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內核與過程-社會紀實專題攝影探討之三十二

內核與過程-社會紀實專題攝影探討之三十二

內核與過程

---社會紀實專題攝影探討之三十二

全部圖片系瑪格南攝影師:Jacob Aue Sobol的作品

前言

攝影師,總想拍到直抵內核的精彩圖片。希望在一張圖片中,將事情的內核生動、完美地呈現。

這樣的圖片有嗎?如果有,還需要其它的圖片嗎?

回答前面的問題,必須知道內核是什麼?攝影師能夠探究到內核嗎?在探究內核的過程中,如何把握節點?如何控制過程?

由過程抵達內核,就是對一個主題完整地呈現。

圖片建立了自己的世界,與生活很近又很遠。社會紀實類圖片,必須從生活中拍攝獲得,這是近;圖片的傳播,觀者以為圖片中的生活,就是被攝者的生活,這是圖片與生活之間的遠。任何一個瞬間,都不可能取代被攝者全部的真實生活。

內核是什麼

對未知的事物,人有天生的好奇心去探究。內核,就是除去表面,直抵核心。

一個蘋果,它的內核是什麼?普通人的答案是果核。而牛頓,從一個蘋果,發現了地球引力,這是牛頓發現的內核。蘋果還是蘋果,內核卻完全不同,這就是思考的力量。

社會紀實專題攝影,是從一個話題開始,通過攝影師的觀察和拍攝,最終直達話題的內核。

拍一農民,如果只想表現他的衣食住行,找到的內核就是人具有生物性,可能會比較單調。如果把這個人看作社會中的一員,通過他,看到一個類似群體的生存狀況,這個內核已延展成社會學調查。如果從這個人的生活習慣,研究地域、自然對他的影響,則內核變成了地理生物學的研究;如果從他研究家族成員之間關係,則內核變成了人類學的研究;如果專門研究他的勞動,則內核變成農學研究;如果專門研究他的衣著,則內核變成服飾研究;如果專門研究他的傢具,則內核變成了歷史研究或鄉村手工業史或工業對手工業的影響;如果只從一個方面觀察和拍攝,你的內核就會無限豐富。

內核是什麼?是攝影師的認知,是攝影師的洞察力。如果只能看到人或物的表象,不能由表及裡,去探究不同的內核,則那些攝影作品,也一定不會流傳得長久。

如何探尋內核

剛開始拍攝打工者系列圖片時,我總是認為沒有東西可拍,沒有轟轟烈烈的事件發生,平淡的打工生活如湖水般平靜。那時,我沒有想到什麼是內核,也沒有嘗試去找到內核。所以我拿著相機,拍了6年工廠舉辦的各類活動、比賽、客人來訪,還洋洋自得認為自己拍得不錯。

從廣東返回湖北老家,不識字的岳母,總是問我在廣東的打工生活是怎麼樣的?沒有離開過鄉村的岳母,讓我思考,我們的打工生活內核是什麼?是沒完沒了的加班?是水煮青菜下飯?是用冷水沖涼?是工廠的人數比一個村的人還多?-----

我開始探尋打工的內核,在迷茫中前行。我用相機記錄了同事們的日常生活,記錄了工業區所有空間下打工者的生存狀態,我仍舊迷茫,找不到打工的內核是什麼?我開始向外看,每天下班後騎著自行車,到其它工業區去逛,甚至想走進每一家工廠,看看打工者是如何工作和生活的。這只是夢想,我進過的工廠,極其有限。

邊拍攝邊思考,還查閱各類專家和學者對打工現象的研究成果。才發現,向內,才能找到內核。聚焦於一家工廠,就能見證社會的變遷;聚焦於一個工友,就能見證農民工的生存狀態;聚焦於一條生產線,就能見證中國當代的遷徙史;聚焦於一個細節,就能窺見工業區全貌;聚焦於一個話題,就能回顧一個時代的發展;聚焦於一堆資料,就能理出多條線索,去探究資料背後的內核。

從最初的不知道如何下手拍攝,到如今的停不下來,我在探究不同的內核,又在探究一個恆定的內核---我是誰?

過程與內核的關係

內核,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東西,沒有固定地存在於某地。內核是攝影師的知識體系,是攝影師對被攝對象的認知。

所有的內核,都是在探尋中發現。過程,是探究內核必經的階段。

內核最終呈現在過程的探究中,以一個學理性的知識呈現。

社會紀實專題攝影,是通過一系列的圖片,展現攝影師的觀察,表達攝影師的觀點。這一系列的圖片,包含了探究內核的過程,也有一個或多個內核凝聚在其中。如果有多個內核,其中必有一個是統領性的核心,其它內核輔助核心內核的呈現。

如果內核不統一或內核之間相互衝突的圖片編輯在一起,一定會讓觀者看得糊塗。攝影師,編輯圖片時,必須清楚自己的內核是什麼,用什麼樣的過程展現內核,每一個過程,必須是關鍵性的結點。

節點與過程

探究內核的過程,可能很複雜。探究的道路也並非直線,可能是交叉縱模。

攝影師用相機,記錄探究的過程。如果思路不清,可能會重複記錄很多同一過程的圖片,而其它過程的圖片沒有或遺漏。

要想清晰地直抵內核,必須在探究的過程中找出各個關鍵性的結點。在每一個結點,必須拍攝一批質量過硬的圖片。

結點是什麼,是由過程抵達內核的階段性界碑。在國道上,每隔一段路,都會有一處界碑,清晰地指示人們到達目的地。在社會紀實攝影中,由過程探究內核,也必須預先設立節點,這樣既然保證不發生軌跡偏斜,也保證有階段性的成果,避免因盲目帶到時間和物質的大量消耗。

由過程抵達內核

攝影師,用一系列圖片呈現一個專題,就是由過程抵達內核的呈現。

圖片採集於生活,經過編輯,建立了圖片的世界。圖片的世界與生活的世界有時平行,有時衝撞,有時互相製造矛盾。

無論多麼精彩的拍攝和編輯,圖片只能表達攝影師的觀點。觀者無法把圖片中呈現的瞬間,當作被攝對象全部的日常生活。

專題圖片,只是攝影師在不同的結點,精心拍攝探究過程的結果,承載了攝影師要抵達的內核。

生活還在繼續,攝影師還能推陳出新,但仍舊是在由過程抵達內核的探究之中。

佔有兵 原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紀實攝影專案 的精彩文章:

格局與胸懷-社會紀實攝影專題攝影探討之三十

TAG:社會紀實攝影專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