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分廠的「桃花源記」

一分廠的「桃花源記」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航空工業導彈院一分廠在探索中,尋找改革的「桃花源」。

共124人,主要負責發射裝置零件的加工任務,近年來,分廠加強管理改進和內部挖潛,實現了連續幾年每年25%的「GDP」增長,摸索出了適合分廠實際的發展之路。

「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

摸索,始終是一個痛苦和糾結的過程。要摸索,肯定是遇到了麻煩,用廠長牛東寶的話說,是「找到了真正的痛點!」

一分廠原來的定位是為其他總裝廠、機加分廠服務的。隨著數控機床設備的大量普及,夾具、模具的需求大幅降低,越來越多的標準化合金刀具、塗層刀具不斷被研發出來,一分廠原來的看家本領慢慢沒有了用武之地。原來主要是生產專用工具,屬於試製性質,批量特別小,設備不具備批產成套性,無法開展大規模作業,精度、規格都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由於當時單位對分廠的定位也不是特別清晰,任務總是在調整。一位老師傅說,那時看著別人熱火朝天、大幹快上的樣子,挺失落的。 |這就是十年前一分廠的狀況。

「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

「從門到窗子是七步,從窗子到門也是七步。」這話是課文片段,也是一分廠那段時間的心理感受,來來回回,沒有突破口。

分廠嘗試著進行了一些改變。工時考核「利器」,沒有過程創新、只講結果導向的改革引起了工人們的抱怨和不理解,改革無疾而終。分廠認真總結上一次失敗的原因,進行第二次改革嘗試,籌建了「工時定額小組」,把相關利益方全拉入這個小組,由集體力量來決定工時是否需要調整以及調整的額度。這次改革讓工時矛盾迎刃而解。

工時的問題暫時解決了,現場矛盾少了很多,但分廠從輔助車間向產品主制車間的轉變、從單件向批次零件生產的轉變、從普通機床加工向數控設備加工的轉變並沒有破解。由於設備功能的限制,以及多年來製造工裝的固有生產組織模式影響,分廠不管是硬體還是軟體,都缺乏批量生產的能力。批量生產完成不好,科研任務也不慍不火,怎麼都提不起勁來。

「我們得找到屬於自己的突破口!」提起當年的往事,廠長牛東寶深深地吸了口氣。

「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經過幾年的蟄伏和煎熬,一分廠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2010年,在一片質疑聲中,分廠主動請纓爭取到了進行MES推進試點的資格。2012年,憑著樸素的本能,概念化的理解,開始了對加工中心初期配送的摸索。到了2014年,導彈院在集團公司的統一安排下開始推進AOS試點工作,一分廠成為導彈院試點部門之一。

對一分廠而言,那是一個關鍵點,是真正彎道超車的最好時機!

分廠乾的第一件事就是對工藝布局進行全面調整。原來的組織結構是車工歸車工、銑工歸銑工,改進後則是按照產品零件的主要工藝流程開展布局,工種集合成一個個交付單元,由多個交付單元組成交付團隊。最終,分廠全部設備及人員整合成三個交付團隊。

這樣調整後,各專業之間的壁壘打破了,零件流轉速度大幅加快。職工代表史良峰在院職代會討論發言時說:「某型號殼體是複雜件,原來咱一年加班加點最多干兩三百件,現在我們的能力可以幹上千件,可是大家還想再多干一點!」效率的提升大大激發了一線職工的工作熱情,大家的幹勁也更加充足。

打破專業調整其實就是精益單元建設,這是AOS最核心的內容之一。調整隻是表面上的內容,其背後有一大堆的管理工具在支撐,首當其衝的就是生產計劃排產。

科研批產混線,多批次、小批量的計劃管理一直是生產管理中的難點。生產節奏不穩定,技術質量問題頻發,計劃永遠沒有變化快,所有的這些原因最終導致效率低下、計劃紊亂,管理者在現場到處救火。面對這種困境,分廠從源頭開始,一個一個零件、一道一道工序收集數據,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同時,重新梳理任務流程,挨個細節討論。

協助廠長負責管理創新工作的李麗說:「有時候,為之付出很長時間努力的流程,好不容易定稿了,最後又因為某個具體細節不對而全部推翻重來,你都不知道那種感覺有多沮喪和失敗。」經過差不多一年的努力,MES日排程管理系統終於上線了,生產任務從訂單開始,只要導入工藝數據和分廠的資源能力,計劃排程可以推算到四個月後,時間精確到每一天。

計劃日排程搞定了,接下來是精準配送,然後是後續精益單元建設、MBD、彈性節拍生產線……一個個堡壘被攻克。在管理創新方面,一分廠就像滾雪球下山一樣,越滾越大,越滾越快。

變革 永遠在路上

「在看到一點細末成績的同時,我們更應該看到與先進之間的差距。」「一分廠現在乾的很多事情,人家國外的公司以及行業內的兄弟單位早些年都已經實現了。」「我們在全覆蓋的精準配送方面、在精細質量管理方面、在技術創新方面,以及在全數據化、全流程跟蹤方面都還有很大的差距,分廠管理還缺乏系統思維能力,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點、一條線,而不是一個面。」這些話是前段時間分廠黨支部支委擴大會上討論下一步工作時大家的共同認識。

前段時間,廠長牛東寶出差一周,回來後說:「這次出差期間分廠居然沒人打電話找我!」一副又是驚喜又是疑惑的表情,「看來我們需要進一步給大家傳遞壓力了,當前是分廠在管理創新方面最好的空中加油時機。」

說完這些話的第二天,一分廠開始了新一輪的「全員參與·持續改進」專題活動。

這一次,他們將再次開始新的征程。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航空 的精彩文章:

印度「光輝」Mk.2戰鬥機前景黯淡
航空工業的整合與突破
老驥伏櫪:安-2飛機70年、運5飛機60年
「秦漢文明」國博開展
中國飛龍米-26機組積極演練備戰內蒙古秋航工作

TAG:看航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