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神臟-心與各臟腑之間的關係02

神臟-心與各臟腑之間的關係02

心與各臟

2017年9月25日

君主之官--心

藏象學說以五臟為中心,以精氣血津液為物質基礎,通過經絡系統,將臟、腑、奇恆之腑溝通聯繫形成有機整體。

二、心與其他臟腑的關係

總綱

心、肺、脾、肝、腎五臟,既各司其職,又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對五臟之間的關係理解,應注重五臟生理功能之間的相互資生、相互制約與相互協調,以及五臟在調節精神、氣血、津液等方面的相互關係。

(一)心與肺

(二)心與脾

(三)心與肝

(四)心與腎

(五)心與小腸

(六)心與腦

分說

(一)心與肺

心肺同居上焦,心主血,肺主氣,心與肺的關係主要氣與血的關係。

心主一身之血,肺主一身之氣,兩者相互協調,保證氣血的正常運行,維持機體各臟腑組織的生理功能。

心主血脈,而肺朝百脈,助心行血,是血液正常運行的必要條件;肺司呼吸功能的正常發揮也有賴於心主血脈,故又有「呼出心與肺」之說。

由於宗氣具有貫心脈行血氣、走息道行呼吸的生理功能,因此,積於胸中的宗氣是聯繫心搏動和肺呼吸的中心環節。

心與肺的病變相互影響,常氣血失和。

如心氣不足,行血無力,心脈瘀阻,導致肺氣壅滯,氣失宣降,表現為咳嗽喘促、胸悶氣短等;肺氣不足,則血行無力,表現為心悸心痛、胸悶氣短等。

(二)心與脾

心與脾的關係,主要表現在血液生成與運行方面的相互為用、相互協同。

1、血液生成

脾主運化而為氣血生化之源,水谷精微經脾轉輸至心肺,貫注於心脈而化赤為血。心主血脈,心生血養脾以維持其運化功能。若脾失健運,化源不足,可導致血虛而心失所養。勞神思慮過度,不僅暗耗心血,又可損傷脾氣,形成心脾兩虛證。臨床常見眩暈,心悸,失眠多夢,腹脹食少,體倦乏力,精神萎靡,面色無華等症,治之以補養心脾的歸脾湯之類。

2、血液運行

血液在脈中正常運行,既有賴於心氣的推動,又依靠脾氣的統攝,心主行血與脾主統血相反相成、協調平衡,維持著血液的正常運行。臨床上,若心氣不足,行血無力;脾氣虛損,統攝無權,均可導致血行失常,或見氣虛血瘀,或見氣不攝血的出血。

(三)心與肝

心與肝的關係,主要表現在血液運行和精神情志方面。

1、血液運行

心主血脈,推動血行,則肝有所藏。肝藏血,調節血量,防止出血;肝疏泄,調暢氣機促進血行,使心主血脈功能正常。兩者共同維持血液的正常運行。臨床常見的血虛或血門瘀病機,主要表現在心肝血虛及心肝血瘀方面。心血不足與肝血虧虛相互影響,導致心肝血虛,可見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爪甲色淡,面色無華等癥狀。

2、精神情志

心藏神,主精神活動;肝主疏泄,調暢情志。兩者協調,維持正常的精神情志活動。心血充足,心神清明,有助於肝主疏泄;肝氣條達,肝血充盈,有助於心神內守。兩者相互為用,則精神飽滿,情志舒暢。臨床常見心肝火旺病機,心火與肝火母子相及,相互影響,可見心煩易怒,或狂躁妄動等癥狀。

(四)心與腎

心與腎的關係,主要表現為水火既濟、精神互用君相安位等方面

1、水火既濟

心位於上,五行屬火,升已而降;腎居於下,五行屬火,降已而升。心火下降,以資腎陽,溫煦腎水,使腎水不寒;腎水上濟,以滋心陰,制約心陽,使心火不亢;心與腎的陰陽水火升降互濟,維持了兩臟之間生理功能的協調平衡,稱為「心腎相交」,即「水火既濟」。《慎齋遺書》說:「心腎相交,全憑升降。而心氣之降,由於腎氣之升;腎氣之升,又因心氣之降。」

臨床上,心與腎的陰陽水火升降互濟失常,多見腎陰虛於下而心火亢於上的陰虛火旺,稱「水火未濟」,即「心腎不交」,可見心煩失眠、眩暈耳鳴,腰膝酸軟,夢遺夢交,五心煩熱等癥狀。《吳醫匯講》:「水不升為病者,調腎之陽,陽氣足,水氣隨之而升;火不降為病者,滋心之陰,陰氣足,火氣隨之而降。則知水本陽,火本陰,坎中陽能升,離中陰能降也。」

2、精神互用

心藏神,腎藏精。精能化氣生神,為氣、神之基;神能統精馭氣,為精、氣之主。故積精可全神,神全可以統馭精氣。如《類證治裁--內景綜要》說:「神生於氣,氣生於精,精化氣,氣化神。」《類經--攝生類》說:「雖神由精氣而生,然所以統馭精氣而為運用之主者,則又在吾心之神。」因此,心與腎的病變相互影響,可見腎精與心神失調的精虧神逸的病機變化。

3、君相安位

心為君火,腎為相火(命火)。君火在上,如日照當空,為一身之主宰;相火在下, 為神明之臣輔。命火秘藏,稟命守位,則心陽充足;心陽充盛,則相火潛藏守位。君火相火,各安其位,則心腎上下交濟。臨床上,君相之火不足,心陽虛與腎陽虛互為因果,導致心腎陽虛之證,可見心悸怔忡,腰膝酸冷,肢體浮腫,小便不利,形寒肢冷等癥狀。

(五)心與小腸

心與小腸通過經脈相互屬絡構成表裡關係。

生理上:心主血脈,心陽溫煦,心血濡養,有助於小腸化物等功能;小腸化物,泌別清濁,清者經脾上輸心肺,化赤為血,以養心脈,即《素問--經脈別論》所謂「濁氣歸心,淫精於脈」。

病變:心經實火,可移熱於小腸,引起尿少、尿赤澀刺痛、尿血等小腸實熱的癥狀。反之,小腸有熱,亦可循經上熏於心,可見心煩、舌赤糜爛等癥狀。此外,小腸虛寒,化物失職,水谷精微不生,日久可出現心血不足的病證。

(六)心與腦

精神活動由心與腦主司,又與五臟密切相關,故有「五神臟」之說。如《素問--宣明五氣》說:「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素問靈樞類纂約注》說:「肝藏魂,人之知覺屬魂;肺藏魄,人之運動屬魄。」神以形立,五臟所藏精氣乃神的物質基礎。神雖分藏於五臟,但總由腦之「元神」與心之「識神」調節和控制。

五臟藏神,腦為「元神之府」,其生理功能密切相關;

心主神明,腦主元神;心主血,上供於腦,血足則腦髓充盈,故心與腦相通。臨床上,腦病可從心論治。

重點歸攝:

心、肺、脾、肝、腎五臟,既各司其職,五臟生理功能之間的相互資生、相互制約與相互協調,平衡則健康,失衡則病生。

下面是心本然的介紹以及心血管相關的病例

瀚齊真菌多糖產品介紹之心本然(高血壓、神經衰弱、心腦血管相關疾病)

【病例】真菌多糖治療心腦血管疾病

【中醫理論】神臟--「心」的生理特性與系統聯繫01

GIF/1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瀚齊真菌多糖產品 的精彩文章:

吃瀚齊產品的和做瀚齊事業的,您相信緣起嗎?

TAG:瀚齊真菌多糖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