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美國導彈竟然對中國坦克束手無策,這其中的原理是什麼?聽專業人士怎麼說

美國導彈竟然對中國坦克束手無策,這其中的原理是什麼?聽專業人士怎麼說

坦克對於導彈的防護手段有很多,目前比較尖端的是主動防護。主動防護無外乎「主動」+「防護」兩部分,「主動」是相對於過去的被動挨打提出的,「防護」的代差則更為明顯。一代坦克是靠皮糙肉厚,結實抗揍;二代坦克時期,設計師們發現坦克不同部位的抗彈性能存在差異,這種差異是由於不同介質和結構造成的,於是就有了附加裝甲,等於在皮糙肉厚的基礎上穿了件「羽絨馬甲」,護住了關鍵部位;三代坦克開始,附加裝甲根據車體形狀量身定做,「羽絨馬甲」換成了「羽絨服」,實現全身防護;四代坦克的防護,有了主動的成分在裡面,就像拿著「拍子」,誰來了就拍誰。

當今很多第三代坦克在基體裝甲外部安裝了大量附加裝甲,雖然提高了防護,但也增加了重量、犧牲了機動。到了第四代坦克,防護拼的不再是誰皮糙肉厚、穿得多,而是看誰反應快、拍得狠。這就是主動防護系統和過去坦克防護最本質的區別。由此可見,未來的四代坦克將沒有厚重的基體裝甲、不用披掛相當於1000毫米勻質鋼板的附加裝甲,輕量化已成為必然趨勢。

三代坦克安裝了大量附加裝甲。

除此之外,「陸戰之王」的進化甚至還能幫助海軍!坦克的主動防護技術一旦成熟,不僅能使坦克自身抵擋傳統的天敵,還能帶動海軍裝備防護能力的飛躍式提升。

軍艦看上去高大上,坦克顯得土裡土氣。然而,坦克實現主動防護的難度卻遠高於艦船。

目前比較先進的「布拉莫斯」反艦導彈的攻擊距離為80至300公里,飛行速度2.8馬赫,算下來,留給艦船主動防護系統的反應和攔截時間約90秒左右。當然,誰也不會蠢到海上交戰時距敵80公里才發射反艦導彈,實際的主動防護反應時間會更長。

坦克主動防護需要擋住的是穿甲彈的攻擊,其飛行速度普遍為1800米/秒,甚至還有更快的。穿甲彈發起攻擊的最遠距離一般為2000米,但坦克往往會遭到距離1000米的伏擊,因為目前世界各國坦克火控系統在1000米距離上,首發命中率是最高的。所以,坦克主動防護從發現目標到完成干擾攔截,必須在0.5至1秒內完成全套動作。

軍艦攔截反艦導彈和坦克攔截穿甲彈的技術難度不在一個層面上。

除了反應速度,探測技術上也存在差距。主動防護系統離不開雷達,海軍雷達體積大、能耗高,技術很難運用在坦克上;而坦克主動防護系統體積小、能耗低,裝在艦船上很容易。而且坦克主動防護系統還能夠識別複雜地貌環境中來襲的目標,與之相比,艦船雷達面臨的難度要低得多。

通過以上的簡單對比,可以看出,論主動防護水平,坦克要比艦船「高到不知哪裡去了」。過去歐洲宇航防務集團曾經推出過多功能主動防護系統,其反應時間屬於秒級水平,如今若真上了地面戰場,基本上就是擺設;美國的密集陣、海拉姆等海軍主動防護系統,其反應時間屬於毫秒級水平,只能在幾十千米外對付飛行速度處於350至1050米/秒間的中高速目標;坦克主動防護系統的反應時間應在微秒級水平,這樣才有可能攔截來襲的穿甲彈。

一旦遭遇步兵反坦克火力近距離射擊,坦克將束手無策。

坦克仍是主戰兵器

是不是坦克有了主動防護,就一點裝甲都不需要了?當然不是。用專業性的語言概括:評估主動防護系統有效性的兩三個重要指標是可防禦彈種、可防禦最小攻擊距離以及攔截點,這三個重要指標都是由系統反應時間決定的。也就是說,攻擊距離決定了主動防護系統的反應時間,如果攻擊距離足夠短,比如說在30米內發射一枚RPG-7火箭彈,那麼任何主動防護系統都來不及反應。

因此,坦克一旦被步兵近距離伏擊,將變得束手無策,只能靠步兵戰車撐腰;如同斗獸棋里象(坦克)、虎(步兵戰車)、鼠(步兵)的博弈。在未來戰場上,坦克必須與步兵戰車、自行高炮等兵器協同作戰。

我們不妨試想一下:聯合裝甲集群中,自行高炮在中心位置,用於消滅直升機和無人機;步兵戰車位於自行高炮周圍,主要職責是觀察戰場環境、履行情報獲取和指揮的只能,併兼顧消滅近距離內小目標的職能;主戰坦克將發揮主動防護系統的優勢,為裝甲集群抵擋來自四面八方大口徑火炮的攻擊。

坦克的這種高強度的防護力,是其他任何地面載具所不具備的。只要陸軍還存在,坦克仍然是主戰兵器,主動防護系統也將成為整個裝甲集群的金鐘罩、鐵布衫。

主動防護系統作為未來坦克的重要部件,還有很多細節要完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曉峰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推出能擊落隱形戰機的導彈,中國會引進么?
中國VT4已經碾壓蘇式坦克,為何巴鐵還和烏克蘭簽合同
小鬼子,真不傻,「獵豹」高炮給了它,對周邊國家危害大
中國這項技術終於領先美國,專家詳細解讀其中奧秘

TAG:劉曉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