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840年英军入侵,28岁农民左宗棠说:伍子胥灭楚、匈奴困汉

1840年英军入侵,28岁农民左宗棠说:伍子胥灭楚、匈奴困汉

题记:28岁的左宗棠在1840年的军事上的主张,仍然以“冷兵器”为主,他不可能懂得英国、法国等国的军事主张。否则,他就不是人而是神了。那一时期,对“西方”最了解的、睁眼看西方的人就是林则徐、魏源等少数人。他们知道的虽也并不多,然而,林则徐和魏源,特别是魏源对军事的思考,比晚清的军事家们至少先进50年!

最为令人痛苦的是,左宗棠这位林则徐、魏源最优秀的弟子竟然“出师未捷身先死”!每每说到此刻,我的心就会流泪!

1840年英军入侵,28岁农民左宗棠说:伍子胥灭楚、匈奴困汉

1.政治、军事与百姓

1840年的英国,虽然已经成为“近代热兵器”为主的国家,同时,它也是世界上最牛的殖民地国家。

军事从来不是你武器好就能够必然获得胜利。因此,中国必然会失败,更何况中国还曾经是世界热兵器时代的先驱之一,尽管他的热兵器进步不大,但热兵器也并非少量,与所谓的非洲、印第安人、印度等国家不可同日而语。中国的总体实力并非弱国,当时中国的失败只是一种“精神萎靡”的失败,而不是国家的必然失败。

在那一时期,热兵器时代并非必然获得成功。否则,就不会有“阿富汗”的传奇,它并不远,就在我们新疆的旁边儿。

所以,并非是我们必然有大败仗,只能说我们的战斗意志不够坚定。

所以,并非是现在的我,不重视科技,不重视封建社会甚至奴隶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区别,而只是要我们明白一个道理:资本主义列强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会打败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甚至是在最终程度上也必然打败,但却并非是以军事形势打败。

那么,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好好地认真地看待左宗棠177年前的文章呢?难不成看左宗棠的这篇文章能够打败“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年英军入侵,28岁农民左宗棠说:伍子胥灭楚、匈奴困汉

显然,不可能。第一次鸦片战争,我们不可能打败。

清廷因为害怕引发内部的民族、百姓的反抗,对于各种战争都表现得非常抗拒。所以,这种战争就不可能是大规模的、时间广泛的行为,统治阶级也不是敢于“号召广泛动员的”战争动员,就必然不是所有人斩钉截铁地战斗!

因此,就不会有真正的人才大量出现、勇士大量出现,这就是林则徐、左宗棠等人一直希望以“人民”作为战争方式而无法被清廷允许的原因所在。清廷必败,并非是中国人的必败。

正如上篇文章“28岁教书先生左宗棠谈‘鸦片战争’中,我们如何打败英国,靠谱吗”,左宗棠说的那句话“天下人材,自足供一时之用,安必其绌于今耶”很显然是对清朝人才政策的不认可。正是因为军事将领不知道军事战略战术、不知道如何打仗,才使得英军十多次战役,我方大多失败。这些人真是该军法从事。

那么,左宗棠如何看待敌人,对待英军呢?

1840年英军入侵,28岁农民左宗棠说:伍子胥灭楚、匈奴困汉

2.左宗棠的军事教训让我们看到了:军事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军事战略战术的长久不变

我们既然要说左宗棠的这篇文章,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文章,就必然不能去考虑1841年以后的军事科技以及军事战略战术思想,否则你就把历史给破坏了。

左宗棠这一时期的军事文章,我们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虽然介绍“洋务战争”以海战为主,但因为左宗棠根本对于海战没有任何经验,因此,他靠的说的仍然是陆战方法。

第二个特点就是:左宗棠应对英军的“海战”,只能根据乾隆、嘉庆年间的“河战”以及林爽文、白莲教等起义中遇到的一些案例。很显然,这些案例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很好的作用。因此,左公在这篇文章中,最重要的还是“陆战”方法。

左宗棠这篇军事文章的总体考虑是:一方面承认英军知己知彼,制胜我方很多。我方竟然不能有效应对敌方,军兵没有应对的对敌战法,将领没有应对的对敌方略。对于这些战略失守的罪状真该军法从事。哎,如果人们真的现在就能够:勇战而敌就能够取得好的效果。

左宗棠认为:现如今最为可担心的就是几十艘战舰,牵制了我七省之兵,主客的态势已经反了。本来是敌人从远方来,我方可以以逸待劳,到现在反而我们代劳了。我们能够怎么办?英军将要怎么办?他说:

揆度夷情,必将师伍胥肄楚之谋,用匈奴困汉之计!鱼虾扰攘,长此安穷?益饷调兵,劳费何极?是不待攻城略地,而我先有坐困之事矣!

1840年英军入侵,28岁农民左宗棠说:伍子胥灭楚、匈奴困汉

3.左宗棠认为的:英军必然是伍胥肄楚之谋,匈奴困汉之计应该如何理解?

“伍胥肄楚”“匈奴困汉”这两个军事典故,显示出了左宗棠对英国和中国的战争非常担心,左宗棠甚至认为“中国灭亡”的一种担忧。他认为:英军很可能依靠数十艘的敌人拖垮中国!他是如何认为的呢?

因为我这几个月才关注军事历史,而且都是以军事经济史为主,所以,我了解不多,也请“方家”指教。“伍胥肄楚”的主要是将伍子胥比喻成英军,这个不是他批评伍子胥,主要就是一个比喻而已。他只对中国军事知道,你让28岁的左宗棠去了解英国军事史,这不是瞎说八道嘛。

“伍胥肄楚”主要的情况是:吴王阖闾、伍子胥与兵圣孙武率大兵攻入楚国,可以说灭楚了。那么,左宗棠提到“伍胥肄楚”有什么用意?吴国代喻的就是英国。吴国为什么后来战败呢,我国应该可以从中得出哪些?

吴国之败一:秦国介入。

伍子胥为了为父兄报仇,鞭尸楚平王三百,虽然伍子胥显得过分了,但春秋无义战,各国领袖才不会为了公平正义去报仇。现在人们考虑的是,世界大国中,对于楚国将会如何?吴国对于楚国显然当时过于着急了。

楚国乃大国、强国,此次被吴国战败而非灭国!但伍子胥擒拿秦王,很让人怀疑他是否会杀掉楚王。很想然,所有人都认为:他只是一心一意要灭掉自己的母国(我对伍子胥的做法表示认可。楚国是母国还是周朝是母国?)。而且,阖闾对于楚国江山流连忘返,甚至奸污了一些楚王妃嫔,再加上楚平王死后被鞭尸。

却属于奇耻大辱。再加上秦国、齐国、晋国等大国怎么可能让吴国做大?越国更是火急火燎地生怕吴国强大。

1840年英军入侵,28岁农民左宗棠说:伍子胥灭楚、匈奴困汉

吴国之败二:吴国自身权力不稳。

阖闾的弟弟夫概看其在楚国内逍遥且自己被申包胥打败,恐怕会有怪罪情况,所以便逃回吴国自立,为此,阖闾、伍子胥、孙武等迅速回归吴国。夫概战败后逃往楚国,被楚君封在堂溪(河南西平县),号为堂溪氏。

由此可进,左宗棠对于“伍子胥战败”他想说的是什么呢?

同样,另外一个““匈奴困汉”就很容易了。公元前201年,韩王信(可不是韩信呀)与匈奴合作攻打太原,刘邦率领32万大军进击匈奴。在寒冬大雪时节,刘邦认为这样同样可以对匈奴作战进行大量伤害,为此,刘邦从太原到宁武直到大同平城。结果,被匈奴大军围困在白登山。最终,刘邦向冒顿单于的老婆阏氏行贿,在阏氏的劝说下双方议和撤军。

1840年英军入侵,28岁农民左宗棠说:伍子胥灭楚、匈奴困汉

总结

左宗棠写此文时,“鸦片战争”正在进行中。但可惜,具体是什么时候我们现在不知道。但因为,左宗棠身在湖南的延伸时间、左宗棠一直说大小十数战败阵连连看,应该还没有进犯天津。因此,左宗棠认为:天下最怕英军利用大洋、海防将整个中国的精力浪费。而后来,左宗棠在第二篇文章中就非常担心地说,英国人北上天津等地,很明显地是想“大地域扩展,累垮中国”。

因为是第一篇文章,左宗棠对于英军尚没有比较的方略,主要的方式就是:一省之力必要一省固守持久;渔屯、碉堡、水卒、炮船、火药等这些都属于常规做法。左宗棠认为:这些都是不能在短期内练成,但是,现如今军事方面的操练、建造等根本没有规程。

在左宗棠第一篇文章中我们看到:左宗棠认为英军将会非常危险,但似乎没有什么好的应对办法!这之后,英军北上天津,左宗棠的预测更加危险了,他将有何方略?

最后,我们有一言:其实,军队建设并不是什么可以立刻成功的,例如军事科技的成功,左公在1840年就说清军长期操练不勤,军事作战力度不行。这一点就该好好打造,然而,结果如何?直到清亡,清军总体上的战斗素养仍然很差!

这个战斗素养并非是军事科技,有多少火器。而是在劣势情况下,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能力把战争打到最佳。左宗棠的一生之所以败仗不多,根本不是他敢于“勇战”而是恰恰相反而是“详战”,是他把各种情况考虑之后而进行的“一击即决战”!

1840年英军入侵,28岁农民左宗棠说:伍子胥灭楚、匈奴困汉

芜湖开埠,李鸿章家族的米市大业

132年前的9月5日,左宗棠病逝前又救活过何止千万黎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古谈今 的精彩文章:

历史用来学习不是破坏,哪些人要把清朝打造成外来政权
美国2010年人口普查谈未来谁人口第一,白人至上何处去
“中华民族”不容置疑和亵渎,它是百年来中国志士共同的理想
1957年州长对总统:你有美军我警卫队!艾森豪威尔说101上
只有左宗棠能救晚清官场和中国,可惜他是清官不会拍领导马屁

TAG:坐古谈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