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武林高手段七和段八

武林高手段七和段八

清朝湖州的朱翊清曾撰有《埋憂集》一書,主要是記載杭嘉湖一帶的軼聞、傳說,其中記載了一個石門縣(即崇德縣,今之桐鄉市)段七和其妹段珠的故事,文題為《段珠》。比朱翊清要晚出生七十四年的杭縣徐珂在其著名的清朝野史集成《清稗類鈔》中也記載了這一個故事,題名為《段七與顛和尚混戰》,內容比朱翊清記載的要多一倍,主要是多寫了段七去河南遇到和尚的事情。

(《埋憂集》中記載的段七段八故事)

(《清稗類鈔》中有關段七段八的記載)

所有關於段七兄妹的記載,都只是說他們生活於清朝雍正年間,是石門縣人,但具體是石門縣哪裡人就沒有說明。近來大麻鎮光明村唐家角的唐毛銀在回憶他幼時聽到過的傳說時候,無意之中也說起了段七兄妹的傳說,他所聽到的故事,直指段七兄妹為大麻人。

(獅虎橋橋名)

整理其所述,故事大致為:清朝時候,獅虎橋(編者註:在大麻鎮光明村)邊上有一座庵,名叫廣德庵。廣德庵在以前名氣很大,香火旺盛。邊上住著兩個人,一個叫段七,一個叫段八,這兩個人有非常高超的武功。有一年來了一個高腳擔和尚,指名道姓要尋段七段八。所謂的高腳擔和尚就是挑的擔和別人不一樣的,別人挑擔都是將東西懸掛在扁擔上,但這個和尚都是把東西綁在扁擔上面,這就叫高腳擔。能挑高腳擔的人,都是有武功的人,平常人是挑不起這樣的擔的。這個和尚要段七出來,要和他比武,段七剛開始不願意,後來看和尚一直不走,就同意比武。比了一會,段七一拳打到了廣德庵的圍牆上,拳頭全部沒入牆裡。和尚一看,知道段七武功比自己厲害,甘拜下風,走之前說了一句:「二十年後再來。」

由此可知,這樣一個出自石門縣的故事,曾經在大麻流傳過。而獅虎橋所在的位置,在民國時期是歸屬於崇德縣平西鄉的,從而可推斷,在雍正時期也就是屬於石門縣。既然大麻的傳說里把段七段八認作大麻人,那倒也是符合書籍所記載的「石門縣人」。唯一無法解釋的是現在的獅虎橋附近並沒有姓段的人家,當然也不排除所謂的「段七、段八」,其實並不是姓段,因為古代的筆記小說都是根據他人口述而記載下來,並不會詳細考證到底是「斷七」還是「戴七」,依照讀音就寫了一個名字下來。

題圖為今日尚存的獅虎橋,當地又名師姑橋。

麻溪文史,述說大麻的前世今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麻溪文史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學校的第一學期是在下半年

TAG:麻溪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