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老人瘦的快 辨因查由來

老人瘦的快 辨因查由來

「有錢難買老來瘦」,是我國廣為流傳的民間諺語,被許多中老年人奉為養生之圭。但是此話非常片面。國外一項對5 000多居民長達30年的調查研究證明,過度肥胖和消瘦的人,其死亡率都遠遠超過不胖不瘦或適度肥胖的人,所以說並非越瘦越好。

老人瘦的快 辨因查由來

人在衰老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體重逐漸下降。主要是由於身體內分解代謝增加,或消化吸收功能障礙、營養缺乏等因素所致。但一般而言,老年人的體重不應低於標準體重的20%,否則即為消瘦。若是飲食與生活環境等沒有特殊變化,原來不瘦的人在較短時間內出現明顯消瘦(在6~12個月之間體重下降超過5%以上,可診斷為病理性體重下降),決不可掉以輕心。因為這往往是患有癌症或嚴重消耗性疾病的報警信號。

惡性腫瘤 可出現不明原因的消瘦。特別是患肝膽、消化等系統的惡性腫瘤,近期消瘦更明顯。如患有慢性乙肝的患者,近期消瘦應小心肝癌的侵襲;有萎縮性慢性胃炎或胃潰瘍等病史者,要當心胃癌的潛伏;消瘦伴有吞咽困難者,應警惕患食道癌的可能;消瘦伴有便血、大便習慣改變者,應想到患有腸癌(結腸癌、真腸癌)的可能。過度消瘦還是胰腺癌僅有的癥狀,若出現黃疸絕大多數已是晚期。消瘦並可在體表觸到腫大的淋巴結,則應提防支氣管癌與淋巴細胞瘤的可能。

糖尿病 老年人大多患的是2型糖尿病,常無典型的三多癥狀(即吃多、飲多、尿多),而以消瘦、精神倦怠乏力為主要表現。

結核病 老年人的消瘦由慢性感染所引起的為數不少,如逐漸消瘦而又伴有低熱、盜汗等癥狀者,常是結核病的表現。

慢性乙肝 患有慢性乙肝、肝硬化者,常表現為消瘦、食慾下降、肝區隱痛與倦怠乏力等癥狀。

消化系統疾病 如患有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以及胃腸消化功能紊亂,或長期表現為體衰、脾虛胃弱之人,均可因消化吸收功能不良,引發營養缺乏而消瘦。

內臟下垂 身高體瘦無力型體質者,內臟下垂的發病率較高,特別是胃下垂最多。

甲亢 有1/3的老年患者無甲狀腺腫大,許多人無突眼癥狀,並缺乏食慾亢進、怕熱多汗、煩躁不安等典型表現,而只是表現為逐漸消瘦,或伴有精神抑鬱、淡漠、易激動、低熱等表現,應引起特別關注。

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 消瘦乏力常是老人患此病的早期主要表現,以後才出現皮膚黏膜色素沉著、低血壓等典型體征和癥狀。

葯源性消瘦 長期服用甲狀腺製劑、二硝基酚、苯丙胺等一些能增強機體代謝功能的藥物,或長期服用氨茶鹼、紅霉素以及消炎痛、撲炎痛等影響食慾、導致進食減少的藥物;或長期服用輕瀉劑,均可導致消瘦。

(文/孫清廉 主任醫師)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庭醫學 的精彩文章:

新生兒臍炎的防與治
洋蔥是味「良藥」
葯食巧搭配 骨頭不變脆
男人得尿感,治療徹底防複發
健康的生活習慣決定一切

TAG:家庭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