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什麼原因導致諸葛亮北伐最終失敗?

三國,什麼原因導致諸葛亮北伐最終失敗?

特邀作者:龍門夜雨

龍門夜雨首先聲明:龍門夜雨是講《三國演義》,不是在講歷史,歷史上的諸葛亮並非神一般的人物。但我們確能從《三國演義》中汲取到許多經驗,指導今天的實踐。

就是這樣一位神一般的人物指揮著三十萬蜀軍,六出祁山卻最終未能一統中原,「長使英雄淚滿襟」的原因究竟出在哪裡?

《新三國》

一、天命說

諸葛亮北伐前,譙周說了一大通不利於北伐的星象。作為當代最著名的星象學家,諸葛亮當然知道作為「西川利益集團」代表的譙周,不希望西川陷於年年征戰,假借星象說事。他更清楚,漢朝一統天下的輝煌在人們的心中日漸模糊,當下的百姓根本不在乎是賣草鞋的傻兒子在當蜀國皇帝,只要別打仗不死人便好。星象就是蒼穹中蜀國的民心所向。諸葛亮是「有心殺賊,無力回天」!

二、派系說

從《第九十一回 祭瀘水漢相班師 伐中原武侯上表》來看,蜀國的北伐軍的組成跟老蔣的雜牌軍一樣:以「荊州集團派」的代表諸葛亮為總司令,以「劉備元老派」的代表趙云為正先鋒,以「西川投降派」的代表李嚴為後勤部長,以「西川反對派」的頭頭譙周在朝廷留守,以川軍為北伐軍主幹力量。這幫人既互相利用又相互傾軋,最終導致李嚴被「一擼到底」和魏延被殺害。

《新三國》

諸葛亮作為一個外地人指揮川軍,最怕的就是死人。人死多了,激起民變,極不利於他治理蜀國。但打仗哪有不死人的,更何況是主動進攻的北伐。諸葛亮為儘可能地降低戰爭成本,只能不斷地靠「智取」,以最少的人員傷亡換取最大的勝利,最終因心力交瘁、黔驢技窮死於五丈原。正如《第九十三回 姜伯約歸降孔明 武鄉侯罵死王郎》:「將到城邊,孔明傳令曰:『凡攻城池,以初到之日,激勵三軍,鼓噪直上。若遲延日久,銳氣盡隳,急難破矣。』於是大軍徑到城下。因見城上旗幟整齊,未敢輕攻。」——僅僅因為魏軍「旗幟整齊」就不敢攻城,可見諸葛亮是何等地害怕傷亡。當然,後人美其名曰「諸葛一生唯謹慎」。

三、人才說

趙雲八十歲還在一線撐著,可謂「生命不息,戰鬥不止」!趙雲死後,蜀軍沒再有像關、張、趙、馬這樣能「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大將(馬超由於不屬於「元老派」和「荊州集團」,長期被邊緣化)。連區區王雙這樣一個普通闌尾手術都拿不下,更何況能解決像張郃這樣的疑難雜症!人才匱乏,導致蜀軍一直不敢和魏軍正面野戰,最終出現「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慘淡局面。

那麼,為什麼諸葛亮不培養人才呢?自己的學術繼承人馬謖因痛失街亭被明正典刑;魏延腦後有反骨,靠不住;西川集團又時時圖謀復辟,更要提防!看來看去,還是馬岱和姜維最可靠。蜀國到了姜維時代就更可憐了,那就是「一個人在北伐」!

除此之外的原因就是劉禪這個傻瓜在當蜀國皇帝;老對手司馬懿太狡猾……

《新三國》

有人說,諸葛亮太急了,雖然蜀國前被劉璋這個「混蛋」折騰的滿目瘡痍,後有劉備這個「笨蛋」被火燒連營八百里,大傷元氣。但他仍希望一統中原的大業能在自己手中完成。其實,憑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天險,採取「勝不離川」的戰略,蜀國是完全能夠避免快速覆滅的命運。

龍門夜雨認為:感念三顧之恩遇,是忠誠;知不可為仍為之,是堅韌;帶兵打仗唯謹慎,是愛民。如果給諸葛亮多一些時間,北伐大業一定能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評閱歷史 的精彩文章:

《西遊記》,真正稱得上成功的仙佛只有兩位
《西遊記》貶道?貶佛?其實都不是,只是借神話講這件事
孫悟空與豬八戒比不了,別看他成佛,以後不如豬八戒過的舒心
歷史上的今天,世界上最具自然美的女人,義大利女神出生
二郎神與孫悟空稱兄道弟?後來的他還真沒那個資格

TAG:評閱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