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先有帽子還是先有冠:古代戴冠的人皆為有身份的階層

歷史上先有帽子還是先有冠:古代戴冠的人皆為有身份的階層

1711年第一次英國皇家阿斯科賽馬會上,騎士們以7匹英國賽馬跑完4英里的賽程,由於成績不佳,沒有一個人獲得女王手中價值100枚金幣的獎牌。這個賽馬會由英國安妮女王創立,每年夏天都會在伯克郡舉行,除了2005年由於伯克郡體育場修繕而遷往約克郡。近300年來,一直是世界上最頂級、最奢侈的賽馬會。1807年,皇家阿斯科特賽馬會規定,所有的觀眾必須正裝人場,這條規定沿用至今;又將比賽的第三天定為「金杯日",因為這天是整個賽程最關鍵和繁忙的一天。不過很多英國人包括英國王室卻習慣稱其為「金杯日」為「女士日」,或「淑女日"。因為在這一天,大批女性觀眾都會前來觀賽,而且會是一場創意十足的帽飾時尚秀。這項賽事從1807年正式算起,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英國傳統賽馬會都以秀帽子為時尚。我們國家在帽子上有什麼樣的傳統呢?古時,人們把系在頭上的裝飾物稱為「頭衣」「首服"。在黃帝時期,垂裳制天下的時候便發明了冠,起初發冠只是套在束起的髮髻上的一個罩子,人們戴發冠只是為了美觀的需要,雖由貴族肇始,樣式也沒什麼講究。

大約在商朝,我國開始出現冠服制度,到了周代逐步完善,春秋戰國之交則被納人禮治。冠服制度隨著等級制度的確立而產生。那時候王室公卿在不同禮儀場合,穿著有所講究,頂冠也要冕弁有序,分別尊卑。主要有冠、冕、弁、幘四種。到了漢代,衣冠制度又進一步被重新制定,冠帽的種類更多了,可以迅速區分一個人的身份和等級。漢代主要的冠帽有:冕冠、通天冠、長冠、進賢冠、武冠和法冠等等。不同身份、不同場合所戴冠帽有嚴格規定。帝王在參加祭祀大典的時候要戴冕冠;在朝會和宴會上,帝王一般戴通天冠;長冠是參加祭祀時官員所戴的冠帽;武冠是各級武職人員在朝會時所戴的禮冠;進賢冠專門為文官和儒士所佩戴。

冠最流行的時期在先秦兩漢。戴冠是士人之上的特權,是身份和職別的標識,也象徵著士人的尊嚴。當冠而不冠即是「非禮」。《左傳·哀公十五年》記載了孔子弟子子路以死捍衛君子不免冠的尊嚴:「以戈擊之,斷纓。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結纓而死。" 「庶民」或「卑賤執事者」不能戴冠而只可束巾,與製作和佩戴的冠相比也要簡單一些。儘管冠的普及要早於巾。巾最早是平民隨便裹發的一塊布,即「幘」。西漢之前只為平民用,有「士冠庶人巾」之說,顏色一般為黑或青。

最初,上層士大夫不過燕居時偶爾戴巾,到晉代以後,為文人武士所好,後稱儒巾。隋代將巾幘定人輿服制度,唐宋元明各代,巾幘成為成年男子的普通用帽。比如唐代帝王始用的唐巾,宋代文學家蘇軾所創的東坡巾,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命制的四方平定巾,都是古時候著名的帽子。

每天分享好玩的歷史趣聞,喜歡就關注我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