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一方碑刻中的精神力量

一方碑刻中的精神力量

一方碑刻中的精神力量

相對於「忠孝廉潔」碑上幾個大字的氣象,嶽麓書院講堂牆壁上,一塊青色的石碑顯得毫無氣魄。

無論字體大小,還是位置的顯著程度,都不顯赫、不張揚。它靜靜的躺在一隅,靜小謙卑。千萬的遊客曾經路過、看過,能夠向它投去輕輕一瞥的,實在太少;能夠在見到它的瞬間估量和捕捉出這塊普通石頭分量的,更是寥寥。

一方碑刻中的精神力量

但是,正是這樣一塊石刻,一塊顯得十分卑下的石刻,令無數國際政要和社會名流競相折腰,以得到它的拓片而慶幸和榮耀。

試想,中國還有哪塊石頭有這樣的身份,這樣的顯貴,竟然成為一種榮光與身份的象徵。它就是——嶽麓書院的一塊普通石刻,默默地鑲嵌在書院講堂一角的《學規》。

《嶽麓書院學規》全部只有108個字,但卻橫貫了「修養、學習、習慣」三大塊。

從1748年到1903年,它實際執行了155年。這155年受此學規影響,在它的約束下成長的人,有陶澍、魏源、曾國藩、左宗棠、郭嵩燾、蔡和森、毛澤東等等。如果這份名單還要並列下去,我們會發現,中國晚清到近現代,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諸領域無處沒有《學規》的影子。一個小小的學規,竟然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實在令人一震。

一方碑刻中的精神力量

細緻地研究《學規》,會發現這個存在時間比美國歷史還長的東西,實際上是一份嶽麓書院曾經的「學生守則」,講的也都是小事,小到衣帽穿戴要整齊,小到背後不說朋友壞話。

但正是這些小節的貫徹,卻成為中國教育史無法繞過的豐碑。這些看似簡單的道理,其實也是最難做到的,尤其人們在利益衝突下。

如果我們能夠教育學生到這個程度,即使在時代變局之際,心理失衡之時,依然貫徹和實施這些細節,使之成為生命里的一種習慣,那麼,無疑這種教育將是到目前為止,世界上最成功的生命塑造。

它教會學生的不是技巧、不是具體的方法,而是一種大氣的心理和人格修復機制,有了這種心理修復機制,任何一個民族都不可能會在外來壓力下屈服。這個民族的崛起也成為一種必然,只是時間問題罷。

這方碑刻承載的精神力量是無窮的,是能夠超越時空的。

湖湘文化的經世致用,儒家學說的仁義孝悌,中華文明的精髓其實就蘊藏在這些平實質樸的言語中。「時常省問父母,服食宜從儉素,不可閑談廢時,讀書必須過筆,夜讀仍戒晏起,疑誤定要力爭……」這些接地氣的話語都是我們能做到的,也是最難堅持一生的。

嶽麓書院,千年弦歌未絕。108個字的《學規》雖從時光隧道穿越而來,但至今仍沒有過時的跡象。誰說歷史已經流逝,它可能就存在於某一碑刻,書院牆中冷冷的石頭中。

一方碑刻中的精神力量

嶽麓書院學規

時常省問父母 朔望恭謁聖賢

氣習各矯偏處 舉止整齊嚴肅

服食宜從儉素 外事毫不可干

行坐必依齒序 痛戒訐短毀長

損友必須拒絕 不可閑談廢時

日講經書三起 日看綱目數頁

通曉時務物理 參讀古文詩賦

讀書必須過筆 會課按刻蚤完

夜讀仍戒晏起 疑誤定要力爭

人物介紹:

王文清,宇廷鑒,號九溪,寧鄉人,於1748年(乾隆十一年)61歲時和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77歲時兩次出任嶽麓山長,前後共9年。其是著述恢宏、名著一時的大經學家,學術界對其評價甚高,稱王文清「獨治樸學,淹貫群籍,卓然一代鴻儒」。王文清制定的《嶽麓書院學規》,雖無宏篇大論,但言簡意賅,樸實無華,條條切中時弊,針對性極強。

一方碑刻中的精神力量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拙誠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拙誠學堂 的精彩文章:

從自卑亭往上走
唐浩明:「楚風」「湘學」鑄就湖湘文化精神
千萬不要輕易看過《論語》開篇
懷念胡遂教授|優雅的唐宋詞

TAG:拙誠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