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資治通鑒:成大事者,不謀於眾

資治通鑒:成大事者,不謀於眾

讀歷史,必少不了「史學雙璧」即《資治通鑒》與《史記》。《資治通鑒》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

正高瞻遠矚,成竹在胸。超人一等,不謀於眾。成大事者不謀於眾,謀求非常重大事情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與氣度,自己看準了,去做就是了,如果和別人商量,反倒麻煩。

古言「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要想有大的成就,就不要不隨波逐流。不謀於眾並不是獨夫的武斷,而是因為足夠成熟,所以有能力辨別,有膽氣承擔。不怕孤獨的人,才更善於合作。

《淮南子?人間訓》中說:「今萬人調鐘不能比之律,誠得知者,一人而足矣。」參與決策人的數量並不等於質量,低層次的智慧累加並不能產生適合於期貨投資的高遠智慧。

如果誰獨佔了利益而不與大家分享,那麼一定成為眾矢之的。劉邦攻破咸陽,卻不敢佔據其地;曹操能夠「挾天子以令諸侯」,卻終其一生不敢篡漢自立,他們都是怕成為眾矢之的。

成大事者不謀於眾,與「民主集中」和「眾人拾柴」是相反的。所謂大事,必然只有極少數人才能預見或看到,這種大事與眾人相謀的結果只有一個,就是「被否決」。另外,大事的機會稍縱即逝,與眾人相謀的過程中,別的智者可能早已搶得先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語人生 的精彩文章:

《弟子規》中的六句精髓,道破人間智慧
空白,也是一種色彩
稱得上是冠軍的草書——《冠軍帖》
顏真卿的楷書《千字文》實屬巔峰之作!
曾國藩:一個人最大的智慧,是讓人對你放心

TAG:禪語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