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你讓孩子乖,卻從沒想過隱藏了這麼深的傷害!

你讓孩子乖,卻從沒想過隱藏了這麼深的傷害!

乖一點的孩子會存在什麼隱患?前幾天奶奶帶瓜瓜在小區里玩,別的小朋友想玩瓜瓜超寶貝的玩具小汽車。瓜瓜不樂意,奶奶一定堅持要他分享,結果小汽車被小朋友不小心磕掉了一小塊油漆。他傷心極了,兩眼淚汪汪地回來了,一看到我,就委屈地撲了過來。讓孩子乖卻從沒想過隱藏了這麼深的傷害!

奶奶教育瓜瓜:小汽車磕壞點有啥關係啊,你有那麼多輛。你不能做一個小氣的寶寶,看隔壁沐沐多懂事啊。

一說到懂事的沐沐,我就不由得心疼。

一個才3歲的孩子,無時不刻需要遵守爸媽的各種規矩:

如果吃飯慢了,或吃少了,受罰;

如果弄髒了衣服,受罰;

如果沒見到隔壁阿姨沒叫沒有禮貌,又要受罰;

想要商場里的玩具,爸媽乾脆把被扔在大街上假裝不要他管自己走了……

如果沫沫表示反抗,爸媽立刻拿出手握生殺大權的高姿態:不許頂嘴!我們說什麼就是什麼!都是被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寵壞了,沒規矩!

被懲罰多了的沫沫,變得比同齡人安靜很多,會觀察爸媽的臉色,特別小心翼翼。

雖然經常被誇,也成為了很多大人們口裡「別人家的孩子」,但沐沐明顯不快樂,很少看的他和同齡孩子那般沒心沒肺地嬉笑。

這樣的「懂事」,我寧可瓜瓜沒有。

懂事,只為討好大人

有一次,陪瓜瓜去參加小夥伴生日派對。那戶人家兩個孩子,姐姐6歲,妹妹3歲。

小朋友一起吃蛋糕,妹妹已經吃了兩塊還想要吃姐姐的那份。

姐姐不太樂意,妹妹就向媽媽撒嬌,哭著說自己要。媽媽對姐姐說:妹妹小,你就讓給她吃吧。

姐姐一臉委屈,嘟囔著說:這是我的生日蛋糕哎。

媽媽馬上說:你是姐姐,你要懂事。

然後姐姐極不情願地把蛋糕給了妹妹,眼巴巴得看著妹妹開心地吃。

等到姐姐拆生日禮物環節,妹妹又想要姐姐最喜歡的洋娃娃。媽媽又對姐姐說:你是姐姐,你最懂事。

然後姐姐再次極不情願地把洋娃娃給了妹妹,轉身默默去了自己的房間。站在她的房間外,我聽到了小聲的哭泣。

後來閑聊時,那位媽媽說:姐姐特別懂事,每次只要大人說了,都會讓著妹妹,就是感覺她好像沉默了很多,是不是因為長大了?

懂事的孩子,也只是孩子。

韓劇《請回答1988》里有一句台詞:

懂事的孩子只是不會無理取鬧而已,只是適應了該表現得成熟的環境,習慣了他人充滿誤解的視線罷了。

劇里的二姐德善,被爸媽各種忽視。甚至於在煤氣取暖中毒的冬夜,母親拉著大姐,父母拖著弟弟逃,唯獨只有她被遺忘在屋內,靠自己爬出來撿回一條命。

她傷心地哭著說:為什麼永遠都只能和大姐一起過生日吃蛋糕,弟弟有新鞋,自己卻沒有。

其實,小孩子的「懂事」,就是他們照顧大人的方式:不爭不搶,不哭不鬧,不給大人添麻煩。

可是,一些麻木的大人,卻把這些孩子的「懂事」當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把「你最懂事了」當成一句咒語。

而不少二胎家庭里,像這對姐妹一樣,有更令人不願意承認的事實是:

會撒嬌的孩子會得到更多關愛,而相對懂事乖巧的卻往往被忽視,太懂事不會哭鬧的孩子真的沒糖吃!

懂事的孩子,長大不是叛逆就是懦弱

我們這代人,小時候也是在「懂事教育」下長大的。

笑笑是我的初中同學,小時候是公認的懂事乖巧、成績好的標杆,妥妥地大人嘴裡那個「別人家的好孩子」。

父親常年在外工作,母親一個人照顧笑笑又要工作,對她的要求非常嚴格。為了能得到更多肯定,童年的笑笑一直按照母親的肯定積極努力:

她從來不像同齡的孩子那樣哭著喊著要父母買東西,眼巴巴看著別的同學穿著當年流行的亮閃閃的公主鞋和美美的公主裙;

做夢都夢到鋼琴,卻覺得太貴,不敢開口。

但是,不管笑笑如何努力,母親還是不斷「挑刺」,想聽到句表揚肯定的話簡直比登天還難。

不快樂的情緒壓抑太久終於爆發,高中離家住校,笑笑開始走向另一個極端——叛逆。

叛逆的實質往往是為了逃離父母控制,渴望絕對自由:

曾經懂事的小大人,突然成了問題少女。

一個好學生,成績大幅下滑;

一個乖乖女,早戀;

一個曾經令大人無比省心的孩子,心理問題層出不窮:

極度悲觀、適應能力極差、人際交往障礙,甚至在受挫後患上了重度抑鬱症。

笑笑說,除了爸媽,她對別人都特友善,其實是希望能得到所有人的肯定和喜歡。

不管別人怎麼欺負自己,都會努力包容和理解。時間久了,居然養成了身邊人「欺軟怕硬」的模式。

而在親密關係里,笑笑卻不知所措:

不會撒嬌,因為莫名害怕失去而壓抑真實想法,有明顯的溝通障礙;

覺得自己從小缺愛,內心渴望得到更多愛,卻不懂得如何表達,一旦得不到滿足就會像個孩子一樣崩潰,歇斯底里。

時間一久,再喜歡自己的異性也嚇跑了。反覆折騰了幾段感情都未成正果,婚戀之路特艱辛。

幾年前看過的一段徐靜蕾的採訪,裡面提到老徐父親小時候對她非常嚴厲,造成了她極度嚮往自由的性格。

老徐說:「自由就是隨心所欲,就是我想幹嘛就幹嘛,誰也別管我。我對自由的要求,我覺得可能是我的人生第一要求。就是我都可以不健康,但是我要自由。」

當時40歲的她,語氣中依然有小女孩式的任性。

原來特別崇尚自由的人,可能源於對於小時候過於嚴格教育的反抗。

他們表面上獨立自主,但內心卻始終有個不快樂的孩子,也隨時可能與這個世界的規則發生對抗,讓自己受很多不必要的傷。

在他們看來,規則就像束縛,就像潛意識裡父母無所不在的控制。

而有些孩子卻走向另一個極端,小時候是聽話給父母省事了,長大了卻極其可能被父母嫌棄「沒用」。

哎,古今中外成功人士,哪個小時候是乖寶寶啊?

你讓孩子乖,卻從沒想過隱藏了這麼深的傷害!

如何不讓孩子陷入懂事的陷阱

自認為含辛茹苦的中國父母,常常凄涼地長嘆:辛辛苦苦一輩子,兒女卻如此不親近、尊重自己,甚至像仇人一樣啊。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或許,錯就錯在,你太早要求孩子懂事,太過於不遺餘力地想控制孩子。

》》尊重孩子的天性,一定程度上允許他們任性

調皮搗蛋是孩子的「專利」,是成長過程不能被忽視的重要環節。

對孩子來說,一切都是新的。常常為那些被大人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物感動震驚:為什麼冰箱里那麼冷?為什麼水會流動?為什麼手機能打電話……

好奇心驅使他們去搞清楚這些為什麼,做出各種看著像調皮搗蛋的行為:鑽進冰箱、打開水龍頭嘩嘩流、抱著手機不放……

在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一定程度上允許孩子的任性。

還有,你的經歷和感受,對孩子來說卻是一片空白:

比如很多父母特別討厭孩子會不分時間段、場合地提出各種要求,會忍不住不耐煩地呵斥:你怎麼這麼不懂事?我都已經累了一天了!

大人要讓孩子體諒,首先應該先讓他們了解自己要做哪些工作,讓他們參與家務,只有自己親身經歷,才能切身體會父母的辛苦。

而不是硬拖著疲憊的身體陪孩子去玩了,結果卻極可能動不動沖孩子發脾氣。思想簡單的孩子,是讀不懂大人複雜的邏輯。

》》別輕易給孩子貼負面標籤

我不覺得瓜瓜只是因為小氣、不懂事,不願意給小夥伴玩心愛的小汽車。兩三歲的寶寶,可能會拒絕跟人分享,只是因為他們開始有了「自我」的概念。

貼負面標籤是很糟糕的教育方式,往往效果適得其反。

兒童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兩組智商差不多的4歲孩子,學習拍球。

一組被鼓勵,一定能學會;另一組常說否定,「真笨,這樣學不好」。

結果,被積極鼓勵的那組孩子幾乎都在很短時間裡學會了新技能,另外那組被貼負面標籤的孩子卻很少學會。

大人對孩子的正面鼓勵就是他們前進的最好動力,請一定要不吝嗇。

》》有分寸的管教,抓大放小

現在家庭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全都盯著一或兩個寶寶。不少爸媽就開始擔心,會不會被老人寵壞啊?為了防止出現一個無法無天的混世魔王,就對他們進行過於嚴厲的教育。

沐沐的爸媽就是這麼想的。實際上,需要被懲罰的事情真有那麼多嗎?

飯吃得不好,可能是他不餓或者飯菜不合口味;

玩耍難免會弄髒衣服,可以讓孩子自己洗,讓他知道清洗的麻煩;

孩子怕生人,一兩次沒叫不代表永遠沒有禮貌……

雖然懲罰可能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這樣的懂事,只因孩子怕受懲罰,只能按照父母意思去做,討大人開心。

我對瓜瓜一般以鼓勵為主,做錯事情也有懲罰,但分輕重和尺度。

比如,他沒有安全意識,可能會讓自己或別的小朋友受傷時,我會懲罰他;但如果只是一頓飯沒吃好,那就算了,餓了他自然下一頓會多吃。

這樣下來,瓜瓜反而對大錯誤和小錯誤有了明確的區分。

》》別讓孩子做父母不和的犧牲品

有一次,我和瓜爸因為要不要給瓜瓜多穿一件衣服的小事,當著他的面爭執起來。

我生氣地跑回了房間。不一會,瓜瓜推門進來,小小的人兒滿臉的驚恐,眼淚在眼睛裡打轉,手裡拿著一個蘋果,小心翼翼地問:媽媽,你要吃嗎?

那瞬間,我突然意識到:大人間鬧情緒一會就好了,但對小小的孩子來說,卻是超級恐怖的大事。

我趕緊叫來瓜爸,一起拉著瓜瓜的手說:沒事哦寶貝,我們稍微激動了點,這麼說話不好,不是你的錯。

聽完這話,瓜瓜這才「哇」得哭出來……

兒童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歸因認知」:孩子們總會把父母、家庭中的任何變化,歸因於自己。

父母吵架對孩子而言無外乎天塌下來,他們會覺得是自己表現不好,才「毀」了這個家。他們自責、內疚,想做點什麼去挽回這個局面。無奈能力太小,很多時候他們變得懂事,故意去討好父母。

所以,父母盡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發生了矛盾,一定要告訴他(她):這不是你的錯,只是大人在溝通,我們都很愛你。

最糟糕的情況是,在爭吵不斷的婚姻里,有些母親甚至抱著孩子哭訴自己的痛苦:我都是為了你,才只能這麼苦。

仔細想一想,難道這樣的母親真的完全是因為孩子才堅持不幸婚姻的嗎?

也許為了孩子,才是自己沒勇氣邁出圍城的最好借口。

但是,有些母親卻以此為柔性控制,讓自己的不幸福成為懂事孩子的「訓練棒」。這樣的母愛真的令人集思恐密。

》》父母也會錯,及時道歉就好

原本該任性的年齡變得懂事,大多出於恐懼:只有懂事,才能得到關注和愛,否則就會被否定、批評,甚至失去爸媽的愛。

所以,他們不得不壓抑自己的情緒,默默承受內心的委屈和無助。

這段是最近《爸爸去哪兒里》,陳小春父子的一段對話。

當爸爸生氣指責兒子時,小小的兒子卻可以淡定地回答:

爸爸,你怎麼了?你可以不生氣了嗎?

結果,爸爸愣了下後,對兒子說:

對不起!

看完好暖,不被強逼著懂事的孩子沒覺得自己錯時,敢於要求父母解釋。

不用像一般「聽話、懂事」的孩子,先檢討自己。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誰都會犯錯,包括父母。

當你願意為自己的過錯,包括一時發脾氣向孩子道歉,超級愛爸媽的他們一定會原諒你,親子關係也將更親密。

寫在最後:

情感雞湯里有一種說法,如果女朋友對男朋友任性,證明她心裡愛著你、依賴你。某種意義上說,這句話也同樣適用於孩子和父母之間——

雖然你的寶寶可能不如別人家的寶寶懂事、乖巧,但他(她)能在爸媽面前任性撒嬌,其實正說明了親子關係建立得好,有足夠的安全感。

從兒童心理學發展角度來說,如果在人生初始幾年裡,沒有獲得足夠安全感,那麼,這一輩子的安全感積攢也有相當大的難度。

而自我安全感不夠的人生,將舉步維艱。

所以,如果孩子還會任性調皮,恭喜你。

如果人人都在誇你的孩子懂事,你卻可能得檢討下自己了。

願我們的孩子只是簡單快樂的孩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親親寶貝網 的精彩文章:

如何讓三年級的孩子準時睡覺?睡覺對孩子是一件幸福的事!
周末問答|你的婆婆會抱著孩子,讓你先吃飯嗎?
收藏!任何場合都能用的百搭兒童醬料!自己做!
兒童安全家庭清單,請家長對照一下家裡的設置!

TAG:親親寶貝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