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了讓光緒兒子過繼給同治,一小官以死勸諫,慈禧恩准並將其厚葬

為了讓光緒兒子過繼給同治,一小官以死勸諫,慈禧恩准並將其厚葬

晚清七十年眾生相(一):蚍蜉撼樹

有人說,與明朝相比,清朝是一個更盛產奴才的朝代。一方面,處於對漢臣的不信任,清朝初期的皇帝採取了一系列舉措加強君權,使得大臣的地位進一步下降。另一方面,清朝屢次大興文字獄,殺滅了文人之中那股忠言直諫的風氣。因此,明朝時皇帝與大臣政見不合時,群臣會奮起抗辯,甚至還有痛罵皇帝的事情發生。而到了清朝,大臣們遇到這種事情,也只能跪在地上,高呼皇上聖明了。

不過,在這萬馬齊喑、噤若寒蟬的大環境下,也還是有那麼一些人,為了堅守自己心中的正道,敢於與上抗爭。在光緒五年,有一個小官吏,上書諫言慈禧,且自知已無法苟活,就在呈遞奏章之後上吊自殺了,他的名字叫做吳可讀。

吳可讀,雖然名字諧音「無可讀」,但他的故事不僅可讀,還值得大書一番。《清史稿》記載:「光緒五年,葬穆宗惠陵。吏部主事吳可讀從上陵,自殺,留疏乞降明旨,以將來大統歸穆宗嗣子。」

吳可讀用自己生命來死諫的事情,在5年前就有人提過。那一年裡,慈禧的親兒子同治皇帝駕崩,而且沒有留下後代。國不可一日無君,為大清另覓新君,成了朝廷的當務之急。按照清朝祖制,儘管同治無後,但可以從皇族下一輩的「溥」字輩中挑選一人過繼給同治當兒子,來繼承皇位。

但慈禧太后卻不認同這種安排。因為一旦這樣,她就成了太皇太后,按規矩不可再干預政事,這會使她多年來苦心經營的利益權勢付諸東流。因此慈禧利用手中控制的兵權,強行讓宗室和朝堂接受了讓她的外甥,「載」字輩的光緒皇帝過繼給咸豐,作為咸豐的兒子來繼承皇位。這樣一來,她就可以繼續作為大清的太后,繼續垂簾聽政了。

由於慈禧實力過大,故此舉雖違背祖宗家法,但從此無人敢再出一言。直到光緒五年,同治皇帝的惠陵修建好了,準備下葬之時,這位吳可讀又舊事重提,並且以死諫的極端方式,堅決要求慈禧為同治皇帝立嗣。

讀者朋友們,吏部主事是什麼級別的官員呢?他是清朝六部中吏部的一名正六品官員,雖然是個「人事部門」的人,但其級別在京官中說是低微並不為過。這麼一名小小的主事,只因為自己當過御史(當年作為御史諫言同治時被連降三級,還差點丟了性命),就敢不顧身家性命,也要為一件看起來與己無關的事情死諫,因此也難怪當時朝野皆為之震動,並重新重視為同治立嗣這件事情來了。

據傳慈禧初見吳可讀奏章之時,身為惱怒,本要重重責罰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臣子。但聽聞他已為同治殉葬後,卻不禁有些動容。雖然慈禧立光緒為帝,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但從感情上來講,同治才是她的親兒子,看到這位非親非故的臣子為自己親兒子立嗣這件事情已死抗辯,慈禧縱使鐵石心腸,也是有所觸動的。

因此,慈禧拿著吳可讀的這封奏摺,給眾王公大臣議論。而各臣子的意見也出奇的一致,雖然如今光緒皇帝名分已定,但仍希望給同治立嗣。慈禧便下諭旨,曰:「皇帝受穆宗付託,將來慎選元良,纘承統緒,其繼大統者為穆宗嗣子,守祖宗之成憲,示天下以無私,皇帝必能善體此意也。」

吳可讀死後,慈禧「詔憫其忠,予優恤」,對他的死諫行為表示了褒獎。而吳可讀以生命為代價,也換來了慈禧的妥協讓步,宣布未來光緒的兒子會過繼給同治,來繼承同治的皇位。而實際上,後來光緒亦無後代,最終清朝的末代君主溥儀,就是同時過繼給了同治和光緒,「一人祧兩房」,來繼承皇位的。

「回頭六十八年中,往事空談愛與忠。抔土已成黃帝鼎,前星預祝紫微宮。相逢老輩寥寥甚,到處先生好好同。欲識孤臣戀恩所,惠陵風雨薊門東。」這是吳可讀臨終前的絕筆詩,此詩雖非上乘佳作,但其體現出古之文人不為強權所屈的氣節,以及敢以蚍蜉之力撼樹之勇氣,卻著實令人欽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搞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光緒貴為國君,為何沒有留下照片,無人知其真實相貌?
李鴻章臨終絕筆,寫了什麼,讓慈禧讀後號啕大哭?
千年前聖人的一首詩,曾國藩看了想哭,是什麼詩篇如此動人?
咸豐臨終前,為何不效仿漢武帝,誅殺慈禧以絕後患?
八國聯軍侵華,有一支「特殊部隊」,背後真相令人心寒

TAG:搞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