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懷素:狂來輕世界,醉里得真如,他是最能喝酒的書法家

懷素:狂來輕世界,醉里得真如,他是最能喝酒的書法家

他是唐代書法家。

他自幼出家為僧,經禪之暇,愛好書法。

他以「狂草」名世,史稱「草聖」。

他與張旭齊名,合稱「顛張狂素」。

他的草書,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如驟雨旋風,隨手萬變。

他的書法雖率意顛逸,千變萬化,而法度具備。

他與張旭形成唐代書法雙峰並峙的局面,也是中國草書史上兩座高峰。

他是狂草家懷素。

前言:

近年觀之書壇,諸家蜂起。

尤以草書者觸目,其怪亂莫是,令人如鯁。

曾窮其究竟,有隻知張旭而不知懷素者,

亦有貌似神離者,更有不臨帖而自創一格者。

草書者,書法中之極品,

于右任之標準草書尚受非議,遑論其它?

唐代時草書發展的鼎盛時期,

草書大家輩出,

尤以張旭、懷素最為知名。

二人皆耽酒清狂,迥異世俗,

世人以「顛張醉素」贊之。

懷素時繼張旭後又一位傑出的草書大師。

雖然懷素幼而事佛,

從少年的風流清狂到老年的清凈孤寂,

六十餘年一直以僧人示人。

卻未見其佛學上留下宏篇巨著,

倒是他的草書藝術在書法發展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酒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在中國自古就有無酒不成席之說,可見酒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係是多麼的密切。

在中國歷史上,無論是馳騁疆場的武將,還是妙筆生花的才子,大多數人都喜歡酒,閑暇之餘也愛喝上兩口。但是,從古至今,出家人是禁止飲酒的。

但也不能一概而論,也許是酒的醇香對人的嗅覺神經太有吸引力了,一些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出家人趁人們不注意的時候,也常常偷偷的喝上幾杯解解饞。為此,有的人因此還丟掉了飯碗。

狂草書法家懷素是湖南人,從小就出家當了和尚。頗好書法。人們很少能夠聽到他的念佛聲。卻經常看到他在井裡洗墨。既不念經,又污染大家的水源,這樣的和尚很快就被開除了。

這個和尚從來不坐禪,生性疏放豪宕,不能忍受佛門清規約束。他一輩子都在做這四件事:吃肉、醉酒、雲遊、草書。

張旭的草書和懷素並稱「顛張醉素」,張旭的酒鬼級別或許只到了顛的地步,而懷素卻已經到了一日九醉的地步。

懷素學書治學的刻苦精神是十分感人的。

少時在經禪之暇,就愛好書法,貧窮無紙墨,他為練字種了一萬多棵芭蕉,用蕉葉代紙。由於住處觸目都是蕉林,因此風趣地把住所稱為「綠天庵」。又用漆盤、漆板代紙,勤學精研,盤、板都寫穿了,寫壞了的筆頭也很多,埋在一起,名為「筆冢」。

由於懷素長年揮毫,被寫禿的筆非常多。懷素將這些禿筆收聚起來,埋於一處,綠天庵內還有一個小石池,是懷素經常洗筆的地方,使用日久,池水都變成了黑色,人們稱它為「墨池」。

通過勤學苦練,懷素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書法家。

懷素特別喜歡飲酒,常常喝得 酩酊大醉。時人稱之為「醉僧」。 就連睡覺,那也是因為喝醉酒才睡的。

他性情疏放,銳意草書,卻無心修禪,更飲酒吃肉,交結名士,與李白、顏真卿等都有交遊。

懷素是「每酒酣興發,遇寺壁、里牆、衣裳、器皿,靡不書之」。如果有人想請他寫字,就必須先請他喝上兩盅,只要喝出感覺,靈感立馬來了,整篇書法就能一氣呵成。

懷素幼年時在寺院刻苦臨帖,自言得「草聖」三昧 (草聖指唐代書法家張旭),後又遊歷京師長安,閱讀了大量書籍,觀賞了不少法帖、名碑,結識了很多書法 名家,眼界大為開闊。書藝更加精進。遂以草書馳名天下。

懷素的書法成名以後,為了追求更高的境界,他開始四處雲遊,拜訪書法名家,如嚴真卿、鄔彤等。通過與這些書法名家的切磋,懷素對書法藝術的悟性又有了從量變到質變的提高,經過多年的勤學苦練,終於成為了狂草書法的領軍人物。

不過隨著懷素知名度的不斷提高和經濟條件的不斷好轉。懷素的酒喝得也越來越勤、酒量也越來越大,時常喝的酩酊大醉,一些平時沒有機會得到懷素書法作品的人,見到他醉酒後,就穿上白袍站在他面前冒充屏風,因為人們知道懷素醉酒後有在人家衣服上寫字的「毛病」,這樣往往能得到懷素的一幅狂草書法作品。

醉僧懷素,也和他獨特的書法藝術一起載入了中國書畫史冊。

實惟鍾情與她,草書也。草書之美,怎一個美字了得。

有人說:「世間有兩大擅美尤物,草書與之美女,」最近又加強臨摹了懷素《自敘帖》,張芝《冠軍帖》,讓我又有感慨,何止感慨萬千。

感慨之餘也背誦以記之,亦樂在此間。說什麼貂蟬迷人,道甚麼西子貌美?在懷素大師的揮毫墨筆之下,顯得庸俗了幾分,看那字字欲仙,翩翩飛舞,瑤池王母沐鬏而至也不過如此。

在草書藝術史上,懷素其人和他的《自敘帖》,從唐代中葉開始,一直為書法愛好者談論了一千兩百多年。

懷素以「狂草」名世。唐代文獻中有關懷素的記載甚多。

運筆迅速,如驟雨旋風,飛動圓轉,隨手萬變,而法度具備。王公名流也都愛結交這個狂僧。前人評其狂草繼承張旭又有新的發展,謂「以狂繼顛」,並稱「顛張醉素」。對後世影響極大。

懷素善以中鋒筆純任氣勢作大草,如「驟雨旋風,聲勢滿堂」,到「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的境界。雖然如是疾速,但懷素卻能於通篇飛草之中,極少失誤。與眾多書家家草法混亂缺漏相比,實在高明得多。是知懷素的狂草,雖率意顛逸,千變萬化,終不離魏晉法度。這確實要歸功他從極度苦修中得來。懷素傳世的書跡較多:計有千字文、清凈經、聖母帖、藏真帖、律公帖、腳氣帖、自敘帖、苦筍帖、食魚帖、四十二章經等。

就以上懷素作品加以研究,其風格並非全部相同,大到可分為三種: 一是尚未完全擺脫前人作風的:如聖母、食魚、苦荀、藏真、諸帖,保留晉法甚多,聖母帖且多有顏真卿作風。二是他自成一家本領作風,如清凈經、四十二章經、自敘帖(堪稱標準的懷素書)。三是循和平澹的書風,如小草千字文,與其狂肆作風,大異其趣,完全換過一番面目,也可說是他過人之處。

自從唐朝以來,有很多詩人寫過《懷素草書歌》,這些豐富多彩的「草書歌」,為了解懷素的平生和創作,乃至對整個草書創作都留下了寶貴的材料。

最有名的當數李白的《草書歌行》了。

開篇說:「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殺盡中山兔。」李白的詩風和懷素的書風一下子契合在一起了,都屬於狂放不羈型的。除了肯定懷素草書天下獨步,而且「北溟魚」的比喻透露出一個重要信息。

懷素是佛家,但他的創作精神是屬於莊子的。「吾師醉後倚繩床,須臾掃盡數千張。飄風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茫。起來向壁不停手,一行數字大如斗。恍恍如聞神鬼驚,時時只見龍蛇走。」將懷素醉後、狂若無人的創作狀態,描繪得淋漓盡致。懷素和張旭是難以分開的,李白認為:「張顛老死不足數,我師此義不師古。」

侍僧」、「畫僧」貫休的《觀懷素草書歌》也一開篇便對懷素和張旭進行比較分析:「張顛顛後顛非顛,直至懷素之顛始是顛。師不譚經不說禪,筋力唯於草書妙。」他覺得懷素之「顛」比張旭還要厲害幾分,但他也是和尚,所以沒有說到懷素的「酒」和「醉」,他不諱言懷素「不談經」、「不說禪」,他只充分肯定懷素的草書。

同時,他又指出懷素道家精神的一面,那种放逸的仙氣,甚至認為他是「星辰降瑞」:「顛狂卻恐是神仙,有神助兮人莫及。」「懷素師,懷素師,若不是星辰降瑞,即必是河嶽孕靈。」

任華的《懷素上人草書歌》也認為懷素之「顛」比張旭有過之而無不及:「張老顛,殊不顛於懷素。懷素顛,乃是顛。」也突出了他「仙」和「狂」的一面:「人謂爾從江南來,我謂爾從天上來。」「負顛狂之墨妙,有墨狂之逸才。」

馬雲奇《懷素師草書歌》把他和二王、鍾繇相提並論:「大誇羲獻將齊德,功比鍾繇也不如。」同時對他的技法進行具體描繪:「含毫勢若斬蛟龍,握管還同斷犀象。」「一點三峰巨石懸,長畫萬歲枯松倒。」「壁上颼颼風雨飛,行間屹屹龍蛇動。」

朱逵的《懷素上人草書歌》也分析了懷素的技法:「怪狀崩騰若轉蓬,飛絲歷亂如迴風。長松老死倚雲壁,蹙浪相翻驚海鴻。」魯收《懷素上人草書歌》則云:「有時興酣發神機,抽毫點墨縱橫揮。風聲吼烈隨手起,龍蛇迸落空壁飛。連拂數行勢不絕,藤懸查蹙生奇節。」

上面的許多比喻,都是唐人書論所慣用的,但從中也的確點到了懷素的兩個重要藝術特點:筆觸細瘦、運筆迅捷。

十一

杜甫有飲中八仙歌,其中有一句叫做,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張旭能列入飲中八仙,那也是了不得的發達酒鬼了,可是張旭的草書和懷素並稱「顛張醉素」,也就是說張旭先生的酒鬼級別只到了顛的地步,而懷素已經到了一日九醉的地步。當別人問他們為什麼能把書法練到這個境界的時候,張旭答:「用心」。懷素用行動回答了他們。那就是喝酒。

懷素領悟了書法的至理,成為狂草的代表人物,也因此在書壇和酒罈名垂千古。據說懷素有個習慣就是喝醉後在別人衣服上寫字。於是不少人為了得到他的墨寶,看見他喝酒就穿上白袍站在他面前冒充屏風,往往就得到了他的手書,比現在找明星簽名可是方便得多了。

十二

我心目中有書中八賢張芝,鍾繇,王羲之,王獻之。歐陽詢,懷素,顏真卿,文徵明。他們除了書法造詣精湛,品德兼優,歷史地位突出,是為吾楷模。吾觀草書,猶如讓人身臨其境。

書法不光是多練習,而且要多讀書,多思考。多感性,多智慧,多感恩,多內涵。誠然,王羲之《蘭亭序》是書法之楷模,但行書的內斂卻讓我無所適從。懷素《自敘帖》是我的最愛。

筆下唯看激電流,字成只畏盤龍走。志在新奇無定則,古瘦漓驪半無墨。醉來信手兩三行,醒後卻書書不得。心手相師勢轉奇,詭形怪狀翻合宜。人人慾問此中妙,懷素自言初不知。這是唐詩對第一草書激切的讚美與肯定。

杜甫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此言不虛,當我們沉浸在懷素的驟墨之下,其餘無顏色矣

書法,是內涵的國度,是自由的國度。心隨意動,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我們只有不斷學習,殫見洽聞。才會豁然心胸。

文/鷥 圖片來自於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懷素《自敘帖》局部圖

書畫賞析

【名稱】自敘帖

【作者】懷素

【年代】唐代

【書體】大草(狂草)

【形制】捲軸

【材質】紙本墨跡

【規格】縱28.3厘米,橫775厘米

【字數】126行,698字

【收藏】台灣台北故宮博物院

懷素《自敘》文載於北宋朱長文《墨池編》卷四、宋代陳思《書苑菁華》卷十八、《全唐文拾遺》卷四九。

《自敘帖》,紙本墨跡卷,懷素書於公元777年(唐大曆十二年)。大草(狂草)書,凡一百二十六行,首六行早損,由宋代蘇舜欽補成。《自敘帖》乃懷素草書的巨制,活潑飛動,筆下生風。《自敘帖》是懷素狂草的代表作,全篇七百零二字,一百二十六行。洋洋洒洒,一氣呵成,真如龍蛇竟走,激電奔雷,它是一種圓轉流暢的書法藝術。

現藏於台灣台北故宮博物院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到其他公眾號

請給該公眾號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酒畫連篇

傳承酒文化

集合酒文化

智造酒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酒畫連篇 的精彩文章:

張旭:看草書仙人,酒後書真情,無狂不成書

TAG:酒畫連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