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六朝真書之祖——三國 魏《受禪表碑》

六朝真書之祖——三國 魏《受禪表碑》

《受禪表碑》三國魏黃初(202年)刻。在河南許昌縣,額篆書題「受禪表」。字方正,漸開唐隸之門。

東漢獻帝延康元年(220)冬十月乙卯,遜位於魏王曹丕,丕隨即登基稱帝並改元大魏黃初。十月辛未,刻立此碑以紀其受漢「禪讓」之事。《受禪表》與著名的《上尊號碑》並立於河南省臨潁縣繁城鎮漢獻帝廟中(其地在今古城村),廟久廢。

《受禪表》與《上尊號碑》同為魏初巨制,不但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書法亦久為世重,故自唐宋以來,迭經著錄。其結構方嚴整肅,用筆剛健斬截,意氣雄偉排宕,且不失漢末名碑如《熹平石經》、《張遷》、《禮器》等骨氣洞達、探穆淵雅的大家風範。

明郭宗昌《金石史》評其「書法同《勸進》,雖小遠漢人,雍雍雅度,衫履自飾,亦復矯矯。」趙崡亦謂此碑「隸法大都與《勸進》同」。王世貞曰:「……。余始喜明皇《泰山銘》,見此而恍然自失也。漢法方而瘦,勁而整,寡情而多骨;唐法廣而肥,媚而緩,少骨而多態。漢如建安,晉三謝,時代所壓,故自不可超也。此語得評書三昧。」

(《石墨鐫華》)從漢字字體的演變來看,漢末魏初之際,正是由隸變楷的過渡時期.魏初諸刻,承襲漢末《熹平石經》、《鮮於璜》、《張遷》等碑遺緒,在筆法上更有新的突破.具體表現在落筆逆鋒減少,而變之以單刀直入;收筆重頓後迅速提起使成方波,這已經是萌芽時期的楷書的一種特殊筆法。前人對此己多有論及。

如清孫礦評《受禪表》和《上尊號碑》說:「二碑余皆有之,雖磨刓甚,然字猶半可識,真斬釘截鐵手也。……率更正書險折法,多從此變出。」

楊守敬《學書邇言》亦謂《孔羨》、《範式》、《上尊號》、《受禪表》「下筆如折刀頭,風骨凌厲,遂為六朝真書之祖。」與之稍晚的魏《王基碑》以及吳《谷朗碑》,則更進一步發展了這種「折刀頭」的筆法,字形上亦更似後世的楷書了。故前人論該碑開魏晉六朝楷書之先河,無疑是確當的。此碑無書者姓名,唐劉禹錫說是王朗撰文,梁鵠書丹,鍾繇鐫刻,世謂之「三絕」(見唐韋絢《劉賓客嘉話》)。

顏真卿則以為鍾繇書(見宋歐陽修《集古錄》及婁機《漢隸字源》),然二說均無確據,故不足信。

匯品:

明 郭宗昌:書法同《勸進》,雖小遠漢人,雍雍雅度,衫履自飾,亦復矯矯。(《金石史》)

清 王世貞:余始喜明皇《泰山銘》,見此而怳然自失也。漢法方而瘦,勁而整,寡情而多骨,唐法廣而肥,媚而緩,少骨而多態。漢如建安,晉三謝,時代所壓,故自不可超也。此語得評書三昧。(《石墨鐫華》)

清 楊守敬:下筆如折刀頭,風骨凌厲,遂為六朝真書之祖。(《學書邇言》)

清 康有為:於時衛敬侯出,古文實與邯鄲齊名,筆跡精熟。今《受禪表》遺筆獨存,鴟視虎顧,雄偉冠時。(《廣藝舟雙楫》)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印 的精彩文章:

台北故宮十大鎮館之寶——毛公鼎
倪瓚小楷欣賞
漢隸上品《朝侯小子殘石》高清版
《隸書蓋聞經國》十二屏 紙本
蘇軾墨跡——《石恪畫維摩贊》

TAG:書畫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