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30歲以上的蘭州人平時注意「便中帶血要防息肉 癌變」

30歲以上的蘭州人平時注意「便中帶血要防息肉 癌變」

近年來,大腸癌已成為消化道腫瘤中發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更引人關注的是,這種過去專屬於中老年人的癌症,已悄悄「盯」上了30多歲的年輕人。丁利平主任介紹說,如果能夠早期防治結腸息肉,完全可以避免大腸癌的發生。

作為一種消化系統病變,結腸息肉與飲食習慣密切相關。這主要是由於現代人習慣於「二高一低」即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纖維的飲食結構,加上運動量太少有關。這是結腸息肉和大腸癌的刺激因素。

經過腌熏等加工的食品也是當今人們餐桌上的「常客」,這類食物往往含有一定的致癌成分。而諸多致癌物質又是脂溶性的,會很快溶解於脂肪中。從飲食中攝入的動物脂肪越多,溶解和吸收致癌物質的危險性也就越大。

便中帶血要防息肉+癌變

典型病例李先生髮現自己便中帶血,以為是痔瘡發作,並沒有重視起來。半年來,李先生的體重降了10斤,隔幾天就便秘,但過幾天就腹瀉,偶爾左下腹還陣陣疼痛。一周前,李先生的腹部又開始疼痛,但是這次疼痛難忍,他只好來到醫院就診。

經過腸鏡顯示,李先生結腸內有一塊3-4厘米的息肉發生了惡變,並立即進行了手術治療。

便秘的痛苦讓霍女士難以忍受。幾天前,醫生根據臨床經驗發覺,霍女士不僅僅是便秘那麼簡單。隨即為她做了腸鏡檢查,發現結直腸多發息肉。經病理診斷,該息肉是腺瘤性息肉,處於癌前病變階段。由於霍女士發現得早,避免了癌症的發生。

有無息肉內鏡檢查

結腸息肉指的是隆起於結腸黏膜表皮,向腔內突起的贅生物。息肉的大小不等,多數結腸息肉患者早期臨床癥狀輕微或者沒有癥狀,往往是常規結腸鏡或者鋇灌腸檢查時偶然發現的。由於結腸息肉沒有明顯體征,因此,內鏡檢查是結腸息肉診斷的最佳方法。

結腸息肉的癌變率與息肉的組織類型、大小有關。一般來說,腺瘤性息肉的癌變率較高,腺瘤大於2cm,癌變率就大於50%。但不管是什麼樣的結腸息肉,都應該在內鏡下切除,並送病理檢查。如果內鏡治療困難,也可以做外科手術治療。腺瘤性息肉內鏡治療後,需要定期隨訪及內鏡複查。家族性腺瘤性息肉惡變率高,患者可以儘快做全結腸切除術。張主任說,根據息肉的大小、數量、形態採取分批鏡下切除,定期隨訪,複查結腸鏡,也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同時,結腸息肉、大腸癌是一種具有家族易感性的疾病,遺傳傾向明顯,所以尤需引起警惕。因此,一旦確診為這種病,病人的直系親屬都需要長期隨訪,及時進行必要的檢查,以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便中帶血要防息肉+癌變

三種癥狀及時就醫

丁主任說,早期大腸癌患者手術後的生存率是比較高的,但令人擔憂的是,多數病人患有結腸息肉的時候不就診,此後,不知不覺將病情拖到了大腸癌的中晚期。

一般來說,結腸息肉主要會有以下三種癥狀:

一是便血。結腸息肉患者最容易出現便血,但不少人會把大便出血誤以為是痔瘡的癥狀,結果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張主任說,痔瘡引發的出血往往是大便後滴血,呈鮮紅色,而且在平時並不會出血。但結腸息肉引起的出血常常混雜在便中間。

二是大便習慣改變。包括大便時間、次數的改變,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瀉。特別是便秘與腹瀉反覆交替出現,或者引起腹痛的時候,更要引起警惕。

三是大便形狀異常。正常的糞便應該呈圓柱形,但如果息肉在結腸腔內,壓迫糞便,則排出時往往會變細,或呈扁形,有時還附著有血痕。

便中帶血要防息肉+癌變

丁主任建議市民,為了預防結腸息肉和大腸癌在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要作息有時,避免過勞。

飲食結構要均衡合理,應少吃肥肉、煎炸熏烤以及過於辛辣的刺激性食物,多吃些富含膳食纖維的粗糧、新鮮蔬菜和水果。同時還要戒煙限酒,這樣既可以補充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又能保持大便通暢,減少有害廢物對腸道的損傷。

要堅持參加有氧運動,以增強體質,提高抗癌能力。

保持樂觀的心態。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蘭州醫博肛腸 的精彩文章:

警惕心絞痛 讓心暖暖過個冬
致所有善良的人,你善良嗎?
你以為我是喜歡水啊,其實我是喜歡浪
懂得如何面對困境

TAG:蘭州醫博肛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