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真實的「捍衛者」傳奇:淞滬會戰中的虯江碼頭反登陸戰

真實的「捍衛者」傳奇:淞滬會戰中的虯江碼頭反登陸戰

作者:吳京昂

在上海江灣鎮東南有一個很小的碼頭,就是在虯江匯入黃浦江的河口,軍工路東側,它現在實在是太小了,以至於很多上海人都不知道黃浦江邊還有這麼一個碼頭。這個碼頭雖然十分不起眼,但是它卻見證了淞滬會戰最激烈的一次反登陸戰。

為鞏固國防而修建的新碼頭

古時的吳淞江發源於太湖,是古太湖的泄洪道之一,但是隨著江南人口增長,吳淞江漸漸淤塞。吳淞江下游也分成了數段,其匯入黃浦江的最後一段,由於彎彎曲曲似盤虯卧龍,故得名虯江。這就是虯江名字的來歷。而虯江旁邊的小鎮就叫江灣,古時就有「虯江十八灣,灣灣到江灣」之稱。

近代隨著上海開埠,外灘附近的老上海市區大多被各國闢為租界,1929年,國民政府為了振興上海華界,提出「大上海計劃」。這個計劃劃定翔殷路以北,閘殷路 以南,淞滬路以東的七千畝土地為上海新市區,在此修建上海新市政府大樓、上海市體育場等,當時就計劃在這裡修建一個新碼頭。

為什麼要修建新碼頭?早在1845年,英國就在黃浦江上修建了兩座碼頭,專供英國船舶卸貨和海關驗貨用,之後列強紛紛在上海修建輪船碼頭,在虹口沿江到租界 的外灘到處都是外國修建的碼頭。截至1920年,上海黃浦江兩岸的輪船碼頭中,英國有20座,日本有12座,美國有3座,而中國人的只有15座。

由於大量碼頭都被列強把持,所以中國急需一個中國人自己控制的大碼頭。而且一·二八事變過後,吸取經驗的國民政府開始大量從國外購買軍火充實國防力量。而中國的金屬礦產又大多在長江沿岸,而且水路費用低又運輸量大,所以上海就成了國民政府對外貿易和採購軍火的最佳選擇地。

1934 年10月孔祥熙呈請蔣介石要求專門成立秘密機構採買軍火,並以上海作為唯一進口港。而遠離租界黃浦江下游的江灣就成了不二之選,正好也呼應了大上海計劃中 的港口建設。於是1935年,國民政府撥款500萬元,選擇在江面寬闊、水流深緩的虯江和黃浦江交匯處附近修建虯江碼頭。

建設計劃分為三期,第一期新建兩個碼頭泊位,為鋼筋混凝土固定碼頭,兩座水泥倉庫,雙層辦公樓一座,倉庫後敷設鐵軌三條,實現水陸聯運;第二期建設一個碼頭 泊位,雙層水泥倉庫兩座;第三期計劃接通三座碼頭,建設四個水泥倉庫,五座鐵皮倉庫。到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虯江碼頭第一期已經完成,第二期還在建設 中,但已經可以實現同時停泊兩萬噸巨輪兩艘和一萬噸巨輪一艘。

抗戰爆發,虯江碼頭成為反登陸第一線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日本從國內動員名古屋第三師團和善通寺第十一師團增援在上海苦戰的海軍陸戰隊。日軍計劃第十一師團在小川沙口登陸,第三師團在吳淞鎮附近登陸。而虯江碼頭作為當時上海中國軍隊最大的軍用碼頭自然而然成了日軍最初就要搶奪的重要目標。

為了拿下虯江碼頭,日軍上海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決定將第三師團步兵第十八聯隊第三大隊為基幹,配屬一個野炮兵中隊和其他部隊,組成飯田支隊,由上海派遣軍直接指揮,在虯江碼頭以南登陸,奪取並確保虯江碼頭、軍工路、滬江大學等地。支隊長由步兵第十八聯隊第三大隊長飯田七郎少佐擔任。步兵第十八聯隊第三大隊是 由日本豐橋的士兵組成,轄四個中隊,登陸前一共有1091人,裝備十分精良,算上配屬的炮兵和工兵,有1500餘人。

9 月5日夜,黃浦江上的日軍驅逐艦「楓」號開始向虯江碼頭炮擊,炮擊一小時後,飯田七郎指揮日軍乘著夜色在虯江碼頭附近登陸,第一波登陸部隊是由第九中隊長 中村清吉大尉指揮的200餘日軍敢死隊,暗夜中登陸的日軍發現碼頭上寂靜無聲,以為中國軍隊已經全部死於艦炮,隨即放鬆了警惕。

然而就在日軍以為登陸成功的時候,突然碼頭倉庫里數挺捷克式輕機槍掃射過來,數發迫擊炮彈也在日軍中炸開,慌不擇路的日軍又引爆了不少地雷,原來防守虯江 碼頭的61師366團並沒有全部陣亡,他們在暗夜中同登陸的日軍展開激烈的戰鬥,一陣激烈的槍炮聲後,200名日軍敢死隊全部死傷,中村清吉大尉頭部被兩 發子彈貫穿,死在了虯江碼頭一個倉庫附近,日軍對虯江碼頭的第一次登陸,就這樣以失敗告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我的團長》中那棵神秘石化大榕樹,竟和中國駐印軍一場血戰有關!
毒死汪偽漢奸頭子李士群的幕後英雄、日本版珍珠港的策劃者:抗日卧底唐生明的潛伏傳奇
軍統最神秘的卧底:蔣介石親自指揮,汪精衛極力拉攏,策反周佛海陳公博
這個「反革命」分子曾炮轟總統府,卻裁兵辦免費學校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