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育兒錦囊——寶寶1歲~10歲的配套管教法之1~3歲

育兒錦囊——寶寶1歲~10歲的配套管教法之1~3歲

1歲半的寶寶:開始說:「不!」愛唱反調。

2歲的寶寶:媽媽裝哭,會得到寶寶安慰。開始關心他人。

2歲半的寶寶:就像一個無法溝通的小野人,讓人一個頭兩個大的第一叛逆期。

3歲的寶寶:開始需要小夥伴,喜歡與人分享。

3歲半的寶寶:真正的開始理解害怕,缺乏安全感。

1~2歲

2歲左右的小野人有多能折騰,我們都已經心知肚明了。

最喜歡乾的:「不」這樣「不」那樣(好像沒有「不」字,就沒法說話一樣)、撒潑打滾、一意孤行、自私霸道、佔有慾強

孩子的這些行為是有原因的,2歲左右的寶寶開始有了自我意識、意願和意圖。但他們的表達能力有限,有時候他們自己也不是很明白自己要幹什麼。他們不是故意的,孩子們不想折磨任何人,也沒有主觀上的蠻不講理。

對待這個時期的寶寶,溝通要以疏導、繞道為主。

安全第一:與其對著孩子吼叫,家長應該把危險的東西,該收的收,該鎖的鎖,從根源上確保孩子的安全。

生活規律:當孩子身體上匱乏的時候,餓了、渴了、累了、困了、悶了,就容易發脾氣。孩子的主要撫養人應該摸索掌握孩子的生活規律,在這些情況還沒有發生的時候,採取適當的措施。例如給孩子吃飽,帶孩子睡覺,換個地方玩等等。

轉移注意力:這個時期的寶寶,注意力轉移的很快,好好利用。比如,你要給孩子洗澡,寶寶打挺不肯進澡盆。那就不要堅持,哪些小鴨子,小魚之類的玩具哄一哄,等他玩水玩的開心的時候。再抱進澡盆裡面去。

別當觀眾:當孩子開始撒潑耍賴的時候,不要當觀眾。沒有了觀眾,演出就持續不下去了。

迂迴問問題:如果你問:「要不要吃胡蘿蔔?」答案一定是「不!」可以換個說法,「你想自己吃胡蘿蔔,還是媽媽喂你吃?!」

照顧好自己:當你自己累的時候,你也會和孩子一樣,容易發脾氣。就像對待孩子一樣,適時地給自己充電。

3歲

3歲的時候(快到3歲的時候,就會變得斯文而安靜。)絕大部分孩子在生理或者心理上,尤其是情緒上,會出現一個穩定的狀態。這個時候孩子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概念都已經穩固了。孩子的自我概念來自於撫養人對待他的態度。

3歲的孩子開始分享和依賴,這時的孩子體會到自己的成長和能力的增強。

「我們的三歲」,寶寶會說『我們一起,媽媽一起。這種一起或者是我們的感覺,讓孩子依賴的感覺。他們開始喜歡分享,從前看起來總是一個人玩的孩子,現在常常說,媽媽來,媽媽你做我看。

孩子開始喜歡和其他孩子一起玩,但最好的玩具還是媽媽。尤其是當他們順利從其他事情中,搶到媽媽的注意力。是一件開心的事情!

美好的三歲很快就過去了,迎接你的是

3歲半

三歲半的孩子會內向、焦慮、缺乏安全感、同時意志力超強!

三歲半的孩子,沒有安全感的同時卻想支配外在的世界。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每天都在煎熬中度日,很不開心。他常常試著去控制外界,以減少自身的不安和焦慮。比如不讓媽媽說話,不讓爸爸看手機,連大人之間相互講話都不可以。

他正在摸索自己與他人的關係,這時朋友對他很重要。許多孩子在這個時候都會有想像的朋友。這些想像中的朋友有的是人,有的是動物。對爸爸媽媽來說,當孩子三歲半的時候,要格外注意。

我們不必擔心孩子的不穩定特徵,如果出現上述情況,只是證明了孩子在成長中。這個階段很快會過去的。

點擊評論關注看更多育兒錦囊、育兒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