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八次出任外交總長 三次成總理 晚年成為影響巨大的修道士

他八次出任外交總長 三次成總理 晚年成為影響巨大的修道士

陸徵祥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個人,他78歲的人生,曾先後8次出任外交總長、3次出任國務總理,他給後世留下了很多故事,今天小佛給大家主要講三個事情。(小佛說史原創,請勿轉載)

1、多數人以為,陸徵祥是個大漢奸,原因是他代表中國在「二十一條」上簽字了。

實際上,袁世凱也深知「二十一條」是個燙手山芋,因此在外交談判一開始,就特意啟用了陸徵祥。按照袁世凱的要求,要逐項逐條商議,不可籠統並商,以達「盡量拖延」的目的。

陸心神領會,如實照做。據顧維鈞回憶,談判時,「日本要天天談,每周五次,陸則提出每周開會一次,並和顏悅色地和日方爭辯。他說他很忙,有許多別的外交問題等他處理,他還要內閣 的會議。日本公使多方堅持,最後達成妥協,每周會談三次,……每次會議都在下午三時至五時召開,但陸征祥使用了一些手法來拖延。當會議開始時,他的客套話會長達十分、十五分甚至 二十分鐘。客套話後又命獻茶,儘管日本公使不悅,陸征祥還是盡量使喝茶的時間拖長,而日置益也知道這是東方待客的禮節,無法加以拒絕。爾後在討論中,一切必須由日文翻譯成中文, 及由中文翻譯成日文。陸征祥習慣於講究辭藻,出言文雅,輕言慢語,譯員施履本有時聽不清陸征祥言語,有需請他複述一遍。遇到困難時,陸征祥即向日方提出:『我將就此報告大總統, 下次會議時給貴方答覆。』」

通過這樣的手段,使得這次談判創下了這樣的奇蹟:從2月2日開始,一直持續到5月7日,跟日本拖延了三個多月。陸徵祥最大的貢獻在於,拖延時間,為摸清日本底線、聯合美英等國家聯合為日本施加壓力贏得了充分時間,並且拒絕了條約中對中國極為不利的部分條款。

胡適後來這樣評價這次談判:「吾國此次對日交涉。可謂知己知彼,既知持重,又能有所不撓,能柔也能剛,此乃歷來外交史所未見。」由此可見陸徵祥的能力。條約終究還是簽了,晚年陸徵祥為這次簽字懊悔不已。

1926年,陸徵祥的妻子培德因病去世。據說,妻子在彌留之際,對他說:「我的病大概沒希望了。親愛的,你平生一切都對得住我,只是一件,我認為最不光彩(指簽訂《二十一條》);你做這件事,不僅對不起我,也對不起你的國家,還對不起上帝。我死之後,你最好到我從前學習的教堂去修行,也許能得到上帝的赦免,還有望死後上天堂。」

2、上面講了陸徵祥簽字的一個故事,下面講他不簽字的一個故事。

1919年,巴黎和會在凡爾賽宮召開,會議在英、法、美、意、日五大國的操縱下,決定將德國在山東的全部權益「讓與日本」。陸徵祥立即抗議,但美、英、法與日本代表經過討價還價,最 後仍將山東問題寫入「對德和約」。這個消息傳到國內,就成了聲勢浩大的「五四運動」的導火索。

北洋政府在收到陸徵祥發來的請示拒簽電報後,外交委員會先是電令陸簽字,但後來迫於國內的壓力,又急電陸「自酌辦理」,他們又一次把關乎國家前途命運的「燙手山芋」扔給了陸徵祥 。最終,陸徵祥選擇了拒簽。當巴黎和會結束後,陸徵祥回國,剛踏進中國土地,他就受到數以萬計民眾的歡迎。輪船停泊吳淞口時,民眾揮動小旗,旗上書著:「歡迎不簽字代表!」

3、陸徵祥為世人所傳頌的另一個故事,是他的婚姻。

陸徵祥早年擔任清政府駐俄外交官時,認識了比利時姑娘培德,兩人很快相愛,並於1899年結婚。在那個年代,娶上洋媳婦本身是一件稀奇的事情,更稀奇的是,她娶的媳婦比他大16歲,那一年陸徵祥28歲,而培德已經44歲了。他的老師許景澄反對他的婚姻說:「你學外國學得很徹底,連太太都要娶外國的。將來若沒有兒孫,你太太又先你過世,希望你能進修道院去,這是外國的習慣。」巧合的是,一語成讖。

1925年,培德重病不起,陸徵祥帶著她特意去羅馬朝聖,但最終培德還是去世了。培德去世後,陸徵祥不再娶,並遠赴比利時入聖安德諾隱修院成為一名修士,由於他刻苦,精通拉丁文、神學和哲學,1935年晉陞為司鐸。二戰時,陸徵祥牽掛戰火中的中國,經常祈禱,並積极參加抗日的倡導。

1940年,德國納粹佔領比利時,聖安德諾修道院被充作德軍的軍營。在這期間,陸徵祥經常組織人們一起禱告,堅持在比利時各地演說,頻繁進行反納粹宣傳,因此他還被蓋世太保盯上過。1946年,羅馬教皇為嘉獎陸徵祥苦修的誠心和戰時的貢獻,特委任陸徵祥為比利時剛城聖伯多祿修道院榮譽院長(相當於主教)。 1949年,中國歷史的上唯一一位「總理修道士」在比利時布魯日病逝,享年78歲。

學者徐國琦這樣評價陸徵祥,他這一代外交官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好的,他在做民國外交總長的時候,就建立了職業外交制度。他後來住修道院,獻身給上帝,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有象徵意義, 就是那時的中國人還是有理念有追求的,胸中有國家,心中有上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