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JESP:如何克服習慣性的歧視?

JESP:如何克服習慣性的歧視?

picture from Internet

解析作者|唧唧堂心理學研究小組Runsong;審校編輯|MInyue,Runsong

本文是對論文《打破歧視習慣:機制、時間進程和維持時間(Breaking the prejudice habit: Mechanisms, timecourse, and longevity)》的一篇解析。該論文於2017年6月發表於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作者是Patrick S. Forscher , Chelsea Mitamura , Emily L. Dix , William T.L. Cox , 和 Patricia G. Devine。

歧視和偏見可能就像拖延、追劇、吃零食等習慣一樣根深蒂固,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足夠的努力和一定的干預手段來改變歧視。你可能想過克服拖延等習慣,但是你想過克服習慣性的歧視嗎?

研究背景和問題提出

性別歧視、地域歧視、種族歧視、學歷歧視、疾病歧視……群體間的不平等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少數群體、弱勢群體面臨著佔優勢地位的群體的歧視,而且這種歧視有時候是無意識的,即內隱偏見(implicit bias),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人們的行為。研究員、學者和行政官員都呼籲制定有效的干預措施,減少和消除內隱偏見的負面影響,但是一項元分析表明,很多干預措施只能暫時消除內隱偏見,無法持續而徹底地解決社會問題。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自己的偏見,更別說克服偏見了。

打破歧視習慣的干預(prejudice habit-breaking intervention)的理論基礎是歧視習慣模型(prejudice habit model),其觀點是,歧視和偏見就像我們在無意中形成的習慣一樣,我們可以將其視為不良習慣,結合相應的動機、意識和努力來打破這種習慣。

這項干預措施使用內隱聯想測試(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來測試人們的內隱偏見水平,通過傳授關於無意識偏見的存在、起源和結果的知識以及一些克服偏見的技巧,來減少內隱偏見。這項干預措施包括6種克服偏見的策略:

(1)替代刻板印象(Stereotype replacement)

(2)觀點採擇(Perspective taking)

(3)個體化(individuation)

(4)反刻板印象的畫像

(5)加強接觸與溝通(increasing opportunities for contact )

(6)綜合使用前面5種策略。

已有研究表明,這種干預措施能產生長期的積極效果,包括IAT得分的降低(即內隱偏見的減少),對歧視現象更加關心,對自己的思想、感受和行為中蘊含的歧視更加敏感。

打破歧視習慣的干預措施具有長期的積極效果,我們需要明白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積極效果,這項措施是否可以被複制和取代,這些積極效果能持續多久,已有的相關研究結果能否推廣到更廣泛的社會群體中。

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者進行了一個新的實驗複製了Devine等人在2012年進行的研究。這個新的研究在更大的樣本中探究了打破歧視習慣的干預措施對內隱偏見以及關注和意識到偏見的程度的影響,檢查了這項干預措施的作用機制以及它在兩年後是否還會影響人們的行為。研究者用兩階段設計(two-phase design)來達到這些研究目的。

階段一

參與者:心理學導論課程上的302名學生(非黑人)參加了階段一的研究,他們被隨機分為干預組和控制組。研究過程中研究者剔除了10名參與者的數據,留下了292名參與者(136名是干預組,156名是控制組;68%是女性;67%是白人,25%是亞洲裔)。

程序:本文研究者所用的程序與Devine等人2012年所用的程序相似(見圖1),但是有6個不同點(見圖2)。

在心理學導論課程開始前,研究者測試了參與者的關於偏見的基線水平,包括他們對黑人的態度、行為動機和行為反應。這項測試結束後的兩周到兩個月內,參與者參與後續的研究。干預組接受打破歧視習慣的干預措施,並被要求寫下這種措施的好處。然後所有參與者需要完成黑人-白人IAT,然後控制組得到IAT得分的反饋並完成情緒測驗。給予反饋是為了證明,別人對我們的歧視做出的反饋並不會減少我們的歧視(「你怎麼能歧視我」,「我就是歧視你,怎麼滴」)。與Devine等人2012年的研究相比,本文研究者減少了研究的持續時間,增加了後續測試的次數和頻率,並且更加關注偏見的變化軌跡。

後續測試包括這些內容:(1)內隱偏見,(2)對歧視的關注程度,(3)對黑人的態度和行為之間的差異,(4)產生與種族有關的想法、談論種族問題、與黑人交往的次數和頻率。干預組還回答了他們在干預措施中學到的5種策略的相關問題,比如他們使用其中某種策略的頻率以及使用時的情境。

結果:在基線測試時,干預組和控制組在各種變數上都沒有明顯差別,比如他們在IAT上的得分表明他們都偏愛白人,而不是黑人。研究者使用線性混合效應模型(Linear Mixed Effects Models)來分析干預組和控制組在後續測試中的定量變數的差異,用廣義線性混合效應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ixed Effects Models)來分析和定性變數有關的結果。

對於階段一的分析涉及三個問題:(1)驗證Devine等人2012年的關鍵發現,(2)考察人們與種族有關的想法、對話、行為和種族間的相互作用,(3)驗證干預措施的效果。

結果部分複製了Devine等人的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干預組和控制組的IAT得分降低了,平均每天降低0.011分,但是干預組的IAT是先降得比較快,然後有所回升。干預組更加關注歧視問題,能更加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對黑人的歧視。除了干預措施本身會影響參與者的IAT得分之外,頻繁的後續評估也可能對IAT分數產生影響。與種族有關的想法、對話以及與其他種族的互動來往可能是干預措施發揮作用的潛在機制。

階段二

在階段一的兩年後,研究者檢查了階段一中干預措施的長期效果。階段一中的292名參與者閱讀一篇認為「種族刻板印象是無害的,是有利於我們理解種族差異的,只有在政治正確的條件下才是不受歡迎的」的文章,然後做出評論。研究結束時,研究者請求參與者為消除種族歧視事業捐錢,參與者自行決定捐多少錢。

結果發現,打破歧視習慣的干預措施具有長久的效果,干預組更有可能不同意文章中關於種族刻板印象的內容,更關心種族歧視問題,會為旨在消除種族歧視的組織捐贈更多錢。

討論

打破歧視習慣的干預措施能很有效地提高人們對歧視現象的意識和關注,減少歧視和偏見。雖然這種措施對IAT分數的影響不是很明顯,但確實有助於減少與偏見相伴的態度和行為,而且這種效果是長期的,涉及心理過程的廣泛變化。接受了這種干預措施的人更願意與黑人交流,更能清醒地意識到偏見的存在並將其標識為錯誤,在兩年後仍然更有可能反對其他人的偏見,支持零歧視事業。

參考文獻:

Patrick S. Forscher, Chelsea Mitamura, Emily L. Dix, William T.L. Cox, Patricia G. Devine. (2017, July 01). Breaking the prejudice habit: Mechanisms, timecourse, and longevit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10.1016/j.jesp.2017.04.009.

閱讀論文全文,參與論文討論,請長按以下二維碼訪問唧唧堂論文庫。

唧唧堂研究人簡介:Runsong

點擊「原文閱讀」,查看 Runsong 在唧唧堂所有論文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唧唧堂 的精彩文章:

MISQ:為什麼改進導航欄設計能夠提高用戶滿意度?
PID:男性的評價對女性擇偶意願和擇偶偏好有什麼影響?
唧唧堂:JAR 會計與研究2017年9月論文解析
PNAS:擁有飄飄長發的頂級攻略
Science:蛋殼的形狀是怎麼來的?

TAG:唧唧堂 |