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便黃赤的艾灸解決方法

小便黃赤的艾灸解決方法

概述

小便黃赤,小便顏色較正常黃,呈深黃、黃赤或黃褐,甚至尿色紅如濃茶的異常表現。本病的發生與感受濕熱之邪、飲食所傷、肝膽濕熱、脾胃虛弱等因素有關。病機主要為心火下移小腸,小腸泌別失職,或肝膽疏泄不暢,濕熱內阻,下注膀恍,而小便短赤。涉及臟腑主要是肝、膽、脾、胃等。臨床主要有心火熾盛、胃腸實熱、肝膽濕熱、寒濕郁滯、膀胱濕熱、陰虛內熱六種證型。

本症不包括尿血所致的尿色改變。至於素體汗多、飲水不足而致小便黃赤者屬正常現象,則不予討論。黃疽、泄瀉,臌脹、水腫、多汗、熱淋等,小便皆可見黃赤。

本症涉及現代醫學的黃疽,肝炎,便秘,痢疾,婦科炎症,尿路感染,非淋菌性尿道炎,前列腺炎,附睾炎,睾丸炎,性病,鉤蟲病等。

常見病因及癥狀

(1)心火熾盛:小便短赤,灼熱澀痛,發熱面赤,心煩失眠,夜寐多夢,或神識不清,譫語,口舌生瘡,苔黃甚或焦黃,脈數。

(2)胃腸實熱:小便短黃,口渴欲冷飲,口臭便秘,脘腹痞滿拒按,舌紅苔黃燥,脈滑數或沉實而數。

(3)肝膽濕熱:小便短黃或黃赤,甚者色如濃茶,尿頻澀痛,口苦納差,嘔惡厭油,脅肋疼痛,常見身目發黃色鮮明,或兼發熱,時覺凜凜,或見寒熱往來,舌紅苔黃膩,脈弦數。

(4)寒濕郁滯:小便黃赤如茶,但量多,面色晦黯如煙熏,身目俱黃,神疲肢倦,納呆腹脹,形寒畏冷,足脛逆冷,大便不實,舌淡苔白膩,脈濡緩。

(5)膀胱濕熱:小便短黃或短赤,尿頻急澀痛,或見小便不通,小腹疼痛或脹痛,口苦咽干,口渴不欲多飲,舌紅苔黃,脈滑數。

(6)陰虛內熱:小便短赤有灼澀感,頭暈耳鳴,咽干口燥,午後潮熱,五心煩熱,腰膝痠軟,失眠,夢遺滑精,舌紅少苔,脈細數。

病情分析與鑒別

(l)心火熾盛小便黃赤與胃腸實熱小便黃赤:皆為里熱實證。心火熾盛小便黃赤因心火移熱於小腸,小腸失卻泌別清濁之功,致小便短赤熱澀,可伴見心煩易怒、舌紅生瘡。胃腸實熱小便黃赤因熱毒積於腸胃,下移膀胱而致小便短赤,見口臭牙痛,便秘,腹滿疼痛拒按。

(2)肝膽濕熱小便黃赤與寒濕郁滯小便黃赤:二證小便黃赤,兼見身目發黃,皆屬黃疸癥狀,肝膽濕熱小便黃赤為陽證,濕熱郁於肝膽,疏泄不暢,下注膀胱,故小便短赤,口乾口苦、脅肋疼痛、寒熱往來,起病急,病程短。寒濕郁滯小便黃赤為陰證,因寒濕困阻脾陽,氣機郁滯,故尿色黯黃,伴有面色晦黯、神疲肢倦、納呆腹脹等症,起病緩而病程長。

(3)膀胱濕熱小便黃赤與陰虛內熱小便黃赤:膀胱濕熱小便黃赤屬實證,因膀胱濕熱蘊結,氣化失司,故小便短赤兼見尿頻、尿急、尿痛、小腹疼痛等症;見口苦咽干、渴不欲飲等兼症。陰虛內熱小便黃赤屬虛證,尿短黃,僅有輕度灼熱感,伴見頭暈耳鳴、午後潮熱、心煩、腰膝痠軟等症。

艾灸取穴

艾灸體會

艾灸治療小便黃赤有改善作用,臨床以化濕清熱為主要治則。應注重原發病的治療。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灸 的精彩文章:

小便渾濁的艾灸解決方法
艾灸也能補腎嗎?
養生艾灸——越艾越健美,美女經期常艾艾
秋分節氣一定要這樣做艾灸才靠譜!
灸通任督二脈,艾灸平衡陰陽

TAG: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