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你那麼忙,一定很焦慮吧?

你那麼忙,一定很焦慮吧?

1.

前段時間,因為工作繁忙,我需要招聘一名助理,發布這條消息之後,有三四十個人迅速微信發給我簡歷,這是一份沒有薪水的兼職工作,而我能給助理的,僅僅是我無償的教他寫作。

在這幾十個人發來的微信簡歷當中,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申請理由,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很焦慮。

其中一個是大學畢業僅一年的女孩。

她說,畢業一年了,幾番波折才面試到了現在這家公司,平時在公司里工作很繁忙,但卻不知道自己忙什麼,面對未知的前途,女孩很茫然。

因此,她抓住一切機會想要學點本領,技多不壓身嘛,她說,她明白在這個時代,寫作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技能。

還有一位是兩個孩子的媽媽,40多歲的家庭婦女,她的兩個孩子去年都大學畢業了,而她這些年來為了教育孩子,一直沒有工作,是全職媽媽。

但曾經,她也是一名文藝青年,現在,她迫切地想要做一點自己喜歡的事情,能夠實現自己的價值,她不願意以後出門只能提到自己的孩子。

最後成為我助理的女孩,是一家影視宣發公司的文員。姑娘工作非常忙碌,平時上班往往要加班加到八九點,回到家之後還要一絲不苟的替我校對稿子,經常深更半夜完成工作。

她平時也給宣發或其他媒體寫稿,但她說,希望各種稿子都寫一些,多掌握一點技能。

還有各種各樣的理由,但總體來說,大家都希望能多掌握一些技能。在這背後,我能看到大家的焦慮。

或者,你也可以換個詞語,也可以說他們都很努力,很上進。

焦慮是個好東西。

焦慮,往往是源於對現狀的不滿,並且希望能找到其他路徑,通過付諸行動去提升自己。

焦慮,正是一個人積極向上的美好品質,是一個不安於現狀的靈魂發出的信號。

2.

「最近忙什麼呢?」「嗨,沒忙什麼,瞎忙。」——這是我們慣用的對話模式。

在我們的認知體系里,如果一個人承認自己「閑」,那好像是一件挺不好意思的事——你怎麼可以閑呢?你得忙起來啊,忙起來才能賺到錢,才能把事情做好,才能把家庭打理好,才能……巴拉巴拉一大堆,總之,每時每刻,我們都要用忙來武裝自己。

說穿了,好多時候,是偽裝罷了。許多人是用忙,來掩飾或者淹沒自己內心的焦慮。因為稍微閑下來,就會覺得無所適從,沒事做就會不自在,又或者若是不忙碌點什麼、奔波點什麼,會缺乏安全感,彷彿馬上就沒有了立足之地,未來一塌糊塗。

聽上去很可笑,但的確是很多人的現狀。

常說,張弛有度,才是真正優質的生活狀態。道理我們都懂,但是,當我們把「忙」當做評價標準的時候,就很難停下來了。

我曾採訪過一個女演員,當時二十多歲的她說,自己內心最焦慮和恐懼的是不斷有新人湧現,所以自己接戲很多,不停地拍戲,想提升自己,想站穩腳跟,一年到頭都沒什麼假期……

當時,我把這定義為「努力」,覺得她很拼。幾年之後的現在,她已年過三十,結婚生子,每年大概一兩部作品的節奏,不是很紅但也並非無名小輩。偶爾看到她的採訪,整個人好放鬆、好自然,特別美。

跟她同齡的另一個女演員,一直保持著「很忙碌」的狀態,十年如一日拍各種古裝劇,每年好幾部作品,不很紅但也不很差,只是每次出現在屏幕前都憔悴得讓人心疼,三十歲的人,笑容像是五十歲一般滄桑。

努力沒有錯,忙碌也沒錯,但是穿上了焦慮的紅舞鞋,停不下來,就是一個魔

咒了。

3.

跟閨蜜喝茶聊天,談到另外一個女同學,她評價說,「她看上去就特別慵懶,日子過得也很舒服自在。」

我跟她開玩笑:「只要條件允許,人人都可以慵懶啊。」

她想了想,覺得自己是很難達到這種狀態的,因為她對好多事情都很難放心,要親力親為的事情太多,慵懶不起來。

我想了想,這的確也是許多人的「通病」。說到底,是焦慮感在作祟吧。總要找點事情做,別人做事情總是覺得沒譜,亦或者,總是要有控制力,心裡才有安全感……

電影里看到的倫敦和巴黎街頭,永遠都有人坐在那裡悠閑地喝咖啡;在訪問里聽到的是,即便結婚多年有兒有女的明星夫妻,也會定期約會,看電影看演出。在紐西蘭旅行時,晚上八九點鐘就找不到仍在開門的餐廳,周末很多店也都會停業,據說公共假期更是如此,大街小巷「蕭條」得很,人們都回到家裡去團聚過節了。

慵懶,本來是一件挺簡單的事。周末睡到自然醒,喝杯咖啡,跟家人吃個午餐,或者跟朋友約個會,看場電影,喝個下午茶,或者去健身、爬爬山,也可以什麼都不做,就發發獃、看看書,虛度兩天時光,不好嗎?

但是,對不少人來說,這些都是「無用之事」啊。所以,他們周末要用來加班、約客戶、去上各種課程……他們說,當然啊,要賺錢,你以為人人都不用賺錢就能生活得很好嗎?

只可惜,很多人賺到了錢,生活也過得不好。

4.

到底我們是為了什麼而工作,為了什麼而忙碌?一定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吧?那麼,到底什麼才是更好的生活?一定是閑適的、舒服的,能讓我們自在地感受到自己的,同時,還在我們消費能力之內的,是嗎?

如果說,物質上的有些享受我們可能無法達到,精神上的愉悅程度卻不是完全拿金錢來衡量的。

譬如,放下焦慮。真正悠然而自在地體驗生活中一些細小的美,去好好吃一頓飯,去看一場電影,去放下那些可忙可不忙的小事兒,沉浸在時間裡,放空自己。

看梁實秋的書,他說有時候一個人,在書齋里點一爐香,看到煙直直地升上去,會生出一種寂寞的感覺,而這種寂寞能讓自己感受到存在。

我是非常認可的。偶爾一個人在家裡喝茶,喝得沉浸其中,會有一種渺茫感,生出一種周圍一切皆虛化,而我一個人獨坐此處的寂寥感。雖然是轉瞬即逝的感覺,但我卻非常喜歡。

沒有煩惱、瑣事、惆悵、焦慮,沒有功利心,沒有愁腸百結,也沒有恩怨情仇,此刻的我,唯一的感受就是:哦,我竟是存在的,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存在於此刻!這樣的時刻,真是難得,也讓我看清我自己。

世界很大,我們很小。人生很長,時光很短。太忙的人容易浮躁,也容易投奔到焦慮的懷抱。忙碌了一周,記得給自己一點點時間,閑下來,慢下來。學會享受閑適,享受一點寂寞,你才會成為一個幸福的人。

5.

既然焦慮是種病,那麼我們便要掌握分寸才好。中醫說「是葯三分毒」,葯,能治病,也能要命,不按劑量抓藥的都是耍流氓,不給辦法的雞湯就是一鍋添加劑。

面對焦慮,我們有什麼樣的辦法,可以將這種焦慮轉化為能夠讓自己積極進步的能量呢?

有沒有這樣一種辦法,能讓我們的焦慮變成我們成長的助力?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判斷,有的。

我曾經很焦慮,一旦離婚,我獨自一人,身無分文,帶著孩子如何生活,如何面對流言蜚語,未來的日子裡如何尋找真愛?種種問題接踵而至,而我一無所知。

後來,我一一解決了這些問題。現在回想起來,我想我是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

人,只要活著,就一直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可怕的不是問題,而是我們面對問題卻手無寸鐵。最重要的是去面對問題,並解決問題。

在我最恐懼、最迷茫,對未來的生活一籌莫展的時候,我也曾經感到深深的無助和絕望,似乎再也沒有什麼能讓我笑出聲來。

直到某個失眠的夜裡,我列出了一張清單。

在那張清單上,我寫下了自己要克服的問題,例如貧窮,例如孩子的撫養權,如何面對家人的反對,如何面對朋友們的質疑等等。

而針對這些問題,我列出相應的應對方法。順著這條路走,給每一個辦法設置一個期限。然後,就這樣,一步一步,我漸漸地提高了經濟水準,能夠獨立養孩子,買房子,現如今,也遇到了相處甚歡的人。

我也曾經在寫作瓶頸期抓狂,一把一把地掉頭髮,深更半夜坐在電腦面前,文檔一片空白,好像職業生涯走到了盡頭。

再一次的,我用那個辦法應對了這次職業危機,當時,我一遍一遍地反問自己:最可怕的事情是什麼?無非是我再也不能寫作了。那麼我可以去工作。

假如我去工作,我能去哪些地方工作,能拿到多少薪水,工作能夠帶來哪些提升?

工作之後會比現在的情況更糟糕嗎?我會一輩子再也寫不出來了嗎?恐怕工作只是豐富素材吧。

抱著這樣的心態,有兩年,我去工作了,如今回想起來,那段旅程讓我活得更加真實,兩年後,我又開始寫作了。在我辭職的前幾個月,我甚至已經到了每天不寫東西就抓心撓肝的地步。

當然,辭職前,面對著有職業前景的工作,以及前途未卜的職業作家之路,我再一次焦慮了。同樣的,我仍然用那個辦法,最終做出了辭職的決定。

我自己將這個辦法稱之為「焦慮界限」,也就是當我面對一件事情,讓我感到焦慮不安時,把這件事的前因後果羅列出來,然後,我會在相應的問題後面列出辦法,嘗試去改變,看能否做到。

如果不能,那麼,最壞又能壞到什麼地步呢?

GIF/1.5M

6.

許多時候,我們的焦慮和恐懼,僅僅只是出於對未來的恐慌,而一旦你意識到最壞的結果,也不過是跟現在一樣,或許,你會勇敢邁出那一步,努力去嘗試,你的焦慮也會奇妙地減少。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在我看來,有焦慮,才能努力,才會讓你不那麼焦慮。

當你選擇了平靜又容易的生活,你將會面臨更多的痛苦。

而當你選擇了痛苦的,不斷折磨自己的生活,你將會變得越來越強大。

於是,那些曾經讓你焦慮和恐慌的東西,反而成了餵養你成長的飼料。

關注勵志一生微信: wwwLZ13cn (長按複製),第一時間獲取最新勵志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勵志一生 的精彩文章:

別讓低質量的勤奮毀了你
你的實力,決定別人對你的態度
永遠不要隨意揣度別人的人生
早安心語:敢不敢一如既往沒有理由的疼愛我

TAG:勵志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