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杜甫的詩——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二)

杜甫的詩——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二)

這期我們繼續對杜甫的詩進行講解~

點擊紅色字回顧上期內容杜甫的詩——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杜甫的詩——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二)

杜甫的詩——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二)

11.

贈花卿

錦城絲管日紛紛,

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

人間能得幾回聞?

寫作背景及思想內容 此詩約作於唐肅宗上元二年(761)。花敬定曾因平叛立過功,所以居功自傲、驕恣不法,放縱士卒大掠東蜀 ;又目無朝廷,僭用天子音樂。杜甫贈此詩予以委婉的諷刺。

詩中名句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12.

登樓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寫作背景 這首詩是764年(唐代宗廣德二年)春杜甫在成都所寫。當時詩人客居四川已是第五個年頭。上一年正月,官軍收復河南河北,安史之亂平定 ;十月便發生了吐蕃攻陷長安、立傀儡、改年號、代宗奔逃陝州的事 ;不久,郭子儀收復京師。年底,吐蕃又破松、維、保等州(在今四川北部),繼而再攻陷劍南、西山諸州。詩中「西山寇盜」即指吐蕃,「萬方多難」也以吐蕃入侵為最烈。同時,也指宦官專權、藩鎮割據、朝廷內外交困、災患重重的日益衰敗景象。

思想內容 這是一首感時撫事的詩。作者寫登樓望見無邊春色,想到萬方多難、浮雲變幻,不免傷心感喟,進而想到朝廷就像北極星座一樣,不可動搖,即使吐蕃入侵,也難改變人們的正統觀念。最後袒露了自己要效法諸葛亮輔佐朝廷的抱負,大有澄清天下的氣概。

詩中名句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13.

秋興八首(其一)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寫作背景 這首詩是杜甫晚年為逃避戰亂而寄居夔州時的代表作品,作於大曆元年(766)。

思想內容 詩人由深秋的衰殘景象和陰沉氣氛感發情懷,抒寫了因戰亂而常年流落他鄉、不能東歸中原的悲哀和對干戈不息、國家前途未卜的擔憂。

詩中名句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杜甫的詩——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二)

14.

閣夜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卧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寫作背景「閣夜」,即西閣之夜。這首七言律詩是杜甫於大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閣時所作,是詩人感時、傷亂、憶舊、思鄉心情的真實寫照。當時,安史之亂剛剛平息,整個社會還很動蕩,巴蜀地區發生了崔旰、郭英又、楊子琳等軍閥的連年混戰,吐蕃也不斷侵襲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鄭虔、蘇源明、李白、嚴武、高適等人相繼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思想內容 通過寫詩人在夔州西閣中獨對長夜之所見、所聞和所感,表達詩人憂國傷時的情懷 :既有對時光飛逝、人生短促的感慨,也有客居天涯、老病孤獨的凄涼 ;既有對連年戰亂、百姓勞苦的痛惜之情,也有對宇宙永恆、人生無常的感悟。

詩中名句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卧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15.

詠懷古迹(其三)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寫作背景 這是一組七言律詩,作於大曆元年(766),是杜甫在夔州和自夔州赴江陵途中陸續寫成。此為第三首,是杜甫離開夔州東下途經昭君村時所作的詠史詩。

思想內容 這首詩由寫昭君村開始,進而寫昭君的身世遭遇,最後突出昭君的怨恨。從表面看來,此詩好像是詠昭君而非詠懷,實際上還是詠古迹以感己懷。在抒寫昭君的怨情中,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慨 :懷才不遇,想念家鄉。

詩中名句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16.

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寫作背景 唐代宗大曆二年(767),杜甫距生命的終結僅有三年。當時,詩人處境艱難,凄苦不堪,年老體衰,患肺病及風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聾,靠吃藥維持生命。

大曆三年(768),杜甫來到岳州(今屬湖南)。他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陽樓,憑軒遠眺,面對煙波浩渺、壯闊無垠的洞庭湖,發出由衷的禮讚 ;繼而想到自己晚年飄泊無定、國家多災多難,又不免感慨萬千,於是在岳陽寫下《登岳陽樓》《泊岳陽城下》和《陪裴使君登岳陽樓》等詩。

思想內容 杜甫出峽漂泊兩湖,此為登岳陽樓觸景感懷之作,寄寓著詩人對開元初年鼎盛的眷懷,對國事凋零、人生顛沛流離的感慨。

詩中名句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杜甫的詩——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二)

17.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寫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公元767年(唐代宗大曆二年)秋天。當時,安史之亂已經結束四年了,但地方軍閥又乘時而起,相互爭奪地盤。杜甫本入嚴武幕府,依託嚴武。

不久嚴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離開經營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買舟南下。他本想直達夔門,卻因病魔纏身,在雲安待了幾個月後才到夔州。如不是當地都督的照顧,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個年頭。而就在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體也非常不好。這首詩就是56歲的老詩人在極端困窘的情況下寫成的。那一天,他獨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臨眺,百感交集。蕭瑟的秋江景色引發了他對身世飄零的感慨,滲入了他對老病孤愁的悲哀。於是,就有了這首被譽為「七律之冠」的《登高》。

思想內容 這是一首重陽登高感懷詩。全詩通過詩人登高臨眺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飄泊、老病孤愁的複雜感情,動人心弦。

詩中名句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18.

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寫作背景 此詩寫作時期應該確定為大曆三年春。此前,杜甫已經滯留夔州近兩年,除因受到夔州都督柏茂琳的優待以外,大概也是為了等候朝廷任命新職。因為作為夔州都督的柏茂琳,可能向朝廷推薦過杜甫。但是,唐代宗沒有起用他。於是在這年的正月,57歲的杜甫下定決心離開夔州。舟出三峽,順著大江,進入江漢平原的江陵一帶,他回想一生的坎坷遭遇和朝廷的黑暗腐敗,抒發了「官應老病休」的憤懣之情。

思想內容 全詩流露了詩人奔波不遇之情。詩的前半部分寫「旅夜」的情景,以寫景展現境況和情懷,寓情於景之中。後半部分寫「書懷」,抒發自己原有的政治抱負,沒有想到卻是因為文章而揚名四海,而宦途卻因老病而被排擠。全詩表現了作者內心飄泊無依的傷感,字字是淚,聲聲哀嘆,感人至深。

詩中名句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19.

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里尋常見,

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

落花時節又逢君。

寫作背景 此詩大概作於公元770年(大曆五年)杜甫在長沙的時候。安史之亂後,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帶,和流落的宮廷歌唱家李龜年重逢,回憶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頻繁相見和聽歌的情景而感慨萬千寫下這首詩。友人相逢的季節在落花時節,落花時節還暗指唐朝由盛而衰。

思想內容 詩的前兩句是追憶昔日與李龜年的接觸,寄寓詩人對開元初年鼎盛的眷懷 ;後兩句是對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慨。僅僅四句概括了整個開元時期的時代滄桑,人生巨變。語句平淡,內涵卻無限豐滿。

詩中名句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杜甫的詩——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二)

馬上來練一練吧!一定要做完題再看答案哦!

春日憶李白

杜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註:庾開府、鮑參軍:指庾信、鮑熙,均為南北朝時著名詩人。 渭北、江東:分別指當時杜甫所在的長安一帶與李白所在的長江下游南岸地區。

論文:此處指論詩。

(1)這首詩的開頭四句從哪三個方面對李白的詩作出了什麼樣的高度評價?(3分)

(2)「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一聯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種表現手法?(4分)

(3)說說這首詩的構思脈絡。(3分)



杜甫的詩——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二)

【答案】

(1)①詩壇地位,無人可比;②詩的思想情趣,洒脫不凡;③詩歌風格,清新、俊逸。

(2)表達了雙方翹首遙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像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的表現手法。

(3)立足於詩、懷念李白:從讚美李白的詩歌開始,轉為對李白的思念,最後渴望相見、切磋詩藝作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學語文微課堂 的精彩文章:

孩子有這5個習慣,免疫力將越來越差,經常生病!早看早受益
「結婚5年,我就被當成大媽……」歲月不是殺豬刀,你老公才是!
描寫方法的使用技巧,附例題詳解!

TAG:小學語文微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