)——中清楚地指出,一夫一妻制度實際上就是一種對成功男人限購的政策,它的效果是財富轉移。它讓女人的選擇範圍減少了,讓成功的、更有吸引力的男人的選擇減少了,而讓那些年紀較輕、收入較低的男人處境變好了。

它把女人從比較有錢的人手上,轉到了比較沒錢的人手上;從比較少的人手上,轉到了比較多的人手上。這就是一夫一妻的實際效果。

(今天話題太沉重了,我們用一個段子結束:某論壇大家在分享選對象的心得,一位說:選的時候眼睛一定要睜大,選完了就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另一位附和著說:對,什麼事都不要太指望配偶;

後面有人冷冷的笑道:你們級別太低了,我告訴你們一個瞬間大幅度提升幸福感的辦法——直接當他死了:)

這是梁傑陪您腦部體操第176天

在得到測試了一下,我腦洞、知識、技能都弱爆了···不過,我的視野和探索基本滿分,各位在看文章的時候,自己注意分辨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故事心理學 的精彩文章:

TAG:故事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