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透過人物看戰役:@石原莞爾:盧溝橋事變 Part1

透過人物看戰役:@石原莞爾:盧溝橋事變 Part1

假設你是統帥,是政治家,是中層指戰員,或者基層小卒,你會怎樣思考?怎樣行動?在戰爭迷霧和重重困境下,你所扮演的歷史人物將如何絕地反擊?如何在歷史舞台上展現自己的風采?現在,我們將化身為歷史人物,來親歷一系列史上重要戰爭的全局,來重新推演這些波瀾壯闊的戰爭。以他們的經歷來經歷戰爭,以他們的感受來感受戰爭,以他們的思索來思索戰爭。還原一個個基於史實的鮮活故事,一個個有真性情的大凡之人。

必須先要說幾句!

本文以一名日本陸軍參謀的視角來審視「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所以不可避免地站在日本人的角度思考怎樣對付中國,以日本軍人的口吻來闡述這些戰爭狂人的侵略邏輯。當然這些並不是作者支持的立場,中國人民所遭受的荼毒戕害、在抗日戰爭中的英勇鬥爭都是不容忘卻的歷史。而本文中,所謂持「和平主義」立場的「我」其實是更為險惡的敵人,請大家一定要認清這點,保持警惕。

1937年7月8-11日

盧溝橋事變@石原莞爾

日本東京,參謀部從一般民眾的真正的民眾發展歷史上來說,(中國人的)國家意識無疑是很淡薄的。無論是誰掌握政權,誰掌握軍權,負責維持治安,這都無礙大局。

——板垣征四郎

Part 1 :「戰爭」電報

七月的東京即便是清早也烈日炎炎,連帶著人們的心情也燥熱亢奮起來。

街道上,人們正趕去上班,表面上看來同往日沒有什麼不同。其實國民對政黨舞弊、官僚腐敗、社會不公、貧富不均等現象囤積了越來越多的不滿。自從去年的「二·二六兵變」(文末有擴展閱讀)被鎮壓後,內閣首相走馬燈似的換了四個,我甚至連他們的長相都還沒來得及記清。其實他們及時下台未嘗不是幸運。日本首相大概是天底下最危險的職業了,一不小心就可能會被某個頭腦發熱的年輕少尉給槍殺,連剖腹的機會都沒有。此時此刻,秩序和紀律才是皇軍中下級軍官們最需要的寶貴品質。

在「二·二六兵變」中,我雖然不是統制派(統制派和皇道派是當時日本陸軍的兩大派系。本質上都主張侵略,但具體戰略和實現手段存在分歧,彼此互斗。)的人,但鎮壓犯上作亂的皇道派時也曾不遺餘力。對付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小鬼們,就應該嚴厲地處決幾個以儆效尤,杜絕後患。不過他們未必會服氣於我,因為我本人正是「以下克上」的成功典範。

軍隊的態勢總算穩定下來,但內政外交上的難題還一個都沒解決。首相頻繁換人又有什麼用呢?這就好像在神社裡求籤,第一支不靈,第二支不管用,第三支更糟糕,抽到第四支運氣就會好起來嗎?內閣碌碌無為,議會亂亂鬨哄,麻煩事越積越多。日本的困局就像這炎熱的天氣一樣,急需一場疾風驟雨來緩解。

帝國的文官們糊塗平庸,武將們狂妄傲慢,皇族不堪大任,普羅大眾更是渾渾噩噩。在這個風雲詭譎的時代,日本到底將走向何方?如何才能抵達輝煌的彼岸?除了我,大概誰也厘不清。

鎮壓完「二·二六兵變」後,我——石原莞爾,被全面掌權的統制派晉陞為少將,擁有了「閣下」的地位,同時亦被委任為參謀本部第一(作戰)部部長。作為一個長久以來被軍隊主流看作異類的「危險分子」,這也算是破格提拔了。得以控制這樣的實權部門,我實際上進入了帝國決策的中樞。

遠處大樓就是我的辦公地點——帝國陸軍參謀本部

我剛走進參謀本部的大廳,作戰課課長武藤章大佐「蹬蹬蹬」地疾跑過來,連軍禮都忘了行,就興沖沖地遞給我一份電報。我對這些「無禮」的小節從不以為忤,只有東條英機那樣的蠢貨才會揪著別人的小過失不肯放手。

「開戰了,開戰了!」武藤章的臉也許是因為炎熱,也許是因為激動,漲得紅通通的,聲調也跟著提高了八度。他興奮得就像三菱公司的老闆——戰爭就意味著開始走紅運,日元嘩嘩地往荷包里流。

「哪裡開戰了?」 我疑惑地接過電報紙,思忖著是不是墨索里尼又在非洲鬧出什麼事情,或者希特勒派陸軍干涉西班牙內戰。

電報來自中國駐屯軍參謀長橋本群少將:「昨晚(1937年7月7日),駐屯軍同中國軍隊發生衝突。具體原因尚在調查之中。」

我快速掃了一眼電報。又是老掉牙的故事了。兩支相互敵視的軍隊就像兩隻好鬥的公雞,應該將他們隔離開來,否則三天兩頭總是擦槍走火。現在正值多事之秋,參謀本部早就告誡中國駐屯軍司令部要恪守謹慎,不要搬弄事端,以免壞了大日本帝國的長遠大計。可他們偏偏又動了槍炮,非要讓軍部和政府來擦屁股。原本希望來一場涼雨降溫,而不安生的皇軍卻生起了一把烈火。

我厭惡地將電報還給武藤章,說了聲:「知道了,你去吧。」

大概我的冷淡完全出乎意料,他的興奮勁兒瞬間消退下來。

「石原部長,您沒有什麼指示?」武藤章不甘心地問道。

「這有什麼好指示的。參謀本部將下令控制事態,撤回戰鬥部隊。剩下的事情交給外務省就行了。」每每看到武藤章那副唯恐天下不亂的嘴臉,我就想甩他一個大耳光。國家大計往往就壞在這種人手上。

「可是這不正是擴大在華利益的時機么?乘此機會將中國軍隊趕出華北,也有利於滿洲國的安全啊!」

他竟然抬出滿洲國的事來。

6年前,同樣是在一個漆黑的夜晚,關東軍製造「事變」襲擊了滿洲的中國東北軍,將張學良的軍隊踢出了滿洲。這一次皇軍為什麼不能如法炮製,順勢擊潰盤踞平津的中國軍隊宋哲元部第29軍,進而佔領整個華北呢?畢竟對狹小的日本而言,地盤總是不嫌大的。

「滿洲事變」(即「九·一八事變」)看似膽大包天,其實是玩弄敵人心理和順應時局的精密行動。而7月7日晚的事件,怎麼看也只是中國駐屯軍捅出來的事端——是偶然發生的意外也好,是處心積慮設計的陰謀也罷——一開始就脫離了我的控制。我不希望立即同中國人爆發大規模衝突。當前我的目標是「和平」,要為「最終戰」積蓄力量。任何破壞我的戰略的舉措都必須嚴厲禁止。

我不屑與武藤章理論,擺擺手讓他滾開。

武藤章恭恭敬敬地低頭說著「遵命」,但我從他的眼神中分明看到了不滿,乃至一絲慍怒。戰術精明,戰略糊塗,就是這群陸軍大學校優等生(武藤章是日本陸軍大學第32期的優等畢業生。石原莞爾則是第30期的優等畢業生,且成績更高。)們的通病——當然,我除外。

我來到辦公室,召集幾個重要崗位的主事官商討了一會兒,便立刻以參謀本部的名義向中國駐屯軍草擬了一份命令,隨即讓助手送給參謀總長閑院宮載仁親王簽署。電文的內容言簡意賅:「為了防止事態擴大,應避免進一步行使武力。」在稍後召開的參謀本部和陸軍省的聯席協議會上,親王將照本宣科,按我的意思將危險事態消弭於萌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透過人物看戰役︱@石原莞爾:盧溝橋事變(三)
美英荷澳聯合艦隊無力阻擋日軍入侵步伐
極簡世界史之兩分鐘看懂近代日本的崛起
兵器知識,郭留諾夫機槍的維護與操作
極簡世界史:3分鐘搞懂二戰中後期發展概況

TAG:戰爭事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