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NBA馬刺聖城人物誌-迪奧:籃球又如何?怎能少了咖啡的香氣

NBA馬刺聖城人物誌-迪奧:籃球又如何?怎能少了咖啡的香氣

鮑里斯·迪奧的影響力,你用鼻子就聞得出來。

2016-17賽季,猶他爵士來聖安東尼奧打客場,走進AT&T中心的客隊更衣室,就像走進了星巴克的店,空氣中瀰漫著咖啡的香味。

「我們現在差不多有六個傢伙喝Espresso(濃縮咖啡)了。」爵士主教練奎因·施奈德笑道。

迪奧離開馬刺,把對Espresso的喜好帶去了鹽湖城。爵士隊有兩台咖啡機,出門打客場也帶著它們。更衣室里的咖啡,就是迪奧的象徵。

2016年初,迪奧還在為馬刺效力,他買了台小咖啡機放在自己的更衣櫃里。「在NBA十二年,我始終有咖啡喝,可在聖安東尼奧,我們沒有機器,」他解釋,「於是這四年我要喝咖啡,他們就從媒體室給我端咖啡過來。這太傷感了。」

自掏腰包購置了Espresso咖啡機,迪奧終於不用再委屈自己。為此他還得了個新綽號:咖啡師鮑里斯——英文中,「barista」一詞是咖啡師的意思,而迪奧的名字又叫Boris,兩個片語合起來,就成了Borista——隊友托尼·帕克和馬努·吉諾比利不時會找他蹭杯咖啡喝,年輕一些的凱爾·安德森更是他的大主顧。

生活中要有好喝的Espresso,這是迪奧的態度。

你常常可以看到迪奧手裡端著杯星巴克,慢條斯理地來參加球隊訓練。外出打客場,他也會和隊友們一起去找全城最好的咖啡店。帕蒂·米爾斯說:「不管是20分鐘車程遠的地方,還是就在邊上,我們總會記住哪裡的咖啡好喝。」

2016年初,迪奧坐在自己的更衣櫃前,喝著Espresso。

迪奧的咖啡,波波維奇可沒享用過。

「不,他已經發火了,他不需要咖啡因,」迪奧搖搖頭,「我沒給波普咖啡喝。」

兩人關係不好嗎?當然不是。迪奧去猶他之後,波波維奇還說:每回全隊晚餐,他都能感受到迪奧不在,「這讓我們的晚餐少了很多樂趣,他是僅有的幾個能跟我喝酒的球員之一。」

不過,要說親密無間,倒也算不上。

有人問迪奧:給波波維奇打球,最喜歡的部分是什麼?他想了想,說:「嗯……我們沒有那麼多的訓練。」

再問他:給波波維奇打球,最不喜歡的部分是什麼?迪奧不知該用什麼英文單詞來表達,但他意思很明確,就是不喜歡波波維奇在場邊的情緒波動。

有時候,波波維奇會叫出暫停,憤怒地衝到場上朝迪奧大吼大叫。不過更多的時間,兩人相處還是輕鬆愉悅。迪奧透露:「有時我們領先了30分,而他會說,『我就是要把你留在場上,這樣你可以減減肥。』」

波波維奇總不忘提醒迪奧減肥。

2014年夏天,馬刺同迪奧續約,合同中有一項體重條款後來廣為人知,內容是:合同期內每一年,如果10月25日他的體重不超過254磅(約115公斤),可以多得15萬美元;如果全明星周末以後體重不超過254磅,又可以多得15萬美元;如果4月1日體重不超過254磅,還可以再得20萬美元——總計50萬美元的獎金,和他的體重掛鉤。

那年9月季前媒體日,波波維奇開玩笑說:「鮑里斯正喝著『椰林飄香(pina colada,也被音譯為皮娜可樂達,一款由朗姆酒、椰漿、鳳梨汁等調製而成的甜味雞尾酒)』呢。我們有一個賭局是猜他的體重,你得從275磅(約125公斤)開始猜。」

迪奧得知後,在社交媒體上發出一張端紅酒的照片,回應道:「別擔心,波普,不過是一杯紅酒而已,天天訓練呢!」

2013年總決賽,迪奧被派上場,聽著波波維奇的指示。

為馬刺效力四個半賽季,迪奧一向是「地板流」——有噸位,有技術,卻與高來高去的空中作業毫不相干。

但他並非生來如此。

「人們不知道他身體素質有多好,」托德·昆特說,「我們在2006年得到鮑里斯的時候,他可能是全隊從(球場)這一頭跑到那一頭速度最快的傢伙。」

特里·斯托茨也說:「人人都愛勒布朗(詹姆斯)擅長的那種追身大帽對不對?我們選他(迪奧)之前看他的錄像,我沒法跟你說我們看到了多少那種蓋帽。」

斯托茨如今是波特蘭開拓者隊的主教練。迪奧2003年被亞特蘭大老鷹隊選中的時候,正是斯托茨執教老鷹,他是迪奧在NBA的首位主帥。

而托德·昆特在菲尼克斯太陽隊管理層工作過很多年,他說的正是迪奧剛從老鷹轉會到太陽時的舊事。

如果他倆說的還不夠嚇人,那你該聽聽大衛·格里芬的段子。格里芬是克利夫蘭騎士隊的上一任總經理,2017年夏天剛剛離任。和托德·昆特一樣,格里芬曾經也是太陽管理團隊的重要一員。

格里芬記得在太陽隊的時候,有一天,迪奧穿著人字拖走進球館,手裡和往常一樣端著杯卡布奇諾。

當時正是NBA選秀前的試訓期,因此迪奧看見了一台Vertec。

他問:那是什麼?

他們告訴他:那是測量球員垂直彈跳高度的機器,看你能碰到多少根橫杆(如下圖所示)。

他又問:跳得最高的是多少?

他們告訴他:阿馬雷·斯塔德邁爾把整排的橫杆都清了。那個年代,斯塔德邁爾是全世界身體素質最勁爆的內線之一。

迪奧不慌不忙地放下卡布奇諾,脫掉人字拖,走到Vertec跟前,縱身一躍,也把整排的橫杆都清了。然後他又不慌不忙地把人字拖穿起來,端起卡布奇諾,抬腳走開。

嘴裡嘟囔了一句:「不難嘛。」

……

……

這應該是迪奧這輩子最奇妙的段子。

當然更奇妙的是——

如托德·昆特所言,「不知道為什麼,他不依賴自己的身體素質去完成一些事情。那幾乎是他最後用到的東西。」

2008年3月,身穿太陽隊3號球衣的迪奧嘗試追帽勇士後衛蒙塔·埃利斯。

有天賦可用而不用,迪奧身上有一部分是別人理解不了的。

比如他為夏洛特山貓隊效力末期,主教練保羅·塞拉斯曾經問他:你想不想成為一個全明星?迪奧答:「並不想。(Not really.)」

多年以後提及此事,迪奧仍不覺得這答案有什麼問題。他說:「我的目標是拿冠軍。我不想當什麼最佳第六人,我也不想當什麼進步最快。你會不會問別人『你想成為MVP嗎』?如果我成為MVP是因為人們覺得我那年打得非常棒,那很好,我接受。但那是我的目標嗎?就說,去他媽的隊友,我就是要得分,這樣我能當上MVP,我能成為全明星?不。我們在重建,我們才贏9場球,而我想成為全明星?」

這樣聽來,迪奧的邏輯不僅沒有問題,而且值得大加讚賞。

實際上,山貓那個賽季(2011-12)一共只贏7場球,而塞拉斯教練就是跟迪奧理念不合。塞拉斯嫌棄迪奧總是傳球、不愛投籃,他認為迪奧這樣對球隊沒有幫助,他需要迪奧得分。迪奧在他手下打球當然很痛苦,正是那段時間,迪奧的身材像吹氣球一樣胖了起來。

少傳球、多投籃,這是與迪奧根深蒂固的籃球理念背道而馳的。作為一個法國人,無私、團隊為先、多傳一次球,是迪奧唯一懂得的打球方式。

傳統NBA法則與歐洲籃球理念的衝突,貫穿在迪奧的NBA生涯中。遇到了有歐洲背景的教練,迪奧就能受到重用,就能打出水平;而在沒有歐洲背景的美國教練手下,迪奧就過得比較痛苦。

菲尼克斯是迪奧在NBA的第一塊福地,太陽主教練邁克·丹東尼有著深厚的歐洲籃球背景。2005到2008年間,迪奧在丹東尼手下,在史蒂夫·納什身邊,充分發揮自己能力全面的長處,迎來NBA生涯第一個高峰。

他能打前鋒,也能打後衛,內線身高可以捍衛禁區,外線技術又可以拉開空間。在太陽隊的體系里,迪奧如魚得水,大伙兒給他取了個綽號叫3D——他穿3號球衣,能運球(drive),能傳球(dish),能防守(defend)。

這全能屬性,還有無私風格,皆從小養成。

迪奧打籃球有家學淵源。很多職業球員都是老爸打籃球,迪奧的淵源卻來自老媽。其母伊麗莎白·里菲奧是法國女籃歷史上最偉大的中鋒之一,而且是第一個會跳投的法國女性。

里菲奧女士很有主見。家裡兩個兒子到了要參與體育運動的年紀,她沒有急著把籃球塞給他們,而是促使他們去嘗試所有的運動項目。因此,還沒完全投入到籃球運動中時,迪奧是又打手球,又打排球,又練田徑,還打英式橄欖球,當然也踢足球,甚至還試過擊劍,無所不能。

而在迪奧接受正規籃球訓練之後,又是里菲奧女士強有力地告訴他:只有在你隊里其他四個人全部融入進來的時候,籃球才會有意思。

顯然,這些東西流淌到迪奧的血液中,是他不可更改的DNA。

2012年,迪奧離開山貓、加入馬刺,又來到一個合拍的環境中,遇到一個能懂他、會用他的教練。

在波波維奇手下打了四年半的球,迪奧最受重用的是2014。而正是2014,馬刺奪回了久違的總冠軍。

那屆總決賽,迪奧場均出戰35.2分鐘,和帕克並列全隊最多。雖然他只得6.2分,投籃命中率不足40%,但論戰略意義,他是有資格競爭一下總決賽MVP的。

迪奧從第三場開始首發,是2014年總決賽的轉折點。那之後,馬刺連贏三場奪冠。

此前一年馬刺痛失冠軍,除了造物弄人、時運不濟之外,教練組理智地得出結論:我們小球(Small Ball)打得不夠好,不像對手邁阿密熱火那般順應時代潮流。於是2013-14賽季,波波維奇致力於推動球隊轉變,下決心要打出更好的小球。

馬刺打好小球的關鍵,就在迪奧身上。

「他理解球場上的空間關係,」波波維奇說,「他能找到誰沒人防,他能為我們低位背打。當對手擺小陣容時,他讓我們可以保持大陣容。他的全面性,對我們真的很重要。」

【 2014年NBA總決賽第一場,迪奧運球突破到籃下,在吸引波什協防後助攻鄧肯輕鬆扣籃。這個球,迪奧像控衛一樣打突分。】

【 2014年NBA總決賽第四場,迪奧在低位一對一背打韋德,吸引波什包夾後,背後擊地助攻斯普利特扣籃。這個球,迪奧又發揮錯位優勢,以背打創造機會。】

有迪奧在場,馬刺相當於同時使用大個陣容和小個陣容。面對熱火,有迪奧在的陣容,既應付得了熱火的速度與攻擊範圍,又不失去自己的內線優勢。鄧肯說:「有他那樣的身軀,做他所做的那些事情,真的改變了我們隊。」

五場總決賽,迪奧場均助攻5.8次,全隊最高。他在場的時間,馬刺凈勝熱火74分。

用迪奧解決打小球的問題,馬刺並不只針對熱火。就像帕克2016年說的:「尤其是對OKC(雷霆)和金州(勇士),你知道他們會打小,因此鮑里斯可以是一個很大的優勢。」

早在2013年,勇士還沒變得如後來這般厲害的時候,馬刺就跟他們打過一個精彩的系列賽。那個系列賽前兩戰,馬刺被斯蒂芬·庫里和克萊·湯普森投得很狼狽。後來,波波維奇正是通過重用迪奧,增加迪奧的上場時間,讓迪奧在防擋拆時去面對庫里,才壓制住了庫里的火力,馬刺涉險過關。那個系列賽,馬刺輸掉的兩場球,迪奧上場時間均不足13分鐘,而迪奧出戰超過19分鐘的四場球,馬刺全部取勝,這可不是巧合。

2014年以後,馬刺勇士此消彼長,勇士日益變得難以戰勝。即便這樣,迪奧仍是馬刺應對勇士小球陣容的關鍵。比如2015-16賽季,就是勇士常規賽打出73勝紀錄的那個賽季,兩隊交手四次,馬刺只贏一回,那回迪奧出戰超過35分鐘,他在場的時間,馬刺凈勝20分;而馬刺輸掉的三場之中,有兩場迪奧缺席。

為馬刺效力的四年半,迪奧打了331場常規賽和69場季後賽,平均每場只拿7分多一點。

但就這四年半里,迪奧贏得了自己十幾年NBA生涯中唯一的總冠軍。

他,應該是在乎的吧?

也不一定。

2016年,《體育畫報》記者讓迪奧選出三件事情來——哪三件事,最能準確描述他本人?迪奧列舉出了旅行、美食、攝影和拍電影。對,他列了不止三件,卻沒有一件跟籃球有關。

不打球的時候,迪奧就去旅行,去享受生活。他計劃在退役之後駕一艘船環遊世界,他想去到每一個國家。他同時對攝影充滿熱情,常常拍出一些照片來,發到自己的社交媒體上。

「我跟他說過很多次,『我多想成為你啊』,」吉諾比利宣稱,「他最糟糕的日子,也比我們大多數人最好的日子,要好很多倍。他生活在一個不一樣的世界裡。」

所以,籃球或許是個好東西吧,可對迪奧而言,它絕不是生活的全部。

打籃球的時候,也不能沒有好咖啡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NBA 的精彩文章:

新賽季助攻預測:小牛核心翻倍 韋少還能漲?
新賽季傷愈球星:格里芬領銜 羅斯小托馬斯新生
甜瓜壓軸最精彩休賽期 明夏12巨頭造更大地震?
NFL回應特朗普過激言論 請尊重球員言論自由
他齊名鄧肯是小牛最偉大球星 滅詹皇拿生涯首冠

TAG:騰訊NB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