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建設智能製造標準化的路徑問題

建設智能製造標準化的路徑問題

德國實施工業4.0規劃的一個重要目標是要解決工業生產製造中的成本和速度的問題。成本包括人力資源成本、能源成本、開發成本等等。由此,他們規划了採取或逐步採取哪些技術手段來實現生產製造模式的轉變。由於這一系列的技術手段涉及到許多技術標準,於是實施這一轉變 的過程首先面臨了一系列極具挑戰的標準化問題。

中國實施《中國製造2025》是要解決工業生產製造中的質量和效率問題。效率包括勞動生產效率、能源利用效率、資源利用效率等等。中國實施《中國製造2025》選擇了數字化、網路化和智能化作為突破口。這同樣面臨了一系列極具挑戰的標準化問題。

極具挑戰的智能製造標準化問題

在實現工業4.0和智能製造中,機械工程、工業工程和自動化工程的變革是其必要條件,信息工程技術和數字化技術在生產製造模式中的應用則是其充分條件,網路化技術是實現工業4.0和智能製造的唯一途徑。

信息技術為智能製造提供了充分的手段和實現的途徑,但智能的內涵(包括智能賴以實現的架構、智能功能、智能演算法……)還是要從製造過程去提煉和開發。因此在構建智能製造綜合標準化體系框架時,應充分考慮上述工程學科的相互關係,防止頭重腳輕、以偏概全或重點倒置。

智能製造對跨越不同領域的集成、跨多級分層結構邊界的集成,以及對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集成要求達到空前的程度。

在應用案例的基礎上制定智能製造的應用標準

為了說明特定領域或特定行業開發和標準化的需要,可在現有系統範圍的基礎上通過「應用案例」來辨認其中具有在工業4.0發展階段或智能製造對該行業或領域的特徵要求。對所辨認的應用案例的實質性和代表性取得一致意見,具有決定性的重要意義。基於這個理由,在達到協商一致的標準化過程中應該開發、發掘和公布「應用案例」。

工業自動化一個重要的特徵就是,通過努力使自動化的部件達到商業意義上的質量,以致儘可能多的覆蓋和滿足各類工業的要求。要達到這一點,一方面要求平衡不同工業門類對自動化部件要求的差異性,另一方面又必須通過調整或改變參數等措施滿足客戶的差異性要求。

在制定標準時,重視應用案例的目的就是要從應用案例的個案中發掘出共性的核心標準內容,同時又不失於可滿足個性需求的適應性方法。借鑒自動化工業在長期實踐中運用的開發硬體的思路和路徑,在選擇應用案例的時候,應該儘可能考慮選擇具有典型的通用意義,同時又能作為實現特定技術和特定產品的基礎案例。

就長期的效果來講,智能工廠的建成僅僅是創建了智能製造的基礎和條件,保證智能工廠的運營管理全面高效的實現,才有可能迅速達到建設智能工廠的初衷,為《中國製造2025》做出應有的貢獻。因此,僅有智能工廠建設的導則,而沒有智能工廠運營管理的導則,顯然是不完整的。

如果經過幾年的歷練和積累,將來能在這些應用案例的基礎上抽象出通用的智能工廠運營管理標準,那才是我國在智能製造上邁出了一大步。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能製造MES 的精彩文章:

如何正確使用工業機器人的系統
推動智能製造的源動力——工業大數據
提升系統解決方案 提供能力的重大現實意義
未來科技的發展趨勢
為什麼人工智慧會受到高度重視

TAG:智能製造M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