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個病,等寶寶會走路才發現就晚了!

這個病,等寶寶會走路才發現就晚了!

這個寶寶走路正常嗎?

大家來看看這個寶寶的走路姿勢正常嗎?如果不正常,你覺得是哪側不正常呢?

答案:

視頻中的寶寶有左側髖關節發育不良。是不是和你想的有些不一樣呢?

什麼是髖關節發育不良呢?

髖關節發育不良(DDH)是指寶寶在發育過程中以髖關節不穩定為特徵的一組疾病,包括髖臼發育不良、髖關節半脫位及髖關節脫位。大約每100個足月新生兒就有1個髖關節不穩定,每1000名兒童中就有1-2個是髖關節脫位。

髖關節發育不良可引起患兒步態異常,脊柱繼發畸形,在嬰幼兒期往往不會出現疼痛,因此在寶寶小時候容易被忽略,而到了青少年或成年時,可能出現疼痛的關節炎,以及成年後下腰痛和髖關節退行性病變等,嚴重時甚至可導致殘疾。

DDH的確切病因目前還不明,但DDH的內在誘因和外在誘因是比較明確的。

內在誘因

有些嬰兒髖關節韌帶鬆弛,因此股骨頭無法穩定固定於髖臼內,股骨頭容易輕度或完全脫出髖臼窩。

髖關節發育不良有家族傾向:

如果一個寶寶有髖關節發育不良,那另一個寶寶有6%的幾率可能出現髖關節發育不良;

如果父母有一個是髖關節發育不良,寶寶有12%的幾率可能患病;

如果父母有髖關節發育不良,寶寶也有,那隨後的寶寶有高達36%的幾率可能患病。

但DDH不屬於先天性疾病,因為即使出生時髖關節輕微異常,幾周後也可能逐漸發育正常,而寶寶出生時是正常的,今後也可能會出現髖關節發育不良。

另外,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5-9倍,所以有女寶寶的媽媽要更當心了!

簡言之,這個病:爹媽很重要,男女很重要

外在誘因

寶寶臀位產

當寶寶在子宮內的時候,臀位寶寶比頭位寶寶的髖關節會受到更大的壓力拉伸髖關節韌帶,因此和頭位寶寶相比,更容易出現髖關節不穩定。美國兒科學會推薦臀位產的寶寶常規在出生後6周進行B超篩查髖關節。

強迫嬰兒伸髖並腿的襁褓方式,比如嬰幼兒綁腿

想想我媽生我的時候,奶奶和姥姥因為各種原因都沒能在我媽身邊,直到現在我媽還偶爾抱怨,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沒有老人伺候月子,我反倒獲益良多,其中之一就是逃過了防止羅圈腿或外八字的「蠟燭包」

寶寶在媽媽子宮裡本來是雙腿屈曲交叉的姿態,出生後髖關節要逐漸伸展發育才能和大人一樣有挺直的雙腿,如果心急綁腿,無異於「拔苗助長」,很可能導致寶寶髖關節發育不良。

此外,媽媽子宮內羊水過少,或寶寶存在先天性肌性斜頸或足部畸形,也可能增加DDH的風險

怎麼知道寶寶有髖關節發育不良呢?

臀部或腿部皮紋不對稱

觀察寶寶兩側皮紋的位置高低,深淺程度和數量,如果有髖關節發育不良,患側腿的皮紋位置會更高,數量更多,但皮紋不對稱也可能是一時皮膚褶皺的正常現象。

給寶寶換尿布有困難

如果髖關節發育不良,那患側髖關節就不能充分外展,所以換尿布時不能充分打開,總愛把雙腿合上。

兩條腿的蹬力量不一樣

感受寶寶兩隻小腿的蹬踩力量,如果有髖關節發育不良,一條腿的蹬踩力量可能就遠不如另一條腿。

兩條腿長短不一

寶寶仰卧屈膝(90度),如果發育不良,會兩腿膝關節高低不一,患側腿高度更低。

因為當寶寶出現髖關節向後脫位,股骨頭向後外側移動,會讓腿看起來變短了。

髖關節脫位引起股骨上移,讓寶寶患側腿看起來更短,並且積聚的皮紋更多。

跛行

如果一側髖關節發育不良,健側骨盆會在走路時代償性下傾,如最初視頻里的寶寶,走路像小鴨子一樣搖擺,出現跛行或長短腿。我們可以再看一下:

脊柱彎曲

當寶寶雙側髖關節發育不良時,背部和臀部的曲線非常明顯,形成一個L形。

髖關節出現彈響聲

雙腿打開、閉合時聽到髖關節「咯噔」一聲悶響,但出現彈響聲不一定是髖關節發育不良,因為寶寶髖關節內有很多韌帶,活動時一些特定姿勢也會引起彈響聲,而究竟是不是還要進一步檢查才知道。

如果懷疑寶寶有髖關節發育不良,別著急,去醫院醫生會做更詳細的檢查來綜合判定。如果真是髖關節發育不良,不同年齡段也有不同的治療辦法。

怎麼治?

0-6個月的寶寶,此階段是治療黃金期,主要治療方式是用支具和挽具維持髖關節的屈曲外展,也就是我們通俗說的弔帶,首選Pavlik挽具,然後根據寶寶的恢復情況定期複查。

6-18個月的寶寶,主要考慮閉合複位或切開複位,防止股骨頭壞死。

18個月-2歲的寶寶,隨年齡增長和寶寶逐漸開始走路,患兒的髖關節脫位程度可能更大,肌肉組織攣縮更嚴重,治療也更複雜,2歲以內雖然仍有可能行閉合複位,但更多需要做切開複位或截骨術。

寶寶年齡越大,治療越麻煩,如果能及時發現、儘早治療,對寶寶的影響也越小,要是等寶寶走路了才發現就為時過晚,錯過治療黃金期了!

最關鍵的,怎麼預防呢?

髖關節是一個球窩關節,在生命最初的幾個月,球更容易在窩內鬆脫,到寶寶6個月的時候,髖關節韌帶就強壯的多了,所以預防最關鍵是在出生後的最初6個月。嘟媽這裡有3個小建議送給你:

選擇合適的嬰兒腰背帶

為預防寶寶發生髖關節發育不良,平時抱娃可以用「蛙式抱法」,將孩子兩腿分開騎跨在媽媽腰部,另外在選擇嬰兒背帶時也有幾點注意哦!

我們先來看兩款嬰兒背帶:

左圖背帶,使大腿不能受到膝關節的支撐,進而導致髖關節承重負荷增加,容易引起髖關節發育不良;

反之右圖,背帶能托起髖關節,大腿能分開伸展,髖關節的受力就小多了,而且髖關節的位置也更穩定。

現在寶媽再挑一下,你更喜歡哪個呢?

沒錯,左圖背帶更好

再來看兩款目前流行的袋鼠背帶

左圖背法讓寶寶雙腿被迫蜷在一起,髖關節不能自由伸展,可能會引起髖關節發育不良;

右圖背法能夠支撐大腿,使大腿和髖關節在一個相對穩定的位置,有助於保護髖關節。

同樣,再選一下看看?

沒錯,右圖背法更好

選擇合適的嬰兒汽車安全座椅

還是對比兩張圖:

左圖嬰兒的安全座椅過緊,妨礙了腿部自然向外伸展,容易引起髖關節發育不良;

右圖相對寬鬆的安全座椅使寶寶雙腿可以分開,髖關節也可以更接近功能位,有利於髖關節的發育。

拒絕「蠟燭包」

包裹寶寶的時候要輕柔,注意不要裹腿部,給髖關節和膝關節都有一定自由伸展的空間,拒絕綁腿式的「蠟燭包」!

最後,無論寶寶現在有沒有髖關節發育不良,都要密切觀察,慧眼識真,因為即使出生時髖關節正常,今後也可能髖關節發育不良哦。

本文視頻來自youtube學習資料,圖片來自互聯網,侵刪。

參考文獻:

1.國際髖關節脫位組織.http://hipdysplasia.org

3.張建立,楊建平.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診療指南[J].北京:第七屆全,2009.

4.中華醫學會小兒外科分會骨科學組, 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小兒創傷矯形學組. 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臨床診療指南(0~2歲) [J]. 中華骨科雜誌,2017,37( 11 ): 641-650. DOI: 10.3760/cma.j.issn.0253-2352.2017.11.001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寶寶的真實胎動圖!打嗝踢腿擦眼睛太可愛了!
三種黑色美食,讓寶寶們吃出濃密的長睫毛!
媽媽一直給寶寶吃這個東西,結果寶寶患嚴重的輸尿管結石!
不管你多疼愛孩子,遇到這幾種衣服千萬別在買了,否側會對寶寶有致命的傷害
奶奶真無知,後悔把寶寶給她帶,以後讓孩子怎麼活動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