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平遙!你的照片中能看到自己嗎?

平遙!你的照片中能看到自己嗎?

上次我們推薦了5個平遙攝影大展上的國內展覽給大家,這次我們要推薦幾個國際展覽給大家。這些國際展覽最大的特點是:獨特性。

攝影師言簡意賅的簡介與個人闡釋,可以幫助我們用最快的速度地了解一個攝影師的過往,以及這些過往與今天展示的作品之間的關係。

這些影像,你能看到一個攝影師的來路。他們從自身獨特的地緣文化背景,歷史積澱與藝術傳統出發,加之各自不同的知識背景、人生閱歷、興趣點、審美品味,在追求獨一無二的自我過程中,才產生了這些獨特的影像。那麼,你的照片里能看到獨特的你嗎?

01

《另類現實》 德國

Alternative Realities

策展人:

托馬斯·凱爾納

參展藝術家:

比爾·阿姆斯特朗/凱瑟琳·頓蘭威/馬克斯·德·埃斯特萬/貝瑟尼·德·福里斯特/普羅塔科斯·哈羅蒂斯/柳德米拉·斯坦克伯格·德·桑塔納/安德烈斯·韋特海姆

展覽前言:

來自六個國家的七位藝術家,藉助情緒、虛幻、改變、拼貼等手法,用影像闡釋現實。

Max de Esteban(馬克斯·德·埃斯特班)

西班牙藝術家馬克斯·德·埃斯特班視覺呈現抽象時代自然與數碼的關係,我們處在一個十字路口,一邊用自己發明的數碼技術描繪世界,一邊用數碼將世界物質化,由此產生的悖論導致了現代社會人性的疏離。

Bill Armstrong(比爾·阿姆斯特朗)

美國人比爾·阿姆斯特朗將攝影史早期的著名照片重新著色,創造出夢幻般的現實。

Ludmila Steckelberg(柳德米拉·斯坦克伯格)

柳德米拉·斯塔克伯格也使用老照片,通過刺繡,為照片加入色彩和層次,表現藝術家和世界之間的浪漫關係。

02

從影像到偶像》 俄羅斯

From image to Icon

策展人:

托馬斯·凱爾納

參展藝術家:

歌茨·迪爾加藤/克里斯達勒姆/克勞斯戈迪克/克里斯托夫·克魯特/馬蒂亞斯·科赫/托馬斯·諾曼/凱瑟麗娜·梅/約瑟夫·舒爾茨

展覽前言:

這裡每一位攝影師都明確於一個主題。他們既富有遠見又與某一主題保持著恰當距離。他們將這些主題總結、抽象、創建出獨具特色的自我形象,並用新形式表達出來。

Claus Goedicke(克勞斯戈迪克)

Josef Schulz(約瑟夫·舒爾茨)

03

《境像以外》 中國香港

策展人:

麥安

參展藝術家:

米高?史拉格/朱德華/麥志忠/鄧巨榮/黃加頌/蕭偉恆/帕斯卡爾?貝雷

展覽前言:

在此次參展的作品裡,既有90年代的黑白照片,也有用現代技術製作的作品,傳統攝影與現代科技在這片小小的展區內碰撞交融。

米高?史拉格《船廠》

這次的作品展示藝術家運用了溫柔而好奇的觀察力拍攝了描繪格但斯克造船廠的照片,演繹 一組如文學般的作品。

朱德華 《物靜-西瓜牛》

我觀察著這些都是人類選擇的食物素材,反覆思考我們的行為和存在的處境。

鄧巨榮《生生不息》

世間萬事萬物,如去如來,各自修行,在無常的規律下,共生共存,成就生命,只在乎一呼一吸之間。

黃加頌《島與雲煙》

你問我那山的名字,我並不知道,或許不是每一座山也有名字。

蕭偉恆《顧客》

《顧客》系列把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在過去一年所收集得到的熱敏紙單據作為影像媒介,透過整理單據及熱成像技術把肖像轉移在單據之上。

朱德華《水母》

我創作的作品,顏色鮮艷,畫面充滿肌理,就像千變萬化的圖案,一大群海洋生物浮游於空氣之中,座落在城市的一角令人眼前一亮。令人注意珍惜我們的海洋和物種,加強人們的環保意識。

帕斯卡爾?貝雷《組件》

在『組件』中,她記錄了一台電腦屏幕損壞的最後一張圖像。這種來自數碼時代的化石揭示了奇怪的有機影像。她把它們結合起來,在展覽的牆壁上透過裝置呈現另類的一種書法。

04

《飛船遺迹》 俄羅斯

Souvenirs for Space Ship

策展人:

伊琳娜·契梅瑞娃

參展藝術家:

古塔林(俄羅斯)/伊戈爾·庫特斯基(俄羅斯)/阿列克謝·庫莫車夫(俄羅斯)/尼基塔·皮羅戈夫(俄羅斯、柬埔寨)/弗蘭克·羅迪克(加拿大)/安德烈 夏普安(俄羅斯)

展覽前言:

本次展出共有兩個展覽:

第一個是來自三個國家的六位藝術家的群展,展覽內容為人類太空旅行。

第二個是前蘇聯攝影師尼古拉·德拉欽斯基的個展,他曾在1958至1959年間到訪中國,其照片曾刊登在前蘇聯雜誌《星火》上。

Frank Rodick(弗蘭克·羅迪克)

GUTALIN(古塔林)

Andrey Shapran(安德烈 夏普安)

05

通道 II:美國攝影教育協會榮譽教師及學生作品彙展

Passageways II: SPE Honored Educators and Their Students

策展人:

蘇珊·都利

參展院校:

羅德島設計學院/北肯塔基大學/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波莫納學院/奧斯汀學院/亞利桑那州立大學

展覽前言:

他們的作品不僅是美國攝影教育界的縮影,更便於讓觀眾發散思維,從中窺探這些教育者與其學生之間相互影響的過程。

barbara houghton(芭芭拉·霍頓)

Dianne Smith(黛安娜·史密斯)

Emily Wiethorn(艾米麗·韋托爾恩)

Tianqiutao Chen(陳田秋濤)

william glaser(威廉姆·格雷瑟)

06

我們是巴西人

Somos Brasil

藝術家簡介:

馬庫斯·萊昂(生於1965年),英國藝術家,為世界各地的客戶拍攝。早期曾在拉丁美洲的國際特赦組織和國際兒童基金會工作,這些經歷促使他展開了對全球化核心問題長達30年的探索。

展覽前言:

該項目通過高清晰度肖像、蘋果APP音頻軟體、以及DNA等多種形式探索21世紀初巴西人身份的多樣性。馬庫斯·萊昂用六個月的時間,同製作人和錄音師在巴西最具特色的地方走訪,共同製作出了一百多名傑出巴西人的遺傳基因圖譜、個人故事和視覺影像。

07

陳小波:我的相機是畫筆,不是記錄儀

策展人:

陳小波

參展藝術家:

塞巴斯蒂安 · 托卡

展覽前言:

他所有的畫面不可模仿,也用不重複。影像自有語言,世界就在那裡,不重複,不重來。「我的相機是畫筆,不是記錄儀。」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快拍快拍網 的精彩文章:

鄭凱:這些照片是我送給兒子的成人禮
不得了!大獎2萬美金的手機攝影比賽!
閆超偉:用心感受,像什麼就是什麼
多些對細節的凝視
吉尚吉:希望拍出有生命力的照片

TAG:快拍快拍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