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深度#防沙治沙植物優良品種推薦

深度#防沙治沙植物優良品種推薦

全文5000字,閱讀預計需要20到30分鐘。

中國是受風沙危害較為嚴重的國家,土地沙化是我國最嚴重的生態問題之一,也是當前生態建設的重點和難點。土地沙化不僅惡化生態環境,而且破壞農牧業生產條件,加劇沙區貧困,給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造成了極大危害。

根據國家林業局的數據,我國土地沙化面積由上世紀末年均擴展3436平方公里轉變為現在年均縮減1283平方公里。土地沙化擴展的趨勢已得到初步遏制,防沙治沙形勢依然嚴峻。全國30個省份的889個縣、旗、區分布有沙化土地。全國沙化土地174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8%,影響著近4億人的生產和生活,每年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500多億元,嚴重製約著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已經治理的沙化土地,生態狀況仍很脆弱,特別在沙區,人口、資源、經濟壓力仍然巨大。

防沙治沙是我國長期而艱巨的工作,也是實現「美麗中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治沙在防沙治沙過程中佔據著積極的主導地位。中西部對於綠化植物的需求,和東部地區有較大區別,其中,防沙治沙植物發展潛力巨大,本文結合理論和實踐,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代表性的防沙治沙植物的特性和功能。

花棒

花棒,又名細枝岩黃芪、花子柴、花帽、牛尾梢等,蝶形花科、岩黃芪屬植物,落葉大灌木。

花棒高約兩米,主、側根系均發達,長達8-15米,樹齡可達70年以上,可僅依靠天然降雨維持生命,枝葉極小果實形似棉籽,主桿呈橘色,夏秋開紅色小花,生長期長,葉脈呈銀灰色,枝幹含油脂,自身含水分低,故蒸發量小,可做沙漠中的燃料。花棒全身都是寶,枝幹為優良薪柴、且可用於編織、樹榦可作農具柄、莖皮纖維強韌,可搓麻繩,嫩枝葉可用於飼料、種子可榨油。

花棒為沙生、耐旱、喜光樹種,它適於流沙環境,喜沙埋,抗風蝕,耐嚴寒酷熱,枝葉茂盛,萌櫱力強,防風固沙作用大。花棒耐乾旱,在含水率僅為2—3%的流沙上,干沙層厚達40厘米時仍能正常生長;抗熱性強,能忍受40—50℃的高溫。

花棒是沙坡頭地區唯一在高大沙丘上生長的旱生木。

駱駝刺

駱駝刺,分類為豆目,蝶形花科,駱駝刺屬。落葉灌木,主要枝上多刺,葉長圓形,花粉紅色,6月開花,8月最盛,每朵花可開放20 天,結莢果,總狀花序,根系十分發達,一般長達20米。

駱駝刺從沙漠和戈壁深處吸取地下水份和營養,是一種自然生長的耐旱植物,因為這種植物莖上長著剌狀的很堅硬的小綠葉,是戈壁灘和沙漠中駱駝唯一能吃的賴以生存的草,故又名駱駝草。

駱駝刺主要產於寧夏、新疆、甘肅,生長於海拔150米至1500米的沙荒地、鹽漬化低濕地和覆沙戈壁上。駱駝刺是防風固沙的代表植物。

檉柳

檉柳又名紅柳,分類為側膜胎座目,山茶亞目,檉柳科,檉柳屬。落葉大灌木,株高3—5米,檉柳葉子退化成鱗片狀,表皮有厚的角質層,可以減少水分蒸發,所以抗旱性能強。

檉柳根系繁大,抗沙埋、風蝕,主、側根都極發達,主根往往伸至地下水層,最深可達10多米,根櫱能力極強,沙壓時能生長大量不定根,枝葉茂密,能形成巨大的檉柳沙包,最高可達20米,積沙達數千立方米,當風蝕露根時,仍能萌發出許多新枝條,檉柳耐水濕鹽鹼,是排鹽性植物,在含鹽量0.5—1.2%的鹽漬地上生長良好。屬於優秀的防風固沙植物。

沙蒿

沙蒿,菊科蒿屬植物。生長於海拔3,000米至4,000米的地區,常作為牛羊等的冬季飼料,具備很好的固沙效果。

沙蒿為一從基部多分枝的半灌木,根系發達,根粗壯,粗達1—2厘米,根幅在1.2米以上。沙蒿為超旱生沙生植物,具有明顯的旱生解剖結構和水分生理特性,表現在它的葉具有較厚的角質層,以抑制蒸騰失水,有發達的柵欄組織,而海綿組織極為退化,有利於增大葉綠體對光照和二氧化碳的吸收面,提高光合作用的活性。沙蒿多生長在荒漠和半荒漠地區的半流動沙丘上,也可生長在半固定和固定沙丘、平沙地、覆沙戈壁和干河床上。在沙地的生草過程中,它是演替初期的先鋒植物。

由於沙蒿莖多數叢生,阻沙作用好,為優良的固沙植物,在甘肅河西地區已用於人工固沙,效果良好。

胡楊

胡楊是落葉中型天然喬木,直徑可達1.5米,木質纖細柔軟,樹葉闊大清香。耐旱耐澇,生命頑強,是自然界稀有的樹種之一。胡楊樹齡可達200年,樹榦通直,高10-15米,稀灌木狀。樹葉奇特,因生長在極旱荒漠區,為適應乾旱環境,生長在幼樹嫩枝上的葉片狹長如柳,大樹老枝條上的葉卻圓潤如楊。

胡楊能從根部萌生幼苗,能忍受荒漠中乾旱的環境,對鹽鹼有極強的忍耐力。樹皮淡灰褐色,枝內富含鹽量,嘴咬有鹹味。

胡楊是乾旱大陸性氣侯條件下的樹種。喜光、抗熱、抗大氣乾旱、抗鹽鹼、抗風沙。胡楊要求沙質土壤,沙漠河流流向哪裡,胡楊就跟隨到哪裡。而沙漠河流的變遷又相當頻繁,於是,胡楊在沙漠中處處留下了曾駐足的痕迹。胡楊靠著根系的保障,地下水位不低於4米,胡楊就能很好的生長。

胡楊是亞非荒漠地區典型的替水旱中生至中生植物,長期適應極端乾旱的大陸性氣候;對溫度大幅度變化的適應能力很強,喜光,喜土壤濕潤,耐大氣乾旱,耐高溫,也較耐寒;適生於10℃以上積溫2000~4500℃之間的暖溫帶荒漠氣候,在積溫4000℃以上的暖溫帶荒漠河流沿岸、河漫灘細沙——沙質土上生長最為良好。能夠忍耐極端最高溫45℃和極端最低溫-40℃的襲擊。胡楊耐鹽鹼能力較強,在1米以內土壤總鹽量在1%以下時,生長良好。

胡楊,是生活在沙漠中的惟一的喬木樹種,它自始至終見證了中國西北乾旱區走向荒漠化的過程。雖然已退縮至沙漠河岸地帶,但仍然是被稱為「死亡之海」的沙漠的生命之魂。

沙冬青

沙冬青又稱為蒙古黃花木,蒙古沙冬青,是豆目、蝶形花科、沙冬青屬植物,高達2米,冠幅3米,多分枝。三出複葉,稀單葉。花黃色。第三紀孑遺種和阿拉善荒漠區特有的建群植物,分布於內蒙古、寧夏、甘肅等海拔1000至1200米的低山地帶。

沙冬青為常綠超旱生植物。喜沙礫質土壤,種子吸水力強,發芽迅速。花開4、5月,7月果熟。作為荒漠地區十分珍貴的孑遺種,沙冬青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是防沙治沙的珍貴植物。

梭梭

梭梭,藜科、梭梭屬植物,落葉小喬木,是長在沙地上的固沙植物,樹桿地徑可達50厘米。樹皮灰白色,木材堅而脆;老枝灰褐色或淡黃褐色,通常具環狀裂隙;當年枝細長,斜升或彎垂,節間長4-12毫米,直徑約1.5毫米。葉鱗片狀,寬三角形,稍開展,先端鈍,腋間具棉毛。也可以作為牲畜的飼料,被譽為」沙漠人蔘「的名貴中藥蓯蓉就寄生在梭梭的根部。

梭梭屬於國家三級保護漸危種,抗旱、抗熱、抗寒、耐鹽鹼性都很強,莖枝內鹽分含量高達15%左右,喜光,不耐庇蔭,適應性強,生長迅速,枝條稠密,根系發達,防風固沙能力強,是我國西北和內蒙古乾旱荒漠地區固沙造林的優良樹種。

白刺

白刺,蒺藜科、白刺屬的灌木,分枝多而密集,呈叢生狀,枝條開展或平卧,短枝常成針狀,果實營養價值高。

白刺的分枝密集,匍匐叢生,枝幹沙埋後易發不定根,攔阻流沙的能力很強,常形成高2—3米的沙堆,最高可形成5米左右的大白刺包。根據測算,高2米、冠幅10米的白刺包積沙量超過2300立方米,是優良的防沙固沙植物。白刺適應乾旱、鹽鹼的能力強,具有耐脫水、抗高溫和保水力強的生理特性。天然生長的白刺多為果實落入沙土越冬後自行出苗形成。

白刺分布於陝西、內蒙古、寧夏、甘肅、青海、新疆、西藏等地。

卷柏

卷柏,又名九死還魂草,蕨類植物,屬於石松綱、卷柏目、卷柏科。因為卷柏的根能自行從土壤分離,蜷縮似拳狀,隨風移動,遇水而榮,根重新再鑽到土壤里尋找水份。因其耐旱力極強,在長期乾旱後只要根系在水中浸泡後就又可舒展,故而得名。

卷柏多生於向陽的山坡岩石上,或乾旱的岩石縫中,中國多地有分布,卷柏生命力很強,遠達蒙古、西伯利亞等高寒、乾旱地區。

卷柏既可觀賞,又可藥用,是優秀的耐旱耐旱防風固沙植物。

檸條

又名毛條、白檸條、檸條錦雞兒,豆科 、錦雞兒屬植物,落葉大灌木,根系極為發達,主根入土深,最高3—5米,冠幅3—4米,枝條粗壯通直,檸條根系發達,防風蝕、保土能力強;具根瘤菌,能改良土壤;分支稠密,沙埋後能產生不定根,固沙作用強,耐旱、耐寒、而高溫,是防風固沙造林的優良樹種之一。

檸條適生長於海拔900—1300米的陽坡、半陽坡。耐旱、耐寒、耐高溫,是乾旱草原、荒漠草原地帶的旱生灌叢。一叢檸條可以固土23立方米,可截流雨水34%,減少地面徑流78%,減少地表沖刷66%。檸條林帶、林網能夠削弱風力,降低風速,直接減輕林網保護區內土壤的風蝕作用,變風蝕為沉積,土粒相對增多,再加上林內有大量枯落物堆積,使沙土腐殖質,氮、鉀含量增加。

檸條是中國西北、華北、東北西部水土保持和固沙造林的重要樹種之一,屬於優良固沙和綠化荒山植物,良好的飼草飼料。根、花、種子均可入葯。

沙拐棗

沙拐棗,蓼目、蓼科、沙拐棗屬植物,灌木,高1—2米,皮光滑、灰白色。枝桿堅韌、曲折,葉退化為線狀、絲狀或鱗片狀,用當年綠色嫩枝進行光合作用。

沙拐棗是旱生喜光的灌木樹種,具有抗乾旱、高溫、風蝕、沙埋、鹽鹼的能力,生命力強,易於繁殖,生長迅速等特性。根系十分發達,有的側根水平延伸30米左右。有的種垂直根深達6米。發達的根系保障了對水分的吸取。風蝕暴露的根可迅速「莖幹化」,是建立植物活沙障的優良樹種。

中國西北各省荒漠地帶都有分布,種類較多,約有20餘種,其中多數為小灌木。

沙棗

又名七里香、香柳、刺柳、桂香柳、銀柳、銀柳胡頹子、牙格達、紅豆、則給毛道、給結格代,分類為桃金娘目、胡頹子科、胡頹子屬。落葉喬木或小喬木,高5-10米,無刺或具刺,刺長30-40毫米,棕紅色,發亮,葉薄紙質,花期5-6月,果期9月。

沙棗在我國主要分布在西北各省區和內蒙古西部。沙棗生活力很強,有抗旱,抗風沙,耐鹽鹼,耐貧瘠等特點。天然沙棗只分布在降水量低於150毫米的荒漠和半荒漠地區,與淺的地下水位相關。

沙棗根櫱性強,能保持水土,抗風沙,防止乾旱,調節氣侯,改良土壤,常用來營造防護林、防沙林、用材林和風景林,在新疆保證農業穩產豐收起了很大作用。

四合木

四合木,牻牛兒苗目、蒺藜科、四合木屬植物,落葉小灌木,是中國特有孑遺單種屬植物,草原化荒漠的群種之一,為強旱生植物。是最具代表性的古老殘遺瀕危珍稀植物,被譽為植物的「活化石」和植物中的「大熊貓」。

四合木高30—50厘米,多分枝,偶數羽狀複葉,小葉2,無柄;花瓣4,白色或淡黃色;蒴果4深裂,裂瓣微彎曲。生長於海拔1000—1300m處的石質低山、砂礫高地和山前洪積扇地。形態特徵與金虎尾科接近。

四合木的分布範圍非常狹窄,在內蒙古地區有分布且零星散見於俄羅斯、烏克蘭部分地區,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內蒙一級保護植物。因它很耐燒,群眾稱它為「油柴」。

新疆楊

新疆楊是楊柳科屬下的銀白楊在中國南疆盆地的變種,為高15-30米的喬木植物。樹冠窄圓柱形或尖塔形,樹皮灰白或青灰色,光滑少裂,僅見雄株。

新疆楊枝直立向上,形成圓柱形樹冠 ,生長迅速,為各地營造速生用材林、防護林、行道樹和綠化的重要樹種,主要分布在我國新疆,以南疆地區較多。近年來,在北方各地區,如陝西、甘肅、寧夏、青海、遼寧等地大量引種栽植,生長良好,被列為重點推廣的優良樹種大發展。 新疆楊除了耐旱、耐鹽鹼的優點之外,對有毒氣體抗性強,亦可有效吸附粉塵。

霸王

霸王,蒺藜科、霸王屬.是分布於我國西北部乾旱荒漠區的小灌木,平均株高70厘米,抗風沙、耐乾旱、適應性強。

霸王多生長於乾旱的砂地、多石礫地及覆沙地上,是荒漠灌叢植被的主要優勢種和建群種之一,其抗逆性強,生態可塑性大,具有較好的飼用價值和適口性。霸王草地是我國西北地區的主要放牧地。然而在我國的分布地區多為生態脆弱地帶,尤其因為長期過度放牧退化迅速荒漠化日趨嚴重。現有霸王群落多分布稀疏,且破壞嚴重.生物量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雪松網 的精彩文章:

TAG:雪松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