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包貝爾工作室闢謠 《海囧》無稽之談,遠離那些名人站台的投資

包貝爾工作室闢謠 《海囧》無稽之談,遠離那些名人站台的投資

近日,包貝爾在微博上驗證聲明,「別被騙了」!

海囧,別被騙了

這個內容的核心,就是之前網上流傳的,包貝爾要親自導演,一個名為「海囧」的電影,並稱該電影在2015年就已立項備案,連電影的招商海報都出了,似乎包貝爾執導《海囧》一事已是板上釘釘。

不過筆者在第一次看到這個海報的時候,就有點提笑皆非的感覺:

就海報而言,這是一個濃濃的PS味道的海報,如果真的是一個大投入,最起碼應該有一個靚麗的海報,這個海報,真的可以說是「小學生水平」。

那麼這個海報其實最大的需要需要注意的地方,是眉頭的那幾個投資招商方案。

隨著包貝爾的團隊,聲明與「海囧」無關,娛樂的大眾會覺得包貝爾終於免去了一個從海報上看起來就是個「爛片」的覺得,但是筆者要從另個方面,提示一下,這個海報,或者說這個事件的核心,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是可能最初確實跟包貝爾洽談了,但是沒有談妥,就用包貝爾的名義發了海報;第二種可能,就是壓根包貝爾就不知道這件事,因為媒體曝光後,才知道有人借用自己的名號,於是趕緊聲明。

無論哪種可能,都反應了一個事,這個招商方案存在著很大的問題,按照普遍的投資方角度,這個方案有可能做成P2P、眾籌、有限合夥等等,以此項目為噱頭,吸引客戶投資,因此,筆者在此強調,投資中,不要被名人站台,迷失了雙眼。

那些站台的名人

投資,最難做的一點,就是信任。

所以為什麼是銀行做理財相對好,因為銀行這個大環境下,人們相對增加了很多信任感。那麼其他的非銀行機構,如何增加信任感?有很多方式,不過看起來,最讓客戶覺得安心的,似乎就是名人效應了。

最近金融界比較大的事,就是e租寶的宣判,回想起來,為了讓客戶對所謂的項目安心,e租寶用的就是重金打造自己的美女CEO張敏的做法:

同時e租寶案中被依法批捕的21人中,出現了經濟學家楊晨的名字,也算是因為站台,而終被批捕。

楊晨資料圖

楊晨,過去的標籤包括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客座教授,中國經濟網評論員,北京電視台財經評論員,主要代表e租寶出席各種論壇和接受媒體採訪,以行業專家的身份為e租寶進行站台和背書。

如果說你對楊晨這個名字並不熟悉的話,那麼幾年前轟動金融圈的泛亞事件,當時號稱全球最大的稀有金屬交易所——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將22萬投資者400多億元的血汗錢席捲一空。這個事件上,應該是第一次引發了投資者對名人站台的關注,因為《貨幣戰爭》一書而聲名大熱的宋鴻兵,因為泛亞站台,而在一次演講時被圍攻,不得不寫下致歉書。

另一個財經界的「大腕級」的人物,郎咸平,同樣因為泛亞事件,收到了影響。

資料圖

站台,並不是承諾

其實不但是金融界的精英,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站台,與金融似乎不搭邊的,演藝界人士,因為有著廣泛的大眾,所以他們的跨界站台,也很正常。

上海公安以涉嫌非法集資查處的「中晉系」公司,撞球運動員「九球天后」潘曉婷是合伙人項目的形象代言人。

而黃曉明,則是因為「快鹿系」而背了「黑鍋」。

還有很多的明星代言,比比皆是,大多投資者都認為明星代言就相當於承諾,其實不然。

所有的明星的代言,只是表明了一個在廣告上的宣傳合作,至於最終,尤其是涉及到金融方面的安全性等等,他們其實也並不知道,而投資者看到了明星站台,就以為肯定相安無事,其實就是被這些非法的企業抓住了心理。

不但明星站台,很多機構,為了增加客戶的信任度,各種獲獎、各種頭銜、各種露臉等等,以此讓客戶覺得機構的高大上,換一層次思考,其實很多實幹型的機構,並不一定做如此大的宣傳,大多是口碑相傳的,而另一些需要迅速積累客戶,獲得市場和投資者好印象的機構,才會花如此大的手筆,但是,在金融界,是一種「欲速則不達」的地方,風險是無處不在的,所有的正規的金融機構都應該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如果這個機構大量的宣傳,其實或許可以考慮另一個層次的思考。

永遠的風險意識

投資,永遠都是有風險的。

以上的案例,都是些機構,打著明星的幌子,來招攬客戶的途徑。

那麼有人問,如果這些明星、名人,真的進行了上面的投資,我們跟進,是不是就穩賺不賠呢?

答案是否定的。

因為在充滿了不確定性的投資中,沒有那麼多的巴菲特讓你跟投。

牛頓,著名的科學家,擁有著強大的大腦,但是炒股,卻賠了十年的工資,最後留下了一個巨大的感慨:

「我能計算出天體運行的軌跡,卻難以預料到人們的瘋狂。」

讓我們離的在近一點,我們都知道華人首富李嘉誠,過人的眼光和智慧,即便如李嘉誠般的智慧,也因為撤資內地,大筆投資英國而巨虧,所謂世事難料。

所以,當我們面對投資時,不需要相信所謂的專家、所謂的名人,你需要真正的思考,這個投資項目的可行性,和收益性的大概情況,其實很多時候,你不用問別人,稍微動一下你的頭腦,你就會想明白很多事。

比如我們回到這個海囧的投資商,明顯跟風炒作「囧」系列,而徐崢港囧的效果都已大不如前,繼續的新系列,簡單的邏輯就可以看出,困難很多,希望票房大漲的可能性很低,所以,這樣的投資,無非就是用電影這個熱度來吸引投資者,而目前的電影競爭很激烈,票房並不是那麼拿的,顯著即便按照海報的效果,依然未來不那麼容易。

綜上,希望者,遇到投資選擇的時候,不要過於相信專家、名人這些效應,因為很多都是虛無縹緲的。

投資是件孤獨的事,你需要自己的深入思考。

以上,雪茄金融狗

做金融界一股清流,一條清狗

2017年9月25日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狗 的精彩文章:

投資中的七個誤區,避免這些你就成功一半!來自頂級股票評級機構
網紅經濟的商業模式分析:天佑被楊冪稱喊麥哥,而你為什麼不行?

TAG:金融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