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因厭學而輟學者佔六成」太讓人心驚

「因厭學而輟學者佔六成」太讓人心驚

8月30日,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題詢問現場,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回應關於教育扶貧的提問時表示,部分貧困地區、民族地區初中生輟學較多,「我們在調研中發現,有60%的輟學學生就是不想上學」。(9月1日《北京青年報》)

這些年,隨著國家各項舉措的推進,貧困地區的義務教育得到了有目共睹的發展。然而,貧困地區目前93.4%的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與99.8%的毛入學率之間依然有較大差距。這些學生在初中階段輟學,其中60%的輟學原因竟然是「不想上學」。這種「厭學」現象讓人心驚,「不想上學」背後的深層次原因也應當引發我們的深思。

從教育管理上看,不再是「考核指揮棒」,地方政府對輟學現象的重視不夠。這些年國家不再把義務教育輟學率作為考核指標對地方政府進行考核,一些地方政府部門便降低了對義務教育學生輟學問題的重視。本該對有輟學跡象的學生努力實施教育引導,甚至對他們的監護人進行「法律震懾」,卻因為「不再考核」而「放棄了努力」。殊不知,不是考核指標不代表不重要,地方政府以及教育管理部門應該主動承擔起提升「入學率」和「鞏固率」的責任。

就教育本身而言,一味追求「升學率」,學校的價值導向存在偏差。相較而言,貧困地區學校的升學導向更為明確:升學率高的是好學校、學習成績好的是好學生。這種價值導向下,成績不理想而被認為「升學無望」的學生經常會被邊緣化。得不到應有的關心,又看不到學習的前景,這些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不斷減弱,「不想上學」的念頭會愈發濃重。一旦在學校偶遇不順心的事,勢必會想輟學。而輟學後也得不到學校和教師應有的「挽留」,因為挽留會降低「升學率」,自然也就真的輟學了。

究其根本原因,是社會功利化的思想助長了「讀書無用論」。如今義務教育的輟學多發生在貧困地區,其根本原因依然還是功利思想在作祟。其實,長期貧困帶來的不只是物質上的貧困,還有視野上的狹窄和思維上的守舊。這也是貧困得以代際傳遞的重要原因。受「多讀書不能確保找到好工作」的功利思維影響,一些貧困家庭和學生不再相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認為「讀書只是浪費時間和精力」,那麼,輟學自然就成了一種必然。

提升義務教育的入學率和鞏固率,是教育扶貧的一項長期和關鍵的工作。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考核,強化對義務教育流失率的管控;投入資金、改良政策促使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使初中生的「畢業出口」更為多元;倡導「勞動創造價值」的理念,努力形成「職業教育也能成才」的廣泛共識。同時,各類學校及廣大教師,不能只關心升學率,要對學生一視同仁、因材施教,更注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而對於廣大貧困家庭的學生而言,則應開拓思維、打開眼界,接受教育且不輕易放棄,因為通過教育來使自己成長成才,是改變貧困的最便捷途徑。

文/沈林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辣椒評論 的精彩文章:

網路公益風行呼喚專業的第三方監督
大學裡,別辜負了光陰
讓兒童開車,懲治「熊家長」需健全法律
「指示」孩子鬧機場,「熊家長」坑兒不淺
「福地」迎生死戰,國足得靠出奇制勝

TAG:紅辣椒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