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隋朝提出開鑿運河的不是隋煬帝,其實是他爸……

隋朝提出開鑿運河的不是隋煬帝,其實是他爸……

一般認為,隋朝大運河開鑿於大業元年,即隋煬帝楊廣當皇帝的公元605年。實際上,從《隋書·高帝紀》記載來看,其「開河計劃」最早是在隋文帝楊堅時代,隋煬帝只是在繼續實施而已。

隋定都長安,但當時的現實是,關中平原所產糧食根本不夠京城的消費,要靠關東運入。開皇四年(公元584年),「關內飢也」,京城對關東及東南地區的物資需求更強勁。出自歷史的慣性,還有今天的我們不能理解的更重要的原因,隋朝開國皇帝楊堅為什麼偏偏依然固執地將他的皇都定在「京輔及三河,地少而人眾,衣食不及」(《隋書》)的長安,而不是「川澤沃衍,有海陸之饒,珍異所聚,故商賈並湊」(《隋書》)的江南?此時的長安再不是秦時的長安,不再是漢時的長安,就全國各地經濟發展狀況論,作為京師,長安已經明顯不夠資格了。

固執就要為固執付出代價。「衣食不及」京城就會亂,京城亂就會天下亂。能否從關中和江南轉運大批漕糧,解決京師之需,成為新朝立國的基礎和安危的關鍵。

隋文帝楊堅為此寢食不安。開皇元年(581),他召來大將郭衍,對他語重心長地說:「愛卿,北患未平,南憂仍在,如果京都再有騷動,不堪設想啊!打仗你是開國元勛,現在建設國家,朕也希望你建立不朽功績!朕命你為開漕渠大監,負責改善長安、黃河間的水運,使之儘快通漕,將京城所需源源不斷地運進來。這不僅不比打仗簡單,它更複雜,更艱難。朕是經過反覆斟酌思量後才決定選擇你的。」

隋文帝一番推心置腹的話,說得彎弓射鵰的郭衍有淚蓄到眼中,他「咚」的一聲跪在文帝面前:「臣領旨!請聖上放心,臣竭盡全力,為聖上分憂!臣願立軍令狀,若不能按時通漕,甘願 受死!」說畢,大將郭衍跨上跟隨他南征北戰的駿馬,一揮馬鞭,奔騰而去。

郭衍率領著英勇善戰的勁旅,對西漢武帝時開鑿的漕渠進行疏浚和重修,引渭水從大興城(今西安城內)東流,經華陰到潼關附近入黃河。

當郭衍帶著長三百餘里運河竣工的喜悅,回到都城向他的聖上復命時,文帝楊堅面對瘦了許多的郭衍很長時間沒有說出話來,默默地伸出手,無言地為郭衍擦去盔甲上的泥土。

隋文帝遂命令宇文愷、郭衍開鑿漕運,此即隋建國後開鑿的第一條人工運河「廣通渠」,後因避諱隋文帝名,改為「永通渠」。

從開鑿廣通渠嘗到甜頭的隋文帝,出於漕運和「滅陳」的雙重需要,在統一全國前兩年,即開皇七年(公元587年),曾命令當時還是晉王的楊廣 「於揚州開山陽瀆,以通漕運」,「山陽瀆」即是對吳王夫差所鑿古邗溝的重新修整疏導。

兩年後,開皇四年(584),為了解決郭衍開鑿的渠道水淺、運力不足的問題,隋文帝再命當朝「多技藝」、「有巧思」(《隋書》)的宇文愷率民夫走上工地,將渠道鑿得又深又寬,可以通航方舟巨舫。隋文帝親切地囑咐宇文愷:「轉運通利,關中賴之」(《隋書》)。

工程竣工當日,宇文愷特別準備了數艘巨舟,邀文帝登舫驗收。文帝楊堅欣然前往,他還特邀了大將郭衍陪同。

方舟巨舫在改建成的水深面寬的漕渠中逶迤而行,君臣心情十分喜悅,一路談笑風生。侍駕的大將郭衍見文帝高興,建言說:「此漕渠自漢武帝初開,到微臣領著再開,到文愷擴建,713年來一直以『漕渠』稱謂之,沒有渠名。現在,此渠深寬為歷史之最,且系國之命脈,望聖上賜名,以傳永世!」

「朕有此意。此渠東通黃河,連接天下,就叫『廣通渠』吧。有此渠,漕可通,民可富,謂之『富民渠』也不錯!」

深闊的廣通渠水上的千舟萬船晝夜不息,「公家運漕,私家商旅,舳艫相繼」(《元和郡縣誌》),千石萬擔的物資因之而源源不斷地輸入京城,也是輸入到隋王朝的體內,文帝因此強健起來,「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貞觀政要》)。

憑藉著這樣的富足,文帝興兵沿運河將存活了不足8年的陳朝滅去。

——不,陳朝是被運河水吞沒了。是浩蕩運河無聲地助推著中國歷史結束南北分裂近四百年的痛苦,重歸一統。

運河,無私地幫助著任何一個順應潮流的王朝;運河,無情地將任何一個倒行逆施的王朝淹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隋朝 的精彩文章:

漠北高原上崛起的草原帝國!你知道嗎?
女孩年僅10歲得到極奢華葬禮,開館後考古界沸騰,她究竟是誰?
這個皇帝為解決中國心腹大患,付出了亡國代價,卻被罵了一千多年
他不得楊廣喜歡,因此搶劫胡人,搶父皇中意的女人,還想搶大位!
隋朝末年有兩位神仙下凡,一個被封為混世魔王,另一個成了門神

TAG: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