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蘋果和華為開啟手機智能時代,或將成為近十年手機產業最大的變革

蘋果和華為開啟手機智能時代,或將成為近十年手機產業最大的變革

人工智慧正在以摧枯拉朽的勢態向各產業滲透。

這是近十年來科技領域最大的技術變革,對於已經處於緩慢技術演進的智能手機產業而言,人工智慧帶來的機遇,可能是近十年內智能手機產業最大的機遇。

我們現在使用的智能手機(Smart Phone),就其技術形態而言,只是多功能而絕非智能,隨著人工智慧技術向手機產業的深入滲透,Smart Phone正面臨向Intelligence Phone轉變。

智能手機產業的巨大的產業升級機遇已經來臨。

一、從Smart Phone到Intelligence Phone,手機開始真正智能

9月2日,華為在柏林發布了全球第一款內置NPU(神經網路)處理單元的智能手機晶元麒麟970,其NPU運算速度為1.92T FP16 OPS。隨後的9月13日,蘋果在萬眾矚目下發布了其今年革命性的產品iPhone X——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人工智慧手機。這款產品不僅內置了每秒6000億處理速度的雙核神經網路處理單元,而且通過全新的人臉識別系統Face ID,重構了蘋果iOS系統的生物特徵身份驗證體系;藉助於CPU中加入的神經網路單元,蘋果由此將增強現實AR、Siri智能助理、智能相冊等一系列人工智慧技術全面引入了智能手機。

種種跡象表明,以蘋果和華為為代表的智能手機廠商以及智能手機晶元廠家高通,正在推動全球智能手機行業的產業升級,從Smart Phone向Intelligence Phone已漸漸成為產業演進路線。

事實上,在此之前,蘋果、微軟就將基於人工智慧的個人智能助理Siri和Cortana引入了智能手機;而華為、小米等智能手機廠商就將計算機視覺技術通過「智能相冊」等形式引入到了智能手機產品中;另外華為等廠商也其手機中推出了以智能演算法基礎的「智能情景」場景識別功能,並開始在智能手機系統中進行全局性智能化的探索。華為在這方面的嘗試可能走得更遠一些,在2016年底推出的榮耀Magic產品中嘗試通過過「Magic Live」智能系統,全面感知判斷用戶需求,並主動提供服務。但是這些站在產業前沿的廠家的技術性探索,由於目前受行業認知和產業趨勢的影響,並沒有受到行業廣泛的關注。

但正是這些廠家在產業巨變前的種種探索,實現了人工智慧技術對智能手機產業的深度滲透,也迅速完成了對手機廠商關於人工智慧技術和知識的普及。

華為麒麟970和蘋果A11手機晶元的發布(高通下一代手機晶元也極有可能集成了獨立的神經網路處理單元),從基礎硬體上解決了神經網路運算所需的獨立計算能力,而iPhone X的發布和即將面市的華為Mate 10,極有可能是真正意義上的人工智慧手機(Intelligence Phone)。基於硬體和軟體系統的人工智慧應用將會在這兩款機型上得以展現,並由於開啟一個新的時代。

Intelligence Phone時代即將來臨。

二、在Intelligence Phone時代,中國手機廠商有望從追隨者成為引領者

由Smart Phone到Intelligence Phone是手機產業的一種必然,手機作為個人的計算終端,最終將成為個人智能化終端,這不僅意味著之前個別應用的智能化,更多的將是系統全局服務的智能化,智能手機將成為每個用戶的貼心的個人智能助理。

在手機向人工智慧手機的演進過程中,在這些手機廠商的背後,活躍的是中國人工智慧領域的技術引領者,他們與智能手機廠商一起完成了中國智能手機領域的第一次人工智慧技術的普及。

受蘋果巨大產業號召力的影響,在iPhone X發布之前,中國手機廠商中小米和vivo將人臉識別技術也應用到了新產品中,但顯然這種新技術的應用只是試探性的。即使在小米的旗艦產品Note 3中,人臉識別只是備用的一種解鎖工具而已,而不像蘋果Face ID那樣,從Touch ID直接過渡了新的生物特徵驗證系統,進而提高系統的整體安全性和更廣泛的全局人工智慧的應用。

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習慣於營銷主導的中國智能手機廠家,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淺嘗輒止,可能會讓整個產業失去在新一輪產業升級過程中可能成為領導者的機會。

從目前展現的技術來看,小米、vivo等廠商的人臉識別技術,可能只是為了跟隨蘋果人臉識別技術(在iPhone X發布之前,已有很多國外媒體就確認了新一代的iPhone將採用人臉識別技術)採取的常規性試探,只是一種可有可無的解鎖工具,更大的用意可能是只是一種營銷手段,與蘋果Face ID相差甚遠。iPhone X之所以敢將使用了五年的Touch ID完全放棄,甚至不惜重構iOS系統的交互邏輯,其核心的目的仍然是要將人工智慧技術全面應用於智能手機終端,這也可能是庫克所說的iPhone X「是定義未來10年技術發展趨勢的產品,自從iPhone推出以來最大的飛躍」的根本性依據。

所以從智能手機全面向Intelligence Phone的產業發展看,中國智能手機廠商更應該從智能手機的系統、硬體全面進入人工智慧來驅動創新時代,讓智能手機真正成為智能化助手,開啟一個全新的智能手機產業時代。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除了看見華為開始從晶元到系統的的智能化升級之外,其它廠商更多的把人工智慧再次作為營銷噱頭的習慣,而這種營銷至少的主導思想,正在這一輪從Smart Phone向Intelligence Phone的產業升級中再次淪為技術跟隨者。

近四五年間,中國智能手機廠商以產品和營銷為主要武器,在中國市場風生水起,在銷量上佔據了中國市場的前三。但深入了解銷量背後的驅動力,營銷的成份大於技術的成分,中國手機廠商用低價換得了市場的份額。更重要的是,雖然在全球智能手機銷量排名中,中國廠商佔據了前五中的三個位置,但事實上這些銷量增長主要依靠的是中國市場的增長。走出中國市場,在全球市場中,除了華為和聯想可以進入主流發達國家市場之外,其它手機廠商的產品根本見不到蹤影。

中國手機這幾年的成長表明,依靠低價和拚硬體參數的手段,無法整體提升中國智能手機產品在全球的影響力。

當智能手機步入Intelligence Phone時代,蘋果和華為已經開始在晶元層面進行人工智慧技術在智能手機上的應用,這兩強自然將在一段時間內開始引領智能手機的技術走向。

事實上,人工智慧的研究方面,特別是在以人臉識別為代表的計算機視覺識別領域,中國新崛起的人工智慧技術公司,已經與谷歌、蘋果等技術大巨頭可以同台競技,而這就意味著,中國手機在廠商可以依靠中國人工智慧領域的技術優勢,迅速補齊新技術短板,成為Intelligence Phone時代引領者。

當然我們應該看到差距。蘋果iPhone X展示的以人臉識別為代表的生物特徵身份驗證系統足夠驚艷,經過10億張人臉照片訓練出的人臉檢測系統在手機內置仿生晶元的幫助下,不僅可以重構人臉的3D圖像,而且識別速度和安全性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蘋果稱其人臉識別的誤差率達到了百萬分之一,這相當於原來指紋識別的數倍,其破解難度相當於6位複雜的數字密碼。從其安全性和快速性方面判斷,這一身份驗證系統將會廣泛應用於包括移動支付在內的一切身份識別場景中。

從全球人工智慧特別是計算機視覺領域的技術實力來看,目前只有美國和中國是這一領域進展最快的國家,中國智能手機廠商如果能迅速利用中國人工智慧領域的優勢,特別是以蘋果開創的人臉身份驗證體系為突破口,可以迅速縮短與蘋果的技術差距,在技術上甩開三星,從而在全球形成技術影響力。

人工對智能手機產業的推動不可避免,也是智能手機產業最大的一次變革,這次變革可能和上次由功能機向智能機的轉變一樣重要。正是基本這種產業變革,智能手機廠家更應該從未來產業發展趨來重新布局技術主導方向,依靠中國人工智慧領域的技術優勢,構建產業未來在全球的技術領導力,拋棄營銷為王的思想上,真正成為Intelligence Phone時代的技術引領者。

——————————

西域刀客:洞穿繁雜世象,給你呈現絕不流俗的觀點。有理,有據,有溫度。本文謝絕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刀客說 的精彩文章:

vivo X20,換個馬甲你就成了全面屏了?霸屏營銷難掩技術忽悠
蘋果iOS 11來了,要系統流暢,還是體驗新功能,大家來做個選擇!
Note8上市遇冷7天預約量不足2萬,三星重振中國市場還有希望嗎?
三款小眾個性化十足的千元機,驍龍600系處理器,1080P屏幕,精品
千元機王者,續航、顏值、攝影和性能超越,魅藍Note 6高清大圖

TAG:科技刀客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